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點燈
非盈利農場“社區魚菜共生項目”
由宏茂橋工業區內二三十個
企業租戶合力貢獻
30萬元資金和技術開創。
農場定期召集義工收成新鮮的蔬菜,
免費贈送給低收入家庭,
倡導可持續農耕理念,
也讓愛心在社區生生不息。
農場下來還會送出養大的魚。
宏茂橋第二工業區一隅,約一年前冒出一塊種菜養魚的小空間,呈現不一樣的田園風光。
這個名爲“社區魚菜共生項目”(Community Aquaponics Project,簡稱CAP)的非盈利農場,由工業區內二三十個企業租戶合力貢獻30萬元資金和技術開創。農場定期召集義工收成新鮮的魚菜,免費贈送給低收入家庭,倡導可持續農耕理念,也讓愛心在社區生生不息。
面積逾1萬平方英尺的農耕項目,坐落于宏茂橋工業區2路共七座廠房旁和馬路之間的空地,由科技方案供應公司老板淩志強(62歲)一年前發起。
農場七個月前開始收成蔬菜,如今每周收成一兩次,可供應給120戶至180戶家庭;産量多的時候,甚至一周可讓500戶家庭受惠。農場內的魚池目前養殖了800多條羅非魚,料近日可開始派送給有需要的家庭。
活躍于宏茂橋集選區基層組織約16年的淩志強,約兩年前萌生在自己工作的工業區裏養魚種菜的想法。
“基層義工經常贈送食物禮包給有需要家庭,裏頭一般裝有快熟面和罐頭食品。我一直希望能讓低收入家庭多吃上一些新鮮食品,也想以一種可持續方式,供應這些新鮮食物。我在了解不同的城市農耕方法後,最後決定采用魚菜共生的系統。”
魚菜共生也稱養耕共生,指的是結合水産養殖和水耕種植,形成互利共生的系統。魚池裏帶有魚兒排泄物的水,通過一個閉合系統,經過濾及冷卻後給蔬菜施肥,而蔬菜過濾的水又輸回魚池內。
對城市農耕毫無經驗的淩志強,在朋友介紹下,同可持續農耕教育及咨詢公司Otolith Enrichment接洽,對方願意免費傳授他技術。他也時常向從事城市農耕業務的朋友偷師,汲取經營魚菜共生農場的知識,越學越有興趣。
動用個人聯絡網號召工業區商友行善
淩志強也是宏茂橋第二工業區廠商聯誼會榮譽顧問。由于開設這個農場是爲了行善,他登高一呼,各路人馬紛紛拔刀相助。
“工業區的老板們有的提供贊助費,有的免費鋪設水管、組裝電路,有的則貢獻建築、鐵支架搭棚等技術,合力將這個農場建設起來。爲節省水費開銷,我們還打造一個地下水池收集雨水,作爲灌溉蔬菜用途。”
此外,裕廊集團也爲“社區魚菜共生項目”提供優惠租金,並允許項目從原本兩個地塊,拓展至七個地塊。如今,農場有一名員工,每月開銷約2000元,由淩志強及工業區另外四五名老板贊助。
自從發動工業區內的企業爲慈善出錢出力,淩志強感覺到,區內租戶之間的互助和團結精神,比之前更強了。
他說:“工業區的老板們每年會爲弱勢群體設宴並給他們分發紅包。如今大家覺得,與其每年辦一次慈善宴會,不如每月爲有需要家庭供應一兩次新鮮食物,我們覺得更有意義。”
淩志強希望,將農場發展成一個促進社區融合和凝聚力的地方。自從蔬菜開始有收成以來,有不少對城市農耕感興趣的熱心人士前來當義工,參與收成工作。令他欣慰的是,義工當中有不同年齡和種族,有的還扶老攜幼,全家出動。
淩志強約兩個月前邀請特別需求者協會(APSN)和新光學校(Pathlight School)的特需學生前來參觀農場,學生們也協助爲農場旁的廠房外牆繪上壁畫,美化農場周圍的環境。
他下來有意與更多學府合作,讓農場也成爲一個教育空間,讓學生了解可持續城市農耕的知識。
當社區農場義工
還可上課學種菜養魚
想爲“社區魚菜共生項目”貢獻一分力的義工,目前除了能幫忙收成和包裝蔬菜,還可參與播種、照顧菜苗,以及檢測魚池水質等工作,初步認識魚菜共生農場的運作。
這個農耕項目栽種的蔬菜包括菜心、奶白菜、苋菜和芥蘭等。近幾個月來,由于農場的産量較穩定,一般每周可收成一兩次。
收成時,義工必須將蔬菜連根拔起,連帶菜根生長的海綿,一並裝入塑料袋,讓蔬菜保持新鮮。每個袋子裝大約10棵菜,足夠讓一戶家庭炒成一盤。蔬菜包裝好後,淩志強會將它們載到宏茂橋集選區各分區,由基層義工派送給低收入家庭。
至于羅非魚,一般需要六個月至九個月長成。淩志強說,目前首批羅非魚已經養夠大了,他准備同宏茂橋基層組織敲定一個日期,將魚進行冰凍保鮮後,配合基層活動運輸到指定的地點,分發給有需要的居民。
也在宏茂橋當基層義工10多年的蘇秀珠(50歲,行銷主管),是淩志強公司的員工,也是農場的義工。
除了時常在周末同家人一起來農場幫忙包裝蔬菜,她因爲工作地點也在宏茂橋第二工業區內,工作有空檔時,也會繞到農場幫頭幫尾。
“我平時對參與志願服務項目感興趣。能協助農場定期爲弱勢家庭供應新鮮食物,我覺得很有意義。”
有些義工報讀課程學習可持續農耕入門知識,再到非盈利農場學以致用。
設計師梁慧玲(31歲)和未婚夫王佐霆(33歲,軟件工程師)通過網絡捐款平台Giving.sg尋找志願服務機會,認識Otolith Enrichment參與支持的“社區魚菜共生項目”。兩人決定報讀Otolith的一天培訓課,年初開始每隔一個星期六到非盈利農場當義工。
梁慧玲說:“城市農耕在本地會越來越受重視,我們想體驗當城市農夫。看到蔬菜播種後茁壯成長,采收後送給有需要家庭,覺得很有滿足感。”
來自菲律賓的貝蕾·珊蒙特(客戶服務執行員)去年底開始每周六到農場幫忙。“在這裏生活多年,我希望回饋社會。在這個農場幫忙,可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如何實際幫到他人。”
想當“社區魚菜共生項目”的義工,體驗當城市農夫的滋味,可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