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生前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他所創立的橡膠王國,對世界橡膠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爲當代新馬、以至整個東南亞地區傑出的華人企業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他是世界十大華人富商之一,曾被授予馬來西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62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他爲新加坡大學首任校長。
1967年6月2日,獅城新加坡似乎失去了所有的神采,沉浸在一片悲哀的氣氛中,市民們傾城出動,自發爲一位老人送行。商界人士驚聞一代巨賈離世,教育界痛悼喪失了一個好的教育家,全世界的華人爲沒有了一位領導者而落淚。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也在唁電中深表哀痛和惋惜。這個引起了諸多驚訝的人就是聲名遠揚的華人企業家——李光前。這位一生熱心于文化教育事業的橡膠大王的逝世,不僅是新加坡工商界的一大損失,也是新加坡華人社會的一大損失。
漂泊流浪的少年1893年,李光前出生在福建省南安縣梅山芙蓉鄉,原名李玉昆。小時候,他的家境十分貧寒,但父親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雖然經濟困難,手頭拮據,自己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讀書。
1903年秋天,年僅10歲的李光前隨父親自福建出洋,去新加坡謀求生計。開船不久,氣溫劇降。當時船上多是福建人,來自窮鄉僻壤,去南洋謀生。所以衣衫單薄,凍得直打哆嗦。
當時船上還有一個人,就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他看到大家被凍成那樣,就吩咐倉庫保管員:“我姓陳,你通知乘客,給每人發一條毯子,費用由我來出。”那位保管員大概沒聽清楚,通知變成了“乘客中姓陳的,每人發一條毯子”。船上旅客不管張三李四,紛紛報名說姓陳,先拿一條毛毯禦寒再說。不久,陳嘉庚到各船艙查看,見一個十來歲的少年仍穿單衣,躲在角落裏凍得牙齒直打顫,連忙問他爲什麽沒去領毛毯。少年說:“船上通知姓陳的才可以領毛毯,我姓李,不能冒姓去領。”這位少年就是李光前,他這種誠實的舉動,給陳嘉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來到新加坡的李光前,開始進入當地英印學堂就讀。他銘記父親的教導,在接受英文教育的同時,還堅持去養正學堂學習中文。1909年,李光前由于學習勤奮、成績優異,得到當地中華總商會主席吳壽珍資助回國,繼續在暨南學堂學習。兩年後,他考入北京清華學堂(預科),之後轉到唐山專門學校(即唐山交通大學,今西南交通大學)。
吳定基給李光前先生銅像獻花
李光前精通中文、英文,經友人介紹,他來到愛國華僑莊希泉創辦的中華國貨公司擔任英文文書及涉外工作,由此便開始進入商界。
1916年的一天,天正下著雨,李光前下班,在街邊大攤檔吃飯。這時,陳嘉庚也冒著雨來買食物。當陳嘉庚買完食物包好後,雨越下越大。陳嘉庚的汽車停在附近,他沒帶雨具,無法去駕車,正在著急,李光前認得陳嘉庚,忙遞去一把雨傘,陳嘉庚性子比較急,拿了雨傘頭也不回說:“明天到我的橡膠公司去取回吧。”
第二天傍晚,李光前下班後,前來陳嘉庚辦公室取回雨傘。閑談中,陳嘉庚了解李光前熟悉中英文,而自己的公司正處于發展階段,他開始請李光前到自己的橡膠公司內服務。終成大器李光前來到陳嘉庚的謙益公司,負責處理中、英文函件及對外聯絡工作,這一次“跳槽”成爲他商業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從此他開始更加盡心盡力了,陳嘉庚也盡量讓他的才華得以充分發揮。他在謙益公司前後工作了11年,這期間,他學到許多工商貿易及經營管理的知識,積累了大量經驗,並與中外貿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系。這一切,爲他日後開創自己的事業鋪平了道路。
雖然在商業界李光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但是他並沒有就此停滯,而是繼續進軍金融業。他先是投資與人合辦華商銀行。1933年,華商銀行又與華僑銀行、彙豐銀行合並,以華僑銀行命名。合並後的華僑銀行是新加坡4家華資創辦的銀行中最大的一家。李光前任該銀行董事會副主席,後又接任主席。
李光前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帶入了金融界,憑著敏銳的眼光和精明的頭腦,在他的主持下,華僑銀行業務得到空前的發展,先後在新加坡設立了20多家分行,東京
、 大阪 、馬來西亞、香港、上海等地也設有分行。華僑銀行成爲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金融機構之一,也成爲李氏集團最重要的企業。如今, 新加坡華僑銀行 更是國內銀行業的龍頭,在新加坡設有25家分行,在馬來西亞設有30家分行,在全世界共有60家分行。到了二戰時,李光前已經是海內外著名的華人實業家和金融家。
對于李光前而言,此生最大的良師益友就是陳嘉庚,在陳嘉庚先生身邊工作的10年,李光前親眼目睹、親身感受陳先生崇高的愛國精神:不顧個人安危,爲華僑抗日運動奔波勞累;關注家鄉和當地文化教育狀況,投資社會福利事業。
1952年,李光前用他的大半財産設立了“李氏基金會”,積極捐助文教及社會公益 事業。直到1967年李光前逝世之後,基金會依然遵照他“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意願,捐款支持各項科技文教活動。
李光前的家族淵源、成就的事業、堪爲楷模的品德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來源:https://www.shicheng.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