1988年,美國記者問李光耀:
你爲什麽不相信你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民,就算接受各種不同的新聞言論,也能做出理智的判斷?
小曼最後一次分享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所寫的《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這本書詳細講述了他建設新加坡的過程。李光耀用整整一章解釋了他爲何在新加坡限制新聞自由。
在前面兩篇文章中,小曼都提到了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國家。李光耀解釋他的很多政策都是爲了避免種族暴亂,限制新聞自由也是其中之一。他認爲新加坡這樣一個自然資源匮乏的彈丸之地,全民齊心協力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下發展經濟才能讓這個國家活下去。
他認爲媒體的擁有者會利用“新聞自由”去謀取個人或者階級的利益,導致同一個新聞事件,擁有不同政治立場的媒體會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報道。因此,他對“媒體是真相和言論自由的守衛者”持有懷疑態度。
從1959年新加坡獨立開始,有多種語言的報紙在新加坡發行。英國人辦的英文報紙宣揚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華人富商辦的中文報紙刊登關于中國的新聞;馬來人辦的馬來語報紙宣揚鞏固馬來人身份的重要性。
每一類報紙都在宣揚自己的文化,甚至成了種族鬥爭的工具。1964年7月,新加坡發生了反對華人的種族暴亂,起因是馬來人辦的報紙日複一日地宣傳人口占多數的華人在壓迫占少數的馬來人。
在1977年,新加坡政府開始管制媒體,嚴格規定私人在報社持股的比例,以及強調報社持股者要保持政治中立並且要維護國家穩定。但凡出現挑撥種族關系的言論,政府會削減這份刊物的發行量甚至直接強制停止發行。
李光耀對媒體的強硬政策長期被西方媒體譴責。他在回答文章開頭美國記者的提問時說:
我在新加坡政府任職了29年。從1959年至今,我贏得了7次選舉,我想這讓我比你有資格,或者至少我能夠說,我比你更了解新加坡。
他所說的“更了解新加坡”,我的理解是“更了解新加坡人”或者”更了解人性的弱點“。他認爲民衆並不是理智的,而是容易被煽動的。因此,媒體可以影響一個國家的穩定。
在一本經典的社會心理學著作《烏合之衆》裏,作者勒龐說:群體的兩個普遍特征是極易受暗示和易輕信。
當一個理智的人,匿名地置身于一個團體之中,在給這個團體一個暗示,即給他們一個看似合理且正義的理由之後,理智的人便會失去理智,甚至變身爲暴徒。因爲他們真的相信自己的行爲是合理且正義的,同時因爲匿名地置身于一個團體之中,責任是分散的,甚至並不需要爲自己的惡行負責任。
勒龐在書中提到,如果要讓群體保持理智,必須要通過教育培養獨立思考的人。李光耀在一次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到教育的重要性:
美國對于宣揚民主和人權有一種不一般的熱忱,這直接導致了蘇聯的倒台,他們認爲對于歐洲社會有用的民主制度,可以普世地套用在其他不同國情的國家身上。
西方的政治學者們從沒有在這些社會居住過,他們並不了解這些地方需要的是經濟的發展和大批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産階級,這樣才能支撐維系起一個民主社會。當你有六七成的民衆受過良好教育,他們知道什麽可行什麽不可行,那一人一票才是有意義的。
可是,教育能確保群體時刻保持理性嗎?英國在三年前脫歐公投後,至今都陷在撕裂之中。卷福主演的電影《脫歐:無理之戰》解讀了脫歐從無到有的過程,並表示:英國脫歐是一件被政客操縱的事件,因爲在公投之前,脫歐派通過算法向民衆發送量身定制的宣傳信息,民衆被暗示和煽動了。
作爲高等教育普及率全球前十的英國,作爲被勒龐認爲擁有能培養獨立精神的教育體系的英國,也沒能擺脫政客操縱媒體、媒體煽動群衆的戲碼。我認爲教育並不是萬能的,它不能確保民衆時刻保持理性。但教育能降低一個社會、一個群體被煽動的可能性。
對兒童教育的啓示:
勒龐在《烏合之衆》中多次提到了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他認爲應試教育扼殺人獨立思考的能力,爲動搖這個社會的穩定埋下了種子。英美教育體系是勒龐所推崇的,因爲他們培養人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
其實,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的填鴨式教育,是存在其優勢的。填鴨式教育比探索式教育,讓知識獲取更高效。但英美教育最重視的“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思維或辯證思維),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也是支撐起他們的民主社會的關鍵,讓一人一票變得合理。
教育體系存在社會適用性,適用英美的教育制度目前並不適用于我們國家。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盡可能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造力,一方面,能有利于孩子未來步入國際社會;另一方面,讓孩子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易被煽動,也不輕信他人或權威,將成爲孩子自信和快樂一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