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發展促進人類社會生活、生産和消費模式發生巨大變革,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能。在2020以及未來的幾年內,包括AI、5G、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量子計算等技術將迅速發展,這些技術會應用在機器人、電子商務、健康醫療、智慧出行、數字支付等領域,爲諸多行業帶來顛覆性突破。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編譯整理了CB Insights研究報告《2020 Tech Trends》,爲2020年技術領域的發展提供指引。
2020年14大技術趨勢:
1. 量子技術將在商業場景中廣泛應用
2. AR / VR和5G重塑人們的工作方式
3. 科技巨頭加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入
4. 網絡安全風險帶來的隱患日益增多
5. “人工智能偏見”受到監管機構的關注
6. 生物黑客技術遊走在醫療監管的邊緣
7. 機器人的商業影響力與日俱增
8. 沙特和俄羅斯在科技和軟件領域掀起新浪潮
9. 健康和養生領域將産生巨大商業機會
10. 同理心是高科技産品設計和開發的必要條件
11. 技術推動大型企業發展可持續性供應鏈
12. “直播帶貨”正在引領新的消費風向
13. “獨角獸”之間的並購或成爲新趨勢
14. 多國央行或將嘗試推出數字貨幣
1. 量子技術將在商業場景中廣泛應用
量子技術的發展正趨于成熟。量子力學從智能手機到GPS的各種日常技術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司注意到量子技術的發展潛力,使得量子計算機和量子密碼學的發展速度加快。
1) 量子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的工作原理是將處于特殊狀態的粒子串在一起,這些粒子可以同時表示多條信息,使計算機可以同時計算出不同的可能性。這種能力對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和物流運輸等行業將産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2019年,微軟和亞馬遜都宣布將量子計算機連接到雲網絡,以幫助企業客戶進行測試實驗;與此同時,谷歌和IBM等公司的研究團隊也取得重大進展,谷歌提出“量子至上”,利用量子計算機快速解決問題可以節省傳統計算機耗費的大量時間。
不過,隨著未來幾年量子計算的不斷發展,量子計算也許會對許多加密協議構成威脅,如果不加以仔細檢查,這可能會導致私人信息在網上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從而威脅到電子商務購物、存儲信息的安全性發展。于是,另一種量子技術“量子密碼學”正在發展,避免這些威脅的發生。
2)量子密碼學
量子密碼學也稱爲量子密鑰分配(QKD)。在2019年,由英國電信巨頭BT支持的研究小組開始測試商業級的QKD支持網絡。隨著行業的發展,諸如SpeQtral,ArQit和ID Quantique之類的初創企業吸引了數百萬的資金支持。
預計到2020年,人們對量子密碼學以及其他被統稱爲“後量子密碼學”的抗量子計算安全方法的興趣將會激增。今年,更多的公司不僅開始意識到量子計算機看似無限的潛力,而且還會意識到潛在的威脅。
2. AR / VR和5G重塑人們的工作方式
1) 幫助企業降本增效
在2020年,隨著用于協作、通信和生産領域虛擬工具的發展,人們的工作形式也在發生改變。大量人才聚集的國際都市,如紐約和倫敦,往往也是運營成本最高的城市。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遠程工作有助于減少運營成本。在2018年,至少有2600萬美國人在部分時間選擇遠程工作,通過雇傭更多的遠程員工,減少昂貴的辦公空間,獲得更多的人才,並提高員工留存率。否則,一旦員工搬家或者靈活性的需求,很多員工可能會放棄工作。
但遠程工作也有很多局限,比如,同事交流受限,協作受到阻礙,靈感迸發減少。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很多企業正轉向其他方面的技術應用。在2019年,通訊軟件Slack以備受期待的直接上市方式進行上市;視頻通訊公司Zoom成爲去年最成功的IPO之一。
如今,AR和VR技術的進步正在引領新型虛擬辦公空間的誕生。微軟、谷歌和蘋果等大型科技公司正在順應AR/VR趨勢,制造能夠加速向虛擬辦公室轉變的耳機。谷歌推出了面向企業的新版Glass AR耳機,微軟也發布了面向企業的Hololens 2。蘋果在2019年獲得了一系列與AR/VR技術相關的專利,這預示著蘋果vr眼鏡或將于2020年問世。
2)讓辦公變得“隨時隨地”
除了提高效率,AR/VR還可以改變傳統辦公環境下員工的工作方式。在辦公桌上,員工可以使用VR進入不同項目的專用“房間”去完成任務。預計5G等技術在2020年也將會提升AR/VR辦公的潛力,讓員工可以隨時隨地加入3D虛擬會議。與此同時,更廣泛的物聯網傳感器和邊緣計算芯片的部署也可以提供更好的數據,提升與工作相關的AR/VR體驗。
想象一下,當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可以組成各種“數字勞動力”後,工作場景將變成什麽樣?當你需要幫助時,AR會顯示障礙組件,虛擬機器人指示遠程工作人員操作修複設備。當你開會時,一個數字助理 “加入”會議,與你對話和記錄會議筆記。
不過,盡管虛擬辦公室前景光明,但硬件成本高昂、互聯網帶寬不足以及員工對新方式的抵觸,可能會阻礙這項技術的普及。不管怎樣,到2020年,虛擬辦公室都將開始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圖爲最受投資界看好的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初創公司的Magic Leap正在大肆宣傳基于虛擬現實的協作工具)
3. 科技巨頭加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入
1) 亞馬遜
2020年,亞馬遜等科技巨頭還會持續加大對醫療保健和慢性病管理的投入。亞馬遜的Alexa現在爲符合HIPAA的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平台(HIPAA是美國處理敏感健康信息的法律標准),他們還與醫療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以培養Alexa的醫療技能,包括檢查處方交付狀態和安排緊急護理預約等。另外,亞馬遜還與摩根大通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資醫療保健企業Haven,擴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投入。
2) 蘋果
科技巨頭們都在致力于將醫療保健融入現代生活的科技設備,其中蘋果公司的應用是最先進的。Apple Watch系列4和系列5都提供了完善的健康監測,包括跌倒檢測、內置心電圖和心率監測。最新的Apple Watch還包括了糖尿病管理功能。蘋果的AirPod耳機也加入了醫療保健功能,它的“Live Listen”功能可以讓耳機充當助聽器,放大環境聲音,幫助用戶更清晰地進行收聽。
蘋果宣稱,它對數據隱私的關注是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另一個優勢。它的可穿戴芯片在蘋果設備上處理健康和健身數據與基于雲計算或“服務器端”處理不同,而是有自己的優勢。不過蘋果對處理數據隱私是有代價的,因爲利用基于雲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序的全部能力來改進算法可能會更困難。
(圖爲蘋果正在將醫療健康特征集成到其設備中)
3)谷歌
谷歌和微軟等大型科技公司正在投資醫療保健公司,希望進一步整合醫療和科技的相關應用。例如,Alphabet旗下所有子公司和公司基金已發起了90多筆交易于醫療科技,涉及近60家專注于數字健康的公司。
4)三星
慢性疾病管理是吸引人們興趣的一個關鍵領域,三星在2019年投資了初創公司3 Disease,以及糖尿病管理應用“掌上糖醫”、巴西癫痫發作應用程序Identimic和孤獨症監測初創公司Alltism。這表明,三星可能會在慢性病管理功能的開發上與蘋果競爭。
4. 網絡安全風險帶來的隱患日益增多
近年來,網絡安全風險帶來的隱患日益增多。到了2020年,公衆、企業和政府都將愈發意識到網絡風險到對人們資産安全威脅日益普遍、持續。許多基于軟件的武器,如機器人、無人機、蠕蟲、勒索軟件等正在高度擴散。
1) 惡意軟件愈發猖獗
勒索軟件近年來尤其猖獗,而且正變得越來越普遍。與垃圾郵件對數據和信息的攻擊不同(這些攻擊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揭示其破壞性後果),勒索軟件會讓真實世界付出直接而明顯的代價。勒索軟件攻擊者會凍結計算機系統,如果這些系統不能正常工作,就會對現實中人群造成巨大的傷害,然後他們會從受害者那裏榨取現金。
McAfee在2019年表示,隨著惡意黑客結成合作夥伴,將會出現“更強大的惡意軟件服務家族”。政府和企業需要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不斷提升在網絡安全方面的能力,才能有助于對抗這些威脅。目前來看,這一領域仍是一個熱門領域,尤其是在一系列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網絡安全並購交易和初創公司的IPO之後。
2)信息安全漏洞威脅不斷
信息安全漏洞通常涉及一系列因素,包括人爲錯誤或利用物理系統中的安全漏洞,從而使數據庫或網絡遭到黑客攻擊。在一個威脅不斷的時代,我們總是受到各種攻擊。安全被認爲是一把保護傘,它可以保護公司或政府機構免受“最惡劣的天氣”,即使在最大的風暴中避免“雙腳打濕”。
對于信息安全漏洞威脅,樂觀者的看法是,到2020年,像“屠宰機器人”或“勒索病毒大流行”這樣的情景將刺激公共和私人部門采取有效行動,以確保一定程度的安全。悲觀者的看法是,只有一場悲劇帶來的失敗,或許才會給人們敲響警鍾。
5. “人工智能偏見”受到監管機構的關注
人工智能通常被視爲可以克服人爲錯誤的一種手段。一個算法的好壞取決于它所訓練的數據,但訓練數據中的偏差可能會導致人工智能出現嚴重錯誤,即使對于一些擁有最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大型科技巨頭來說也是如此。
1) 科技公司進行自我監督
據報道,亞馬遜的人工智能招聘工具會對包含讓“女性”一詞的簡曆處于劣勢;谷歌的社交媒體“仇恨言論”檢測算法,會標記黑人用戶的推文;蘋果公司的新信用卡,據稱因爲給予男性比女性更高的信用額度而受到批判,監管機構對此展開了調查。
隨著人們對“人工智能偏見”的關注有所增加,科技公司越來越多地公開發布人工智能指南。谷歌在退出備受爭議的美國軍事項目Maven後不久分享了它的“人工智能原則”;還有微軟的“人工智能原則”支持公平、包容和隱私等;IBM將“人工智能偏見”列爲2018年的“5in5”年度預言之一(五項創新將在五年內改變我們的生活)。
2)人臉識別技術受到限制
到2020年,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很有可能從自我監管轉向政府監管。從2019年開始,這類舉措已經初見成效。2019年,美國政府對人工智能監管的參與主要集中在禁止政府使用人臉識別技術,一些研究顯示,人臉識別技術存在種族和性別偏見。2019年5月,舊金山成爲美國第一個禁止市政府使用面部識別技術的大城市。奧克蘭、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和薩默維爾等城市也制定了類似的禁令。到2020年中期,波特蘭還計劃提出一項最爲嚴格的人臉識別技術禁令,將其擴展到私營企業。
6. 生物黑客技術遊走在醫療監管的邊緣
1)生物黑客技術成爲商業化趨勢
“生物黑客”或“DIY生物學”涵蓋了傳統醫學之外的廣泛活動,包括從間歇性禁食到植入電腦芯片等。其主要目的是刺激身體,突破極限。生物黑客技術吸引了硅谷的眼球,正成爲一種更加全球化、主流化和商業化的趨勢。它能讓人們了解醫療領域的最新趨勢,以及未來自我保健和健康制度的發展可能性。不過,生物黑客的策略是有風險的,他們經常在沒有醫療監督的情況下進行。
在美國,開發和批准一種新藥可能需要長達十年的時間。對于那些有嚴重健康問題的人可能沒有那麽多時間,因此,一些生物黑客讓他們的健康有了更快治愈的可能性。對許多人來說,生物黑客就是延長壽命。例如,得到生物黑客和風險投資支持的補充劑初創公司創始人戴夫·阿斯普里就在努力完成活到180歲的使命。據報道,他每6個月將自己的幹細胞植入身體的每個關節,每天補充100次營養,沐浴在紅外光下,在高壓氧艙中度過時光。
2)生物黑客技術缺乏科學有效性
生物黑客通過各種各樣的詭計來規避法規。比如他們可以得到一些用于連續血糖監測的非法醫療設備,有些人可以從未經許可的藥廠在線訂購處方藥,還有一些人則制造出“成堆”的非處方藥或非處方藥,用于能量、肌肉生長、脂肪減少、睡眠、記憶或注意力集中。一些研究還表明,熱量限制可能有助于延緩或預防老年性疾病,包括癌症的出現。Twitter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傑克•多爾西(Jack Dorsey)曾表示,他的生物黑客療法包括:平日只吃一頓飯,周末根本不吃。
盡管生物黑客熱情高漲,但大多數方法的科學有效性都有待商榷。例如,2019年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發表聲明,警告避免“年輕人輸血”——將年輕人的血漿泵入老年人血管的做法。這項治療每療程的費用高達8000美元,因其所謂的預防阿爾茨海默症、帕金森症、心髒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的能力而吸引了富有的生物黑客。
隨著慢性病患者對等待時間漫長的臨床試驗持續失去耐心,以及硅谷億萬富翁繼續鼓吹新型試驗的好處,生物黑客將可能成爲更爲主流的做法。在2020年及以後,這些做法對醫療器械制造商和監管機構都提出了更爲激烈的挑戰。
(圖爲新藥面市的過程,從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的三個階段,再到 FDA 批准)
7. 機器人的商業影響力與日俱增
隨著“合作機器人”的出現,機器人領域已經有了很多進步。不過,機器人的能力仍然十分有限。例如,機器人無法輕松地調節自己來完成精細的手工任務,另外,移動對機器人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盡管有關機器人在森林中奔跑或攀爬岩石懸崖的視頻廣爲流傳,但現實情況是機器人在基本的運動相關挑戰中仍然失敗。即使是環境中最微不足道的物理變化也能把它們甩出去。
到2020年,通過人工智能輔助的握把技術、運動技術以及“軟機器人”技術,將創造出與各種行業相關的靈活而溫和的機器人,在醫療保健、餐飲服務、消費電子和環境監測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
1)運動技術
如今,機器人在運動上已經取得了一些重大進展。例如,科學家發明了和狗一樣大小的四足機器人(如下圖所示),證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讓機器人的移動能力得到顯著改善。
圖片來源:Peter Fankhauser/ANYbotics AG
該科學家團隊收集了大量數據,並將其輸入爲一個神經網絡,這是一個大致模仿神經大腦結構和活動的人工智能系統。在這種情況下,軟件指導機器人的液壓腿,可以讓機器狗的速度明顯加快,從跌倒中迅速恢複。他們認爲這種數據密集型的訓練方法是可複制的,而且成本不高,爲新一代更靈活的機器人打開了一扇大門。
2)軟機器人
人工智能的另一個進步領域是新材料領域。由于一些機器人是由柔軟、有彈性的材料制成,而且它們的設計往往受到自然的啓發,所以 “軟機器人”特別適合傳統機器人無法完成的任務,包括應用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手術中。
“軟機器人”技術在微創手術(MIS)中尤其有用,通過在身體上的小切口插入手術器械來實現。微創手術的目的是在對周圍組織損傷最小的情況下快速、安全地完成手術。當前,外科醫生使用一個機器人設備來操縱手術器械,雖然可以增強穩定性和精確度,但由于它們的硬度和尺寸限制,這些設備無法進入身體的所有目標區域。于是,就需要“軟機器人”可以提供幫助。由于其柔韌的材料,“軟機器人”非常適合在人體內部進行小範圍操作,它們的靈活性也可以減少術後疼痛。然而,根據前沿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盡管軟機器人技術在管理信息系統中前景廣闊,但它仍然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低力消耗、可控性差、缺乏感知能力”。我們期待看到該領域的公司解決這些問題。
“軟機器人”設備還可以協助物理治療和康複。例如,有許多神經性紊亂會削弱人體某一部分的運動功能,而“軟機器人”可以幫助恢複這些功能。《神經工程與康複雜志》報道說,有研究小組正在設計康複“軟機器人”設備,但很少有進展到足以證明其臨床有效性的程度。
3)握把技術
馬薩諸塞州初創企業Soft Robotics開發了一種機器人夾持器,該夾持器已獲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目前用于食品包裝。在算法的指導下,夾具使用的是柔性材料、流體或空氣壓力,而不是機械力,因此壓碎物體的風險大大降低。
圖片來源:Soft Robotics
8. 沙特和俄羅斯在科技和軟件領域掀起新浪潮
1) 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PIF)對科技初創企業進行廣泛投資,其中包括2016年對 Uber的35億美元巨額投資。另外,PIF還向軟銀的VisionFunds投資900億美元(自2016年以來共支付了450億美元),間接投資于科技創新領域。而該基金也支持了諸多科技創業公司,包括Slack、Kabbage、Paytm、10xGenomics、GM Cruise等。
沙特阿拉伯的支持組織的數量在過去幾年中增加了兩倍,因爲政府的“2030願景”任務增加了對中小企業和創業的支持。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Saudi Aramco)在2019年12月發起規模最大的一次IPO,這爲沙特的國有企業和國有投資機構注入了更多的流動性。這些資金或將流入中國、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地的科技企業。
2) 俄羅斯
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技術投資,從叫車應用(Yandex)到虛擬現實(WayRay),再到理查德•布蘭森的超回路列車計劃(Virgin hyperloop One)。在俄羅斯,斯科爾科沃基金會,近年來至少有40筆交易是給初創公司的。盡管該基金會自2017年以來就沒有參與過新披露的風投交易,但在2018年,它在俄羅斯推出了專注于IT、工業技術和生物技術的創業公司Skolkovo Ventures。另外,俄羅斯初創企業的另一個主要投資者是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這也給俄羅斯的科技投資增加了很多活力。
預計到2020年,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的投資者將繼續加大科技投資活動。
9. 健康和養生領域將産生巨大商業機會
隨著科學、技術和醫學的創新,預計從2018年到2060年,65歲以上的美國人數量將增加近一倍。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美國65歲以上老人的數量將首次超過兒童。老齡化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對旨在改善老年人健康狀況的技術産生了越來越大的需求。到2020年,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預計將掀起對幫助人們健康長壽公司的投資熱潮,這裏面的商業機會是巨大的。
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正在研究抗衰老藥物,旨在延長壽命。谷歌的抗衰老子公司Calico Life Sciences是該領域最著名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專注于研究生命周期背後的生物學原理,並開發針對衰老和與年齡有關的疾病(如神經退化和癌症)的療法。另一個例子是Samumed,一家再生醫藥公司,專注于健康領域,如組織健康和退化性關節疾病。2018年,該公司籌集了4.38億美元的風投資金,使其目前的估值達到120億美元。
老年患者面臨的一個常見的健康問題是對新器官的需求——許多新公司正在幫助改善器官健康或讓移植成爲更容易的選擇。與此同時,像Organovo和Cellink這樣的公司正在探索如何使用3D打印技術來“打印”用于移植的健康器官。通過對健康狀況的改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這不僅意味著照顧他們的身體健康,還意味著照顧他們的社會健康、財務健康和身心的整體健康。
以下是科技在傳統醫療保健之外可以改善老年人健康的一些領域:
•智能家居:智能家電可以幫助提供遠程醫療和健康服務,從語音助手提醒服藥,到智能家庭傳感器,可以探測到是否有人跌倒或需要醫療幫助。
•自動駕駛:自動駕駛汽車可以幫助老年人提高機動性,讓他們在不需要開車的情況下保持社交和活躍。
•金融服務:許多金融科技初創公司正在提供專爲老年人和退休者設計的相關服務。
•包裝消費品:食品和飲料,以及個人護理用品,注重“功能性”好處,可以實現如增強力量、能量、抗損傷或免疫支持的作用。
•補充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補充劑和添加劑被認爲對健康有益,吸引了名牌投資者和著名的生命科學研究人員的注意。專注于長壽藥片的此類保健品公司Basis一直受到媒體的大量關注。
•社交和情緒健康:孤獨和抑郁是科技試圖解決的老年人健康問題的重點部分。
當然,老年人只是使健康成爲一個巨大市場的其中一個群體。健康越來越被視爲一個終身的問題,尤其是對于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消費者。這個市場不僅包括醫療保健市場,還包括營養、健身、化妝品/美容市場,以及許多其他行業。
10. 同理心是高科技産品設計和開發的必要條件
在産品設計中運用同理心,其實是利用關于用戶思想、情感和需求的數據,創造一種與價值提供和用戶接受一致的用戶體驗。隨著社會的發展,促使科技公司將更多考慮到人文關懷,具有同理心的設計將在2020年繼續升溫。如今,更多的交互(零售、文書、辦公環境等)變得自動化,對具有同理心設計的産品和功能的需求只會增加,並提出更高要求。
1)讓用戶直接參與到設計過程
同理心設計過程有多種變體,但Dorothy Leonard和Jeffrey F.Rayport的《哈佛商業評論》文章《通過同理心設計激發創新》列出了主要步驟:觀察、捕獲數據、反思和分析、集思廣益尋找解決方案和開發原型。使用同理心設計的其中一個例子是,日産的設計團隊在分析駕駛員行爲後,重新考慮了用于汽車內飾的面料。該團隊“驚訝地看到有很多人在車裏吃飯——不僅僅是飲料,還有整個意大利面晚餐。”這一過程有助于讓該公司的汽車內飾對用戶更加直觀。雖然這一潛力很大,但是發現的過程卻非常簡單。
這種方法旨在讓用戶直接參與設計過程,而不僅僅是爲用戶設計,以確保最終産品滿足他們的需求。隨著産品設計師對用戶了解的加深,他們可能會揭示出以前沒有得到滿足或識別的需求,從而創造出更多機會。尤其是在信譽差或消費者缺乏信心的行業。
2)同理心設計廣泛運用與汽車行業
同理心設計在汽車工業中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在汽車內以人爲中心的特性成爲行業標准。這些措施包括通過基于生物特征來解鎖和啓動汽車,車內語音助手可以實現免提導航控制,以及基于計算機視覺的監控,以防止駕駛員打瞌睡或分心駕駛。
展望未來,可以關注一家新興的移動設備初創公司Mpathy.ai,正在開發一種虛擬乘務員用于共享自動駕駛車輛。雖然還未被廣泛采用,但很可能在未來真的能夠實現運送乘客,並給乘客帶來愉快的體驗。
相信在2020年及以後,幾乎所有行業的公司都將采用同理心式設計,並打開了一個日益自動化的未來。
11. 技術推動大型企業發展可持續性供應鏈
隨著消費者對更具可持續性的産品需求的不斷增加,消費、電子、零售和醫療等行業的公司正在利用技術去重新設計其供應鏈。他們的目標是減少浪費,提高利潤率,提高透明度。供應鏈的設計涵蓋了産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從投入材料到制造、分銷、再利用、再循環,通過更好地利用資源去提升效率和利潤。而當一個品牌或産品能夠提升其可持續性發展能力時,也會給他帶來更多的“光環效應”。
雖然“從搖籃到搖籃”式的供應鏈可能很難有效實施,但隨著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租賃平台等技術變得越來越普遍,各行各業的公司都看到了擁抱“從搖籃到搖籃”可持續發展的機會。
1)科技手段提高物流的可持續性發展
技術在供應鏈中的一個應用是幫助改善物流和庫存管理。服裝公司是最積極采用這種技術的公司之一,也許是因爲時裝業是世界上最浪費的行業之一。“快時尚”最近不斷受到抨擊,因爲它不斷地制造、運輸和展示廉價的、一次性的季節性時裝。
耐克此前收購了庫存管理公司Celect。而像Relex和Cozy這樣的供應鏈和庫存管理初創公司也瞄准了零售和時尚領域。如果産品能夠更好地與需求結合在一起,避免生産過剩,那麽零售商就可以提高銷量,同時減少汙染排放等。這樣,供應鏈就會變得更精簡,更容易管理。
很多公司還希望利用科技手段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的可持續性,以減少供應鏈效率低下的問題。紐約初創公司Fabric就是一個例子,該公司在2019年10月份募集了1.1億美元的巨額資金,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更有效地將商品送到消費者手中。
2)區塊鏈技術大幅提升供應鏈的透明度
除了節約成本和提高可持續性,可持續性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還將幫助更多企業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因爲它們希望在與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千禧一代消費者競爭時獲得競爭優勢。基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賬本可以使追蹤産品跨越複雜的物流行程,讓國際交易變得容易。
IBM基于區塊鏈的貨物跟蹤服務TradeLens獲得了廣泛的市場關注,雀巢公司也宣布了一個基于區塊鏈的食品追蹤系統,旨在讓消費者能夠追蹤到各個商品的來源地。這可以幫助公司和消費者驗證正在使用的商品是否采用了可持續的方式。未來,商品的個別成分或能夠被回收和再利用。可持續性技術還可以使政府機構以更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回收或再利用。
到2020年,更多的公司將提供以科技爲基礎的透明供應鏈,同時宣傳提高可持續性和社會影響的成果。消費者對新産品的需求總是會帶來一些環境成本,但“搖籃到搖籃”的可持續性供應鏈的興起可能有助于減少負面影響,同時也爲企業提供了一種提高競爭力的途徑。
12. “直播帶貨”正在引領新的消費風向
盡管消費市場上一直大力宣傳增強AR和VR購物功能,但目前直播購物看起來有望更快發展。這個想法得到了一些初創公司和企業的支持,它讓人們與産品進行實際交互,並通過現場視頻與在線購物者配對。觀衆可以向直播者發送信息,互相聊天。在視頻直播的世界裏,粉絲們可以在視頻直播中發表評論,互相聊天,就像一個受歡迎的玩家在玩遊戲一樣。
圖爲一家名爲 ShopShops 的公司在美國和歐洲的奢侈品店對中國消費者進行直播(來源:ShopShops)
直播在化妝品、珠寶、服裝等領域尤其有價值,在購買家具、電子産品和體育用品等商品時也是如此。在這些類別中,即使借助增強現實技術或産品視頻,在網上也很難辨別功能和形式的細節。而直播可以活躍網上購物體驗,讓信息更自由地流動,如果能減少退貨、客戶服務查詢和廢棄的購物車,或許還能爲零售商節省數十億美元。對一些品牌和零售商來說,直播購物應用也可以拓寬購物者的購買範圍。
直播更有前景,因爲它是一種已經確立的行爲。遊戲文化可以讓數百萬業余愛好者傳播他們的遊戲玩法。同樣,對于關注時尚、DIY或小玩意的産品消費者來說,這個傳播過程是一致的。Instagram和其他社交平台將是這些購物直播的天然中心,同時,零售商和品牌可能會招募或贊助自己的直播商,並在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上播放相關視頻。
與電子商務相結合的直播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機會。零售商和品牌如果能找到正確的配方,並能夠掌握這一趨勢,將受益匪淺。
13. “獨角獸”之間的並購或成爲新趨勢
在科技行業,包括微軟、亞馬遜、谷歌、蘋果、Facebook,以及中國的百度、騰訊、阿裏巴巴等大型公司,擁有著較高的估值。與此同時,還有一群規模小得多的公司,在2020年將發生一個新的趨勢,可能是這些規模較小的企業在同級別層面進行並購。這些公司中許多是新成立的“獨角獸”公司,在私募市場的估值達到了10億美元甚至更高。另一些是上市時間較長的公司,它們的規模遠低于領頭企業。這類並購很可能被美國和歐洲監管機構看好,合並後的這些公司也將成爲對行業頭部公司有著更強制衡的力量。
以下是一份非詳盡的名單,列出了一些可能適合並購的公司,以及它們的市值(注:Airbnb爲市場估值):
數據來源:wind、京東數科研究院整理 (數據截至2020年2月7日)
1)Airbnb和Uber
獨角獸越大,在並購或IPO中脫穎而出並開出更高價格的機會就越大。Airbnb和Uber服務于互補的市場——城市交通和住宿,具有天然的交叉銷售潛力(“從機場乘Uber到你的Airbnb,到‘體驗’,”是最明顯的例子)。Airbnb和Uber都是交易真實商品和服務的雙邊市場,這對整合來說是個好的例子。它們的用戶基礎是重疊的,雙方對司機、客人和乘客的相關數據進行彙總,這將增強合並後公司的“信任”。
2)Snapchat和Spotify
同樣,Snapchat(照片分享應用)和Spotify(音樂服務平台)的合並可以優勢互補、模式合作和數據協同。通過Snapchat, Spotify將獲得年輕用戶群的視頻和照片習慣,這是一個有價值的“畫像”。Spotify將從Snapchat的媒體、授權、廣告技術和關系中獲得更多人的支持。當下,中國的Tik-Tok逐漸成爲其在音樂和視頻領域的競爭對手,蘋果、谷歌和亞馬遜也在進一步進軍音樂和娛樂領域,這都將推動Snapchat和Spotify的合並。
3)Atlassian和Slack
再看看b2b領域,例如Atlassian(軟件公司)和Slack(企業協作軟件)的結合。他們面對的選擇是要麽需要擴大規模,要麽最終落入大型科技公司或更具價值的商業軟件公司手中。Atlassian還收購了項目和任務管理應用程序Trello, Trello本身也即將成爲獨角獸,但顯然它也不想獨自與微軟競爭。
當然,一些較小的公司還是可能會被巨頭們收購。但已經對反壟斷行動發出警告的監管機構,不太可能對“大型科技”收購持友好態度。那麽,2020年或將是中小型企業相互兼並的一年。
14. 多國央行或將嘗試推出數字貨幣
各國央行越來越有興趣嘗試數字貨幣。包括中國和法國在內的央行,正在利用加密貨幣的許多特性,開發自己的基于軟件的貨幣工具。從長遠來看,美元、歐元或人民幣等貨幣或將受到比特幣或Facebook的Libra等威脅。這種威脅並不迫在眉睫,但這種風險已經明顯,以至于許多國家的監管機構都在尋求限制Libra和比特幣。
據報道,中國即將推出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系統(DC/EP),雖然還沒有公布很多細節,但中國從2014年就開始著手了,他們的目標是將流通中的現金部分數字化。中國也被認爲是最可能實現數字貨幣的國家之一。與此同時,法國、土耳其和巴哈馬也表示,他們將在2020年開始試行央行的數字貨幣。
除了更精確地追蹤現金和管理流通貨幣外,各國央行還希望數字貨幣能讓他們更有效地打擊洗錢、販毒和僞鈔。有了它,中央政府就能更好地監督資金使用情況,還有可能更靈活地管理彙率,這可能有助于正面應對一些經濟沖擊,比如油價飙升等。
有專家表示,數字貨幣的部署可以與現有的紙制和電子系統同時進行,這意味著,法國和中國宣布的這類試點項目可能不會有什麽負面影響。央行支持的數字貨幣的發展,可能會減輕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監管和合規成本,盡管現在還言之過早,難以預測其後果。不過,理論上,數字貨幣可以加速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操作、結算速度和數據共享。
來源:CB insights
作者:李延東 京東數科研究院産業金融中心研究員
本文略有調整和刪減,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