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翔宇 藍雲舟
中美任何一方預計都不會在任何論壇上與區域國家達至“全盤交易”,新加坡不會也無須處于“像結婚一樣作出最後決定”的境地。
新加坡巡回大使陳慶珠教授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納丹系列講座”演講中指出,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比衆人想像中惡化得快。新加坡與雙方都有實質利益和關系,但過去從未感受到中美拉鋸的巨大壓力。
雖然這些日子以來區域國家面對選邊的壓力,但陳慶珠認爲,沒有迹象顯示任何歐洲或亞洲國家想要與中國或美國建立排他關系。
“這並不是二元選擇,所有國家都希望能與這兩個強國發展關系。”
雖然面對選邊壓力,但陳慶珠認爲,沒有迹象顯示任何歐洲或亞洲國家想與中國或美國建立排他關系。(檔案照)
下來10到20年,美國預計仍是亞洲地區國家偏好的戰略和防務夥伴,中國則將成爲重要的經濟和科技夥伴。陳慶珠說,中美任何一方預計都不會在任何論壇上與區域國家達至“全盤交易”,新加坡不會也無須處于“像結婚一樣作出最後決定”的境地。
“我們也應盡可能不在中美之間做出抉擇。”
各國更有可能針對中美提出的個別倡議做出選擇。美國提出了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戰略構想,但東盟國家擔心這項計劃是否意在圍堵中國,因而卻步,美國也試圖相應地調整論述。
至于中國提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一帶一路倡議,除了澳大利亞和日本外,獲得區域國家響應。
陳慶珠認爲,不用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的形勢還會持續一陣子。(法新社檔案照)
陳慶珠認爲,不用被迫選邊站的形勢還會持續一陣子。“不同人會有他們各自的解讀,有時人家覺得我們太親美,有時美方覺得我們太親華,這只能說明我們的位置一定是居中。”
中美競爭白熱化的同時,一些志同道合的中小國家也聚在一起,就他們共同關注的課題合作。我國與另外六國合作確保海陸空貿易航線保持開通,與另12個國家承諾保持全球聯系,也在加拿大的召集下與多個國家設立部長級合作,承諾共享科研資源和研究成果。
陳慶珠說:“中國和美國都沒有參與這個組織,組織也很明確地采取中立道路,減少科學政治化。”
她也進一步指出,由幾個國家圍繞疫情後如何開放等實際目的組成的區域合作或聯盟,可能爲新的區域分組鋪路,各國橫跨不同分組所能産生的經濟和潛在地緣政治互動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