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日),有關冠病疫情最重大的宣布毫無疑問是這個:
“爲了避免汙名化,世界衛生組織決定以希臘字母來命名冠病變種病毒株。”
總共有十個被世衛組織列爲“須關切變種”(VOC)及“待觀察變種”(VOI)的變種毒株將在這套新的命名系統下被冠上新的名字。
例如:
本地民衆較爲熟悉,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2將被稱爲Delta(德爾塔)變種病毒。
最早在英國發現的B.1.1.7變種毒株,將改稱Alpha(阿爾法)變種病毒。
最早在南非發現的B.1.351,改稱Beta(貝塔)變種病毒。
最早在巴西發現的P.1毒株,則改稱Gamma(伽瑪)變種病毒等等……
除了避免特定國家或地區被汙名化,世衛傳染病及流行病專家範克爾克霍夫也強調,這麽做不是爲了取代B.1.1.7變種病毒的叫法,而是爲了協助公衆進行更多公開討論。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透過比較容易使用的語言(more easy-to-use language)來討論這些變種病毒。”
畫一下重點,世衛當局認爲這樣可以透過比較容易使用的語言來討論這些變種病毒。
Errr……Alpha、Beta、Gamma 這些希臘字母相對B.1.1.7、B.1.351、P.1,真的有讓普羅大衆覺得比較好懂嗎?
英文有句成語叫:It’s Greek to me,直譯爲:看上去就像希臘文,意思即:完全看不懂。這套新的命名,還真的很符合這句英文成語。
用華文語境的天幹來說,一個通曉華文的普通民衆在不刻意背誦的情況下,也很有可能在念到甲、乙、丙、丁以後就開始卡住,後面的戊、己、庚、辛……幾乎跟無字天書一樣,統統還給老師了。
許多有意識避免變種病毒形成偏見的媒體,其實也已經開始采用B.1.1.7、B.1.351、P.1這類學名來稱呼某某變種病毒株。但爲了讓民衆能理解這些變種病毒株的定義和來曆,使用“最早在某某國家發現”或“首發于某某國家”還是普遍的做法。
在普通民衆對希臘字母和變種病毒株學名同樣陌生的情況下,增加說明變種病毒株最早的來曆預料還會是普遍的做法。而在民衆已經開始適應B.1.1.7、B.1.617.2這些學名的情況下,世衛采用不那麽直觀的命名方法反倒有可能會引起反效果。
下次人們讀到變種病毒相關科普資料的時候,或許就會看到這樣的說明:
“最早在印度發現的德爾塔變種病毒(也稱爲B.1.617.2變種病毒株)。”
如此這般,真的有讓普羅大衆比較好懂嗎?
況且,希臘字母僅有24個,世衛聲稱一旦被正式確定的變種病毒株超過24個,他們便會公布新的命名方案。
換句話說,如果未來被列入“須關切變種”(VOC)及“待觀察變種”(VOI)的變種病毒株超過24個(這裏必須先大喊一聲“大吉利是”),普通民衆勢必又得重新適應新的變種病毒株命名。
這樣對于民衆攝取關乎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重大資訊,真的比較有幫助嗎?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被“冠名”的國家或地區都介意自己和病毒或變種病毒扯上關系。
例如,在最先發現B.1.1.7變種病毒的英國,當地一些媒體甚至直接將該變種病毒稱爲“肯特”變種病毒,原因是英格蘭東南部的肯特郡正是此種病毒株最初散播的地區。
另一邊廂,盡管世衛組織從未正式將其命名爲“印度變種病毒”,但印度政府本月初重炮批評最先在該國檢測到的變種病毒株B.1.617.2被命名爲“印度變種病毒”,甚至下令社群媒體將所有提及“印度變種病毒”的內容下架。
與其說是擔心被汙名化,部分輿論認爲,這根本是印度政府難以忍受外界對其應對第二波疫情不當的批評,而做出的甩鍋之舉。
同樣的,最早暴發冠病疫情的中國也在疫情暴發初期,對外界冠上的“武漢肺炎”等俗稱非常抗拒。
撇去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把冠病稱爲“中國病毒”或“武漢病毒”這類充滿政治目的,甚至引發亞裔群體被針對的惡意做法,相信大部分媒體在報道病毒相關資訊時提到國家地名,其初衷始終還是爲了能讓更多人能更好地吸收相關資訊,而非刻意汙名化。
既要讓人好懂,又能避免汙名化,部分媒體的做法,如“最早在印度發現的B.1.617.2”或許是個折衷做法。
世衛可以考慮將重點可以放在普及教育人們了解變種病毒學名的命名邏輯。
例如,最早在中國發現的原始病毒株被命名爲B,而後在意大利北部發現,基于原始病毒株變種的病毒株被命名爲B.1,而在南非發現的B.1.351就是在B.1變種病毒株的第351個“後代”,以此類推。
在這套命名系統下,一個變種病毒株最多只能出現三個“分隔點”,一旦超過就必須以另一個英文字母命名。
例如,在巴西發現的P.2病毒雖然是B.1.1.28變種病毒株的“後代”,但由于已超過三個“分隔點”的範圍,因此以新的英文字母命名。(當然,在新的希臘字母命名系統下,它有個新的名字——Zeta 澤塔)(抹汗~)
如此,再輔以媒體說明相關變種病毒株的來源(而非直接冠名)的情況下,就能在資訊普及的前提下,不觸碰到汙名化的紅線。
沿用此種做法,也能避免在采取希臘字母命名系統下,因爲字母用完而必須重置,讓人無所適從的麻煩。
不過,也有科學家指出,這套命名方式有時候容易讓人看得老眼昏花。例如,B.1.315 病毒株是在美國境內傳播,B.1.351 則是在南非最先發現,乍看之下十分容易搞混。
無可否認,世衛組織避免病毒命名汙名化的立意良善,但傳染病大流行是關系全人類健康安危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如果爲了避免汙名化,卻矯枉過正,導致相關正確資訊的傳播變得更爲困難,無疑是本末倒置。
在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前,維持現有折衷方式,別亂上添亂,或許才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