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東郊一座漢朝墓被發現,它的發現是中國考古界的一個奇迹,除了著名的不朽女屍外,在墓葬裏面還出現了大量有價值的文獻資料,當時出土了28本古籍之多,像《五十二病方》這些文獻,都有著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不過有一本卻非常引人注目,有學者稱它的發現改變了世界天文史,就連國外專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甚至持懷疑態度,認爲這是不能的。
就是這本非常特殊的古籍——《五星占》,它是早期的一種天文作品,也是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至于它的成書年代,還沒有明確的記載,也不知道到底是誰寫了這部作品。
帛書上面有著非常多早期的天文學知識,不過這部作品也有著非常多的怪異特點。
因爲早期的天文還沒有形成一類專屬的學科,它更多還是用于占蔔之類的,所以裏面還存在著不少根據星象來占蔔的理論。
它也能看作是一部星象占蔔的著作,這裏面的內容大部分都是《甘石星經》裏面的東西,它對于五大行星的運行記載都非常謹慎。
它的出土,在國內外都引發了一些爭議,畢竟這種天文專著,會受到很多的限制。
它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關于戰國,秦漢時期的天象記載,由于條件不夠豐富,要想觀察好星象,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在商周時期,就有很多人非常重視天象,早期的天文關系到占蔔的結果,占蔔在當時有著非常大的作用,甚至都能與王族平起平坐,像甲骨文這些文體,都與占蔔有著非常大的聯系。
很多外國的天文學家,看過這部作品之後,也表示是有些不可思議,上面記載的一些東西,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五星占》究竟記載了什麽,爲何國外專家直呼不可能?
首先,是記載了秦漢幾十年間木星、土星、金星這三大行星的位置,還有記載了它們行星之間的運轉周期,什麽時候彙合,都有精准的記載。
比如像金星的彙合周期,就被算出了是八年,後來弗拉馬立翁在自己的天文專著中,表示八年就已經是非常精准的彙合周期了。
能算得這麽精准,讓外國天文學家無法接受也是很正常的,要知道這可是戰國秦漢時期的作品。
在當時不要說是天文學知識了,就是天文類的器材也是非常原始,人們要想觀測天象,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這部作品對于五大行星的運轉記載都比較詳細,在沒有高科技的幫助下,能推測得這麽准確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准確預測是比較困難的,它真有這樣的魔力嗎?
我認爲還是具備的,首先,在商周時期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專門負責天象的官職,曆朝曆代都有人專門負責觀測天象。
而且古代的很多文人,他們也都懂得一些星象知識。
出于各種需要,掌握一些天文知識是非常劃算的,封建王朝的很多帝王,都非常在意天象的變化,就有專門的機構負責觀測星象,自然就能出現大量的天文學著作。
從春秋戰國開始,經過人們不斷的努力,也就推算出了不少有關行星的運作規律,具體的數據也都能被算出來,只要能按照相關的運作公式,根據行星的移動規律代入計算,就能得出想要的結果。
我們沒有辦法承認這是絕對客觀的結果,但也不能輕易否定這種結果,畢竟這也是實際出土的文獻證據,還有很多相關的文獻出土了,對于天文學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可惜的是,古代的社會更加注重儒學,對于星象的研究,沒有更大的發展。
君主們也更多是利用這些星象來體現自己的權威,他們倒沒有想過開拓天文學,雖然有不少在天文學領域有成就的人。
但系統的天文學沒有發展起來,缺乏好的觀測技術與器材,對于天文學的發展就沒有太大的幫助。
天文學要想得出一些結論,就必須要有實際的觀測數據,現代觀測天象的時候,不僅是利用各類精妙的儀器,同時還要結合不同的文獻,這樣才能得出好的結論。
我認爲《五星占》上面的記載還是沒有問題的,因爲不僅僅是這部作品裏面記載過五行星的一些運轉情況。
在史書中,秦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10多次有關五行星的運作記載。
要說觀測器材的話,我認爲當時條件確實不太成熟,但並不代表人們就沒有辦法觀測,由于我國古代的星象觀測起步較早,人們也並不見得是要通過星象實際觀測來得出相關結論。
由于前人有關行星的觀測結論有過不少,人們綜合了這些信息,自然就能更好去推算行星的運轉,利用公式之類進行反複計算,即便是沒有直接看到,也應該能得出相關的結論。
算術類的學科,在我國起步也是比較早的,有不少天文學的大家,他們的算術能力也是非常強的,結合自己的算術能力,通過星象的研究,找出一定的規律,這也是很正常的。
這部奇書的出現,改變了全球的天文學曆史,與它一起出土的,還有早期彗星的觀測圖,這些都證明了我國古代的天文學是有多麽發達。
在秦漢就已經有這麽發達的天文推算體系,可惜在後面沒有辦法繼續觀察,曆朝曆代對于這方面的重視也不夠。
我國古代也沒有什麽培養科學的環境,要是能重視一下科學發展,對于如今我國的科學發展也會有更大的幫助。
可當時無論是天象觀測推算,還是其他的科學,都是爲了封建政權的統治服務的,自然也不會有更快的發展。
如今世界各國,都在研究幾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文物,尤其是作爲有著上下五千年曆史的中國,對于文物的研究更加突出。
其實文物代表的是國家文化底蘊,而如今的人們越發的喜歡了解文物、了解曆史。
正因爲文物有這樣的特殊性,也引起了無數文人雅士的目光,他們喜歡珍藏各類文物,甚至到各個博物館觀看。
從古至今,世人對于文物的觀賞從未停止,尤其是參加文物展覽時,總會贊歎古人的聰明才智,何以創造出如此極具欣賞力的作品!
尤其是現在諸多家長,爲了給孩子開闊眼界,除了帶他們去旅遊之外,更多的是帶他們參觀博物館。當然學校組織的更多,這些做法無非就是讓孩子從小就了解國家文物,提高自身對曆史的認知。
也有人會選擇看文物展覽,不過文物展覽並非時刻都有,有時候想看一件文物還是比較難的,尤其是國寶級的文物。
這也是一些文物愛好者以及學生孩子們的遺憾,倒是近幾年的《國家寶藏》收視率奇高,裏面科普各類文物古件的曲折經曆,讓世人了解文物、了解這段曆史,增強國人的凝聚力。
但畢竟是電視節目,很多人並沒有充裕的時間去看。
記得2018年,陝西博物館出的《大唐長安·陕博日历》,可谓是让人们眼前一新,还能这样了解文物?
現如今故宮博物館出版了《故宮日曆》2020年日曆。
這樣的目的無非是讓國人更加了解文物的過往,將它當成日曆一樣看,每日都能看到新的文物故事。
《故宮日曆》2020日曆裏面的文物都是精挑細選,有366件,正好對應了一年的時間。
這裏面的每一件文物都與古人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在了解文物的同時,還可以了解古人的生活。
一年共計12個月份,《故宮日曆》每一個月份都有不同的主題。
學習之時,工作之余,閑暇時翻看文物,自然可以陶冶情操。
了解文物,增強國寶知識、從《故宮日曆》開始,一本值得收藏的故宮日曆。
下面是購買鏈接,書不貴,66元,把國寶擺在自己桌面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