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齡化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共同挑戰,根據聯合國確定的劃分標准,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時,就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
新加坡是一個年輕的國家,但卻是亞洲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新加坡的老齡人口比例已由建國初的2.5%攀升至2019年的12.39%,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比例將超過全國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面對老齡化挑戰,新加坡政府倡導“樂齡”養老,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導、制度保障、社會參與、居家爲主的養老模式。
觀念轉變:從“老齡”到“樂齡”
“樂齡”是新加坡對60歲以上老人的特別尊稱,寓意著希望他們的老年生活能夠過得安樂祥和。新加坡鼓勵“樂齡人士”老有所爲,通過就業與社會保持互動,以保持良好的心態和體魄。新加坡政府于2012年頒布的《退休與重新雇傭法令》規定,凡年滿法定退休年齡,健康且工作表現良好的員工,將有權獲得雇主的重新雇傭直到65歲。2017年通過的修正法案將重新雇傭的年齡頂限推遲至67歲。同時,政府會爲老年人提供就業培訓,鼓勵其樂意回歸職場與社會。數據顯示,幾乎所有符合規定的老人都獲得重新雇傭,不僅豐富了“樂齡人士”的退休生活,更將爲其以後的生活賺取更多的保障。
年老或喪失工作能力的老人,將獲得政府提供的保障,使其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依。中央公積金和組屋套現補貼計劃給予“樂齡人士”財務保障,擁有組屋的居民可通過回購屋契或出租的方式獲得額外收入;養老機構和社區中心可爲“樂齡人士”提供醫療和護理服務。此外,新加坡政府特別注重提高“樂齡人士”的生活品質,每座組屋都擁有精心設計的老年人和兒童活動區域,老年人可以在這裏休息,享受開闊自然的環境而不至于被禁锢在家中。不能在家做飯的老人可選擇在組屋樓下的食閣用餐,從家門口到車站的封頂綠廊也爲老人的出行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完善“樂齡”養老的政策體系
在新加坡,最主要的養老保障爲中央公積金體系(CPE),其具有強制繳納和高覆蓋率等特點。凡受雇傭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將獲得中央公積金保障。公積金賬戶分設普通賬戶、專門賬戶和醫療儲蓄賬戶,會員可按規定提取普通賬戶公積金用于購置組屋、人壽保險、信托股票和支付子女教學費用等;專門賬戶則是公積金成員的養老儲蓄。醫療儲蓄賬戶用于公積金成員及其直系親屬的門診、住院及繳納疾病保險等支出。此外,公積金成員在年滿55周歲時將自動建立退休賬戶,其資金來源于專門賬戶,成員年滿62周歲時可由退休賬戶支取養老金。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體系是建立在就業基礎上的養老制度,缺乏社會統籌和互濟功能,且面臨收支平衡的壓力。因此,多年來新加坡政府不斷調整養老金結構,爲舊制度打上新補丁:爲保障養老金的足額累積,新加坡政府通過預估通貨膨脹率、國民預期壽命等因素,逐年調高公積金的最低存款標准並限制部分成員的提款規模;爲應對新加坡民衆人均期望壽命的不斷增長,中央公積金管理局推出公積金終身入息計劃,以確保長壽老人可終身享受基本養老收入;部分公積金會員可能因收入過低導致退休賬戶存款不足,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就業入息補助計劃,由政府對低收入成員提供補貼以確保其退休賬戶繳足存款;爲拓寬中央公積金的籌資渠道,新加坡政府啓動了補充養老金制度;退休後又被重新雇傭的老人,政府將向雇主提供特別就業補貼和降低其公積金繳納額度等優惠政策。
2002年,新加坡推出樂齡健保計劃,意在爲重度失能的老人提供基本護理保障。樂齡健保計劃的繳費資金主要來源于公積金的醫療保健儲蓄賬戶,投保者可使用自己及其配偶、直系親屬的醫療保健儲蓄基金。樂齡健保計劃是一項“選擇退出”計劃,凡年滿40周歲但未滿69周歲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除自願退出外均自動受保,且參保者一旦開始繳納保費,只要患有嚴重殘疾均可提出保障要求。2007年9月之前,參保者每月可獲得的賠付資金爲300新元,給付期限爲5年。2007年樂齡健保400計劃推出以後每月的賠付資金提高到400新元,給付期限延長至6年。此外,新加坡衛生部將于2021年起接管現有的130萬份樂齡健保計劃保單,將便利保戶升級至終身保護,得到更好保障。
提供“樂齡”養老的多樣選擇
在新加坡,“樂齡人士”可獲得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新加坡的機構養老包括社區醫院、慢性病醫院、養老院和臨終關懷機構。其中,社區醫院可提供醫療服務、護理服務和康複服務等項目,對象主要爲從急性醫院出院且需要短期護理的患者;慢性病醫院則爲慢性病患者提供長期的醫療及護理;養老院爲無人照護或家人無法提供照護的老年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臨終關懷醫院可爲絕症患者提供疼痛管理和治療服務。
新加坡的社區養老是以社區日間護理、康複(日托)中心爲基礎的醫療服務,這些中心大多設置于社區之內,“樂齡人士”可在社區中心獲得社區康複服務、癡呆日間護理服務和社會日托服務等。新加坡的社區以選區爲基礎,選區內的公民咨詢委員會、市政理事會和居民委員會共同承擔著社區的養老任務。
新加坡的居家養老是以家庭爲基礎提供的養老服務,主要由居家護理機構、居家姑息照護機構和綜合診所提供醫療保健、家庭護理、家庭姑息照護、老年餐桌、護送和居家個人照護等服務,服務對象一般爲體弱多病的居家老人。
新加坡人口以華裔爲主,受儒家文化影響,政府和社會提倡全民家庭觀念,鼓勵“樂齡人士”選擇居家養老模式。而作爲福利供給本地居民的組屋,在建造時便引入了幾代同堂的設計理念,這類組屋以客廳相連接,兩戶既分又合,使老人與晚輩既能和諧又能照應。對于願意購置此類房屋的家庭,新加坡政府將提供現金減免的特殊優惠,以此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不僅爲子女照顧父母提供便利,更能讓“樂齡人士”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
從觀念轉化、制度完善到機構、社區和家庭的共同服務與協作,新加坡“樂齡”養老理念所體現出的對老年人自我價值的尊重、對法治保障的敬重和對傳統家庭觀念的繼承和發揚,將會給同樣面臨老齡化挑戰的中國帶來更多啓示。
*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