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7歲的美國少年麥可·費伊在新加坡因爲偷竊告示牌和塗鴉被判鞭刑,中國人第一次知道新加坡還有這樣的刑罰。
不過,《環球時報》和《參考消息》報道美國總統克林頓出面爲費伊求情時,大多數中國人覺得,這個不守規矩的美國壞小子就是欠揍。
十多年過去,中國公民開始不斷出現在新加坡鞭刑的新聞裏。
提到新加坡,今天中國人能想到的,除了花園城市、高效廉潔和嚴刑峻法這幾個正面關鍵詞外,大概就是鞭刑這個讓人膽寒的關鍵詞。
不少人認爲,在新加坡亂吃泡泡糖,隨地吸煙,都會挨鞭子。
新加坡的鞭刑
新加坡人素以遵紀守法著稱,但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末,人口剛滿500萬的新加坡,每年約三五千人被判鞭刑,近年減少到每年一千余人。
這只是司法判決中的鞭刑,新加坡人最早接觸鞭刑的機會是在學校。
新加坡學校裏的鞭刑不但是政府認可的合法懲戒方式,而且公立學校的體罰,受教育部門嚴格監管,鞭刑都必須記錄在案。
1957年頒布的《學校管理法》規定:只能對12~18歲的男生鞭刑,不得對女生鞭刑,鞭子只能打在手掌或被衣服覆蓋的臀部,必須有校長明確授權。
· 新加坡的學校鞭刑
學校每次鞭打不會超過三次。大多數鞭刑都在辦公室私下進行,須有校長或者副校長出席。也有一些會在全校師生面前公開行刑。
最常見的被鞭打原因是吸煙。2019年,新加坡最低吸煙年齡被提高到19歲,如果警方發現你穿著校服吸煙,就會通知學校,由學校出面實施鞭刑。
這種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加坡人,當然遵紀守法。
新加坡司法判決中,鞭刑實施對象爲18~50歲之間的健康男性,剛好與學校的鞭刑無縫對接。它並不像網上傳的那麽普遍,譬如吃口香糖會挨鞭子。
鞭刑的常見罪名包括綁架、暴力搶劫、團夥搶劫、故意傷害、吸食毒品、破壞公物、騷亂、性侵犯、非法擁有武器、擁有腐蝕性或爆裂性物品、在公共場所攜帶攻擊性武器、強奸,走私販賣毒品、非法貸款和簽證過期非法滯留超過90天。
鞭刑會留下永久性的疤痕,它有嚴格的技術規範。
· 新加坡鞭刑的官方說明圖片(《監獄條例》132條2款)
鞭子由藤條制成,長1.2米,寬1.27厘米。行刑前,鞭子會在清水中浸泡一夜使之柔韌。鞭打前會消毒,若被鞭打者患有艾滋病,鞭子會在行刑後銷毀。
鞭刑在監獄內施行,現場除行刑官外還有醫生,負責傷口消毒或應對各種突發意外。
爲了讓被懲戒者終身難忘,行刑者皆體格粗壯。他們會在模型上反複訓練,讓鞭子每次都准確落在臀部的不同地方。
鞭刑有一個行刑架,高約2.74米,犯人被除去衣物後,手腳被綁縛固定在行刑架上,腰部和大腿會被保護起來,撅起赤裸的臀部。
行刑者根據記數官報數指令揮鞭,每鞭相隔大約10秒。受刑者的慘叫和鞭子的聲音,會讓排隊等候的受刑者魂不附體。
據有些受刑者描述,超過十鞭,多半會血肉橫飛。但新加坡鞭刑判決中很少有十鞭的。
有被判處鞭刑六下的中國人回憶:“頭兩下我還勉強扛得住,後來幾下打得我痛不欲生,連叫的力氣都沒有,只有喘氣的份。”受刑後,一個多星期無法正常行走坐臥,睡覺只能趴著。
帝國與鞭刑
新加坡之外,今天司法判決中還有鞭刑這種肉刑的,還有博茨瓦納、坦桑尼亞、尼日利亞、阿富汗、伊朗、沙特阿拉伯、文萊、馬來西亞等國。另外,印度尼西亞的亞齊特區依然保留鞭刑。
· 印度尼西亞亞齊特區的公開鞭刑
· 伊朗的鞭刑
而且有的國家鞭刑並不限于男性。
你一定注意到,保留肉刑的大都是伊斯蘭國家。
新加坡以華人爲主,沒有任何強勢宗教,是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國家,鞭刑與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形象極不相配。
通行鞭刑的馬來西亞和文萊這兩個近鄰,是伊斯蘭國家,新加坡的鞭刑是被綠化的結果嗎?
新加坡的國旗是紅白星月旗,有濃郁的伊斯蘭風情。
· 它非常像是中國國旗與馬來西亞國旗的合體
新加坡立國之時,境內主要居民是華人和馬來人,華人希望國旗上出現五角星;而馬來人,則希望國旗上出現星月。
但是,新加坡的鞭刑與伊斯蘭教並無關聯。
新加坡、文萊、馬來西亞這幾個近鄰曾同是英國的殖民地。
· 英國的東南亞殖民地包括海峽殖民地、英屬馬來亞、英屬婆羅洲三個殖民地區域
而通行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文萊的鞭刑,其實是英國法律的殘留。
· 左爲新加坡、右爲馬來西亞,兩者刑具大概相同,最大區別在于犯人是否彎腰
英國本土在徹底廢除肉刑之前,鞭打長期是懲罰手段的一種。英國人使用桦樹條來鞭打搶劫、嚴重盜竊、破門行竊、性侵犯、強奸和操控性工作者營利等犯罪。
在學校和英國軍隊中,也長期存在著鞭刑。
1911年,當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進入一所二流的英國寄宿制中學之時,該校還盛行鞭子教育,奧威爾一度爲此苦惱。
· 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
英國陸軍和海軍長期存在著公開鞭打士兵的習慣。不過,同英倫三島上使用的桦樹條不同,海軍常用九尾鞭來處罰觸犯軍紀的士兵。
· 海軍中用九尾鞭來鞭打士兵
隨著英國的擴張,鞭打被傳到世界各地。
1826年,新加坡同槟城和馬六甲這三個英據港口,合並組成海峽殖民地,由東印度公司治理。
1860年,英國人爲印度殖民地制定了刑法典。該刑罰法典也同樣適用于新加坡。
1867年,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文萊從東印度公司治理下脫離,由倫敦的殖民地部直接管轄。1871年,《海峽殖民地刑法典》頒布,鞭刑正式進入司法體系,成爲司法懲罰的一環。
英國人制造鞭子的桦木生長于北溫帶,不利就地取材,于是熱帶的殖民地因地制宜地用粗藤條替代桦木。
1948年,英國本土徹底廢除鞭刑在內的肉刑。英屬各殖民地並未緊密跟隨,鞭刑依然保留。
新加坡1946年成爲英國直屬殖民地。修改憲法、加強自治、選舉領袖。1959年,新加坡成爲英聯邦的自治邦。1963年,新加坡同馬來亞聯合邦一起成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退出馬來西亞獨立。
新加坡獨立後,通過了許多單行法案,擴展了鞭刑的適用範圍。如1966年的《破壞公物法》規定,破壞公物會被處以三下以上的鞭刑。
新加坡的鞭刑與伊斯蘭教完全無關。
國父的遺産
與新加坡高度相似的香港也曾適用鞭刑。但在戰後,香港也追隨了英國本土的風潮,將鞭刑棄置不用,並在1990年正式廢止。
· 香港懲教博物館中關于鞭刑的介紹和說明
新加坡獨立後,國內外曾數次推動廢除鞭刑,都被人民行動黨執政的政府斷然拒絕。
新加坡堅持的並不只是保留鞭刑,而是一整套對肉刑懲戒的崇尚。譬如,今天對死刑犯采用槍決和電椅,會普遍被認爲不人道,而新加坡則堅持使用更殘酷的絞刑。
新加坡法網嚴密,事無巨細,一應在政府的管轄範圍之內。新加坡政府甚至曾經有法條規定,街邊行道樹地板應留有孔道以方便樹木根莖呼吸。
是的,新加坡處處體現出對嚴刑峻法的偏愛,而這一切都是國父李光耀的個人偏好。
李光耀1923年出生于新加坡一個富有的華人家庭,有馬來人的血統,從小接受英語教育,立志到英國讀書,成爲一名律師。
李光耀在學校讀書時,就領教過鞭打:
有一回校長麥克勞德處罰我。他爲人公正,嚴格執行紀律,鐵面無私。有一條校規規定,學生一學期遲到二次要打三鞭。……我趴在一張椅子上,隔著褲子狠狠地被打了三下。
但是,李光耀對學校的體罰完全持正面看法:西方教育家爲什麽極力反對體罰,我始終不明白。體罰並沒使我和同學們受到什麽傷害,實際上對我們也許是大有好處的。
李光耀的求學曆程被日本人意外打斷。1942年2月,英國海峽殖民地投降,日本人在新加坡建立了新的統治。這段經曆對李光耀和新加坡影響巨大。
高高在上的白人沒能拯救新加坡,可笑的日本軍隊卻建立了新的統治。
· 二戰時期新加坡街頭的日本軍隊
日本人更嚴苛的管制帶來的效果,李光耀印象極爲深刻:
(日據時期)黃昏過後人們開始在區內巡邏,直到天亮。他們拿著棍棒,不過是做做樣子。因爲刑罰太重了,沒有犯罪事件可以報告。有人主張對待和懲罰罪犯應該從寬,認爲刑罰減少不了犯罪,我從不相信這一套,這不符合我在戰前、日治時期和戰後的經驗。
人們談李光耀的治國理念,總會強調他受到了深刻的英國教育影響,但他本人在回憶錄中卻認爲:三年零六個月的日治時期讓我學到的東西,比任何大學所教的來得多。
新加坡獨立後迅速騰飛,成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如果新加坡經濟上的巨大成功可以被歸因爲嚴刑峻法的成功,而這種治國思路的源頭似乎不難追溯。
李光耀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
我知道,關于誰說了算,誰能使人民改變行爲,甚至改變效忠對象的爭論,是由日本槍炮、日本軍刀和日本暴行解決的。我說過,他們首先要人們服從,這一點,他們做到了;接著,便是強迫人們作出調整,接受日本人會長期統治下去的前景,讓子女通過接受教育,適應新制度以及新制度之下的語言、習慣和價值觀,使自己變得有用,能找飯吃。
所以,在聽人談及新加坡的先進治理經驗時,一定不能忘記它背後凝聚的李光耀先生的經驗和教導:人民是需要嚴厲管制的。
參考文獻:
1. 李光耀:《風雨獨立路——李光耀回憶錄》,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
2. 新加坡CRIMINAL PROCEDURE CODE
3. Thomas McClendon,Whippingboys:
South Africa’s limited reform of judicial corporal punishment in the1960s and 1970s
4. 香港懲教署官方網站
5. 中國青年自述在新加坡受鞭刑經曆:
http://news.sina.com.cn/c/2004-06-17/100934406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