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冠病疫情與線上訂餐趨勢給衆多本地小販帶來沖擊,政府正與線上送餐、訂餐、團購平台,以及小販等夥伴合作,准備成立一個聯盟,商討如何鼓勵小販加入線上平台的同時,把傭金維持在合理水平,確保各方互利互贏。
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陳傑豪受訪時透露以上消息。他表示,這些討論會著重在幾個方面:一是平台抽取的傭金定在合理水平,二是幫助小販克服他們不熟悉的科技平台,三是確保小販及時收到錢,有良好的現金流,四是建立好的售後服務。
不過他沒有給出具體時間表,僅表示“越快越好”。“最重要是互利互贏,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陳傑豪今早(6月15日)與永續發展與環境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一同走訪中峇魯巴刹與熟食中心,了解攤販們在使用線上訂餐與送餐平台時遇到的困難,看政府如何幫助他們向數碼化轉型。
通訊及新聞部長兼內政部第二部長楊莉明本月初表示,政府有意與公共和私人領域夥伴攜手合作,探討如何協助本地小販更好地采用線上送餐和電子訂餐平台,並交由陳傑豪負責。
目前,中峇魯熟食中心的83個熟食攤中,已有60攤使用線上平台接受訂餐。巫奕明(69歲)和太太經營菜頭粿攤40年,2019年看中線上送餐平台WhyQ不收攤販傭金而加入,最初從平台接到的訂單寥寥無幾,直到疫情開始,開始發現網絡的好處。
他說:“最近我們一天借這個平台就能賣出10多包,一個月算下來就有100多包,可以彌補大約15%的生意量。我一包菜頭粿平日賣3元,賣給WhyQ買手也是3元。”
平台聯合創始人(Varun Saraf,31歲)介紹,WhyQ買手會以現金或電子支付向攤販購買食物,靠向訂餐顧客收取每份食物1.5元的送餐費與25%食物加收費用的利潤模式運作。
平台目前與超過70個小販中心的3500多個攤位合作,日均訂單量約爲4000個,較去年疫情前翻了一倍。
許連碹受訪時也特別提到WhyQ,認爲這個模式特別方便那些不熟悉科技的小販,讓他們無需線上操作,也能從中盈利。
被問及政府是否較爲推崇WhyQ模式時,許連碹表示,當局以開放態度與不同業者進行探討,目的都是爲了讓小販文化持續下去。
另一名小販李鍾泉(70歲)經營豆幹薄生意50多年,堂食禁令期間,僅靠顧客實體打包,平日生意下挫五成。從未使用任何線上平台銷售的他告訴zaobao.sg,他並不抗拒加入線上平台,不過他有兩點建議。
“一是保證送餐員和送餐途中的食物衛生,確保食物送到顧客時保溫保質,我曾見過送餐員把待送食物拿進廁所如廁。二是有華文平台,這樣我們用起來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