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刷同樣內容的一本書,西方語言要比漢語多費2倍的紙張。事實上,隨著中國日漸強大,漢語取代英語也不是沒有可能。然而國內某些專家、學者,卻始終抱有一種成見,覺得漢語遲早要被英語所淘汰。
不單是國人如此,就是華人占比高達74%的新加坡,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也是這麽認爲的。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亞洲四小龍”,也是亞洲爲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與日本、以色列、韓國並列。僅僅依靠巴掌大的地方,新加坡就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堪稱華人世界裏的驕傲。
過去,我們對新加坡有股天然的親近感,畢竟它是除中國之外,全世界華人最聚集的地方,而大名鼎鼎的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更是爲國人所熟知。抗日戰爭期間,陳嘉庚等新加坡華僑爲祖國捐款捐物,總價值足足超過4億國幣,爲中國抗戰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爲除中國外,海外華人最聚集的地區,新加坡曾經華語是當仁不讓的第一語言。然而,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時,盡管遭到華商的極力反對,但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卻選擇了將英語定爲新加坡國語,理由是爲了迅速適應和融合世界。
從當時的國際處境來看,美國是名副其實的經濟霸主,而中國還未開始改革開放,新加坡選擇英語似乎更是明智之舉。果不其然,英語成功幫助新加坡打開了通往西方的大門。利用馬六甲海峽的戰略位置,到了七八十年代,新加坡和韓國、中國台灣和中國香港並立,成爲名噪一時的“亞洲四小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創造出世界經濟奇迹的新加坡,顯然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以香港爲例,過去將近半個世紀,香港GDP都超出新加坡整整一倍。2010年,中國GDP首次超過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日本,而在同年,新加坡GDP也開始超越了香港。
隨著新加坡越來越出彩,如今新加坡不僅是東南亞第一富國,而且國際地位也相當耀眼。根據去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報告,新加坡力壓巴黎、東京等大都市,成爲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不過,GaWC將新加坡評爲世界一線城市第五位,還是出乎了外界的意外。
過去,靠英語發家致富的新加坡,如今卻面臨著一個突發新情況:中國崛起。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開始衰落。與此同時,以中國、印度爲首的新興國家實力開始崛起。其中,數中國表現最爲優異,甚至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量的30%多。
隨著“中國世紀”的到來,時隔半個世紀後,新加坡前不久再次提出要注重提升學校的華文水平。除了新加坡開始加強漢語學習外,中文目前已成爲多個國家的高考科目,比如俄羅斯、法國、德國等,而孔子學院更是已遍布了全球大多數國家。
盡管新加坡重新注重華文學習,是爲了新加坡人日後到中國工作或者跟中國做生意時,能夠具有一定的優勢。但不可否認,漢語被英語淘汰的這一天已經越來越遠了。不知道曾經的那些言辭灼灼的專家,如今怎麽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