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今年下半年以來,央企重組動作頻頻,先有“南車”、 “北車”牽手,再有保利、中絲重組,目前,國資委監管的央企數量已減少至96家。
(來源:微信公衆號“中國電力企業管理” ID:zgdlqygl 作者:管永生)
顯然,作爲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點,重組是爲了解決國企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國有資本布局結構不合理、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發展等問題。因而,不會淺嘗辄止,必然會持續推進,直到問題解決。
有專家認爲,重組的路徑有迹可循,大體上可分爲戰略性重組、産業鏈上下遊整合、專業化整合3種重組方式。以“橫向合並”強化規模效應;以“縱向聯合”實現優勢互補;以專業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
實際上,無論是哪種方式,在實際整合重組後,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從而,正面回應了部分輿論的置疑。
以電力爲例,中國國電和神華集團的重組實現煤電一體化運營後,在煤電疲軟的市場中,逆市上揚,皆大歡喜。盡管仍有人認爲此舉不過是“左口袋”補貼“右口袋”,但是,環顧哀鴻一片的煤電企業,很難讓人想出比如此整合更有效的措施,來化解煤企、電企之間長期以來剪不斷、理還亂的恩恩怨怨。
實際上,像國電、神華這樣兩家央企“一見鍾情”,喜結秦晉之好的“美事”,有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聯手促合,可遇不可求。比如,同爲央企,且産業鏈緊密,互補性較強等。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如果依葫蘆畫瓢複制粘貼,無異于刻舟求劍,畢竟現實之中如些“天作之合”少之又少。
但是,對其他的電力央企而言,並非大勢已去,格局固定,按部就班,各自爲安。相反,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按照有關政策精神,國資委還將持續推動電力、有色金屬、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專業化整合。
所以,電力企業整合是必然的,只不過何時何地采用何種方式,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中國中車集團解決海外過度競爭而整合的事例,就爲電力企業的整合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毋庸諱言,在海外市場中,電力企業並非鐵板一塊,團結如鋼。相反,相互壓價有之,相互傾軋有之。前有“中車”現成“劇本”,後面是否在海外電力業務的整合中加演一場,有待進一步觀察。
在國內市場中,通過十多年來的市場化改革,發電側的活力已被充分激活,及時解決了電力短缺矛盾,爲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然而,隨著電力結構調整和電力供需形勢的變化,一部分煤電企業已經申請破産清算,還有一部分煤電企業命懸一線。如何整合重組不僅需要“鐵腕”,而且需要智慧,後者甚至要重于前者。
有專家擔心,在電力市場化改革關鍵時刻,如果僅僅是將煤電企業“合並同類項”,勢必形成新的壟斷,從而,葬送了來之不易的改革成果,讓電力市場化改革功虧一篑。所以,市場中産生的問題,還是需要市場自行解決。
此言甚是,只是目前我國的電力市場機制並未健全,市場調節能力還不足以引導整個發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所以,仍需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
而整合重組不失爲一種有效的方式,不過,需要更高明的整合之道,更高超的整合之術,從而,做到既不誤傷電改成果,又可救煤電企業于水火。否則,對煤電企業而言,就有可能陷入整合“找死”,不整合“等死”的被動之中。
有消息稱,除央企之間的重組之外,央企和地方國企之間的整合動作也不少。作爲央企的煤電企業,會否與地方國企煤炭企業大規模整合?令人浮想聯翩。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19年12期,作者系本刊社長/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