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近日出席了線上舉行的第十屆新加坡全國教師研討會。
陳振聲在會上表示,疫情形勢可能出現出乎意料的發展,例如新變異毒株的出現,新加坡必須做好准備應對。新加坡的教學模式也須順應形勢發展做出調整,確保學生能繼續上課,同時保護他們的健康。
新加坡教育部長陳振聲
陳振聲指出,結合課堂和線上的教學模式已成爲新加坡教育體系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環。陳振聲表示,這種混合式學習模式,將讓人們能更靈活適應環境變化和不確定性,同時傳統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還能繼續進行。他說:
“這也可能爲我們開辟新視角,思考應該如何教育以及培養下一代國人的適應能力和韌性,在一個更複雜的環境中,我們也必須使用具針對性的方法,使教育體系能以可持續方式繼續運作。”
更加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陳振聲指出,在網絡時代,孩童與青年面對更多的比較與競爭,但網絡世界有時將事物刻畫得太完美,促成的比較行爲或對年輕人的信心造成負面影響。
因此培養年輕一代的自我認知與自信,了解自身的強項並加以發揮,顯得日趨重要。他表示:
人們須有信心在全球化世界競爭,接受自己並有信心能主導自己的發展道路。學生今日所學的許多知識在他們踏入職場時可能已不適用。
新加坡國內競爭激烈
與此同時,陳振聲指出,今時的年輕人不容易,上一代的年輕人可能只同鄰居和同學競爭,但現今的孩子在網絡時代,比較與競爭的對象來自世界各地。他說:
“如何協助孩童與青年建立信心,接受自己、清楚自身的強項並加以發揮,變得日益重要。”
此外,陳振聲強調,迎接未來世界的挑戰當兒,新加坡必須保持開放與包容態度、維持誠信的價值觀。
唯才是用的制度也得不斷改進,確保肯定人才的定義不是單一的,並且得認同人們會在人生不同階段發展潛能,沒有所謂的“一考定終身”。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搜索
自信心在學生的成長中占據著如此重要的作用,而在家庭教育中,又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呢?
01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
有些父母愛孩子總是帶著條件,成績好、表現好的時候是一種態度,表現不好的時候父母又是另一種,甚至會撤回對孩子的愛。
這種有條件的愛,只會讓孩子覺得成績等外在條件比他自己本身更重要。漸漸地,孩子自己也習慣用外部條件來評價自己,自信心很脆弱,過分依賴來自他人的認可。
讓孩子感受到愛,父母應當多陪伴孩子、多一些親密的互動、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表達理解;當孩子不符合期望的時候、犯錯的時候、失敗的時候,依然能表達愛和支持;不管什麽時候,都讓孩子明白“有爸媽在”,父母永遠是他堅強的後盾。
02 尊重孩子
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尊重,才會懂得尊重自己,這是自信心産生的基礎。尊重孩子具體表現爲:
和孩子說話時注意語氣和方式,平等溝通,不大吼大叫;
重視孩子的感受,懂得傾聽,表示接納和理解;
允許孩子發表意見,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動用孩子的東西前要經過他的允許;
允許孩子有秘密,不侵犯孩子的隱私;
來自父母的尊重和平等對待,讓孩子産生自尊、自信。
03 欣賞孩子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埃裏克森把人的心理發展分爲八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相應需要完成的任務,3-6歲的孩子正處于主動和內疚的沖突中。 在這一時期,如果孩子表現出的探究行爲受到鼓勵,他就會形成主動性,樂于創造和探索。
而如果他的獨創行爲總是被嘲笑、打擊,內疚感就會超過主動性,導致孩子逐漸失去信心。很多時候,孩子的動力來源于父母的鼓勵和欣賞。
然而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的潛能和自信,就在父母的比較和打擊中消失殆盡。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懂得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欣賞他、鼓勵他,少一些比較、否定和打擊。
04 不要剝奪孩子可能遇到挫折的機會
其實,孩子的受挫能力是越來越強的,因此家長盡量不要過度保護孩子,剝奪他試錯的機會,而是放手讓他去做。在家長的支持和鼓勵下,讓孩子去嘗試各式各樣的東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遇到困難,家長可以幫助孩子,也可以鼓勵和支持孩子,如果孩子完成一件具有成就感的事情,那麽家長可以盡情爲孩子鼓掌。
在努力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和處事不驚的氣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懦弱,也不會遇到事情就慌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