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根據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新加坡470萬常住居民中,65歲以上人口比例爲9.3%。據衛生部長顔金勇預測,到2020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可能達到15%,屆時老齡化將進一步加速。
雪上加霜的是新加坡持續低迷的生育率。因此,張志賢副總理急切地表示:“希望能將生育率從目前的1.2提高至約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期的1.4或1.5”。然而,如何增加這看似簡單的0.2或0.3,的確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
因爲,生育率低的原因很多,其中至少包括主觀的不想多生和客觀的不敢多生。政府也許可以通過提高生育補貼、增加産假和輔助哺育嬰幼兒,來爲年輕夫婦創造更爲良好的生兒育女的社會環境,減少他們由于擔心加重生活負擔,不敢多生的顧慮。但是,新生代的新加坡年輕人,特別是女性,如果從思想上就不是很向往“多子多孫”的傳統家庭模式,政府可能也只有幹著急了。因爲,雖然傳宗接代是人們天經地義之責任,卻無法強迫民衆去履行。
因此,當有些問題很難在新加坡國內全面解決之時,也許我們應該試著把目光轉向國外,轉向更爲廣闊的外部大世界。跨國婚姻也許就不失爲一條值得考慮的解決之道。
新加坡的跨國婚姻比例還是比較高的。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ARI)的嘉文·瓊斯的研究結果,2008年新加坡人跨國婚姻(包括與外國人和永久居民)的比例是39%,雖然這一比例遠高于台灣的13%(2009年)、韓國的10%(2010年)和日本的5%(2008年),相比與新加坡國情更爲相似的瑞士的近50%,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而且較2005年新加坡高點時的41%也有所下降。
同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外國媳婦的比例,大概保持在30%左右,一直遠遠高于不及10%的新加坡外國女婿的比例。因此,未來新加坡人應更廣結外緣,不僅更多的新加坡男士要繼續勇敢地選擇外國女孩,新加坡女性可能更需要打開自己的視野,認真考慮一下優秀的海外男士。
基于新加坡由華人、馬來族和印度裔主導的人口結構,新加坡跨國婚姻的海外伴侶,應該主要來自大中華區、馬來西亞、印度半島和其它東盟國家。較之生活方式更爲現代的新加坡年輕人,來自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外國媳婦和女婿,應該有著更強的“多子多孫”的傳統生活理念和意願。
因此,新加坡人廣結外緣,不僅可以直接引進更多的、更願融入新加坡社會的年輕海外勞動力,並極有可能會大幅度提高未來的人口生育率。而且,海外姻緣還有很多其它的益處,包括進化後代基因、促進多元文化等等。
對于跨國婚姻,新加坡政府可以做的應是創造更多的便利條件,比如提供外國媳婦和女婿更易得到居留准證或移民名額、提供他們如何更好地融入新加坡社會的系列培訓,甚至提供跨國婚姻特別補貼等等。然而,婚姻畢竟是個人之間你情我願之事,最終還是要看新加坡的年輕男女是否願意,並有機會與外國同齡人相知並相戀,不論是通過“有緣千裏來相會”的等待方式,還是選擇“爲愛出走”的更勇敢方式。
當然,跨國婚姻也會帶來很多新的社會問題和挑戰,諸如語言的不同和文化的差異等等。不過,雖然愛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兩顆真心相愛的心一定是會有勇氣,也有智慧去跨越任何鴻溝的。因此,新加坡的年輕人,敞開你們的心扉與眼界,也許最美的緣分就會從世界的另一個角落擁抱你。
本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