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勢
論市
許麗卿
實際上,詐騙伎倆都如出一轍,每個投資騙局都是經過精心策劃,不管投資股票或投資金融衍生品,都有可能陷入唱高散貨或龐氏騙局。
在這兩個常見的投資騙局裏,專家即是騙子,騙子也是專家,投資者防不勝防。
這是我親身經曆的真實故事。
幾個月前,有個在工作上認識的企業公關突然開口向我借錢,說她准備繼承一筆500萬英鎊的英國遺産,但需要一筆5萬英鎊的手續費。她手頭上沒有這麽多錢,要我先幫忙墊,拿到遺産後再連本帶息還給我,還會贈送部分遺産給我。
我不假思索就一口拒絕。這個“英國遺産”的故事太熟悉了,分明就是典型的以繼承遺産爲名的跨國電郵詐騙。
難以想象這個擁有特許會計師資格的女公關會這麽輕易上當,更驚訝她開口向我借錢,畢竟我們沒有熟到可以談錢的交情。
身邊的朋友認爲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個公關真的誤入繼承遺産圈套;二是她想騙我的錢。
後來輾轉從其他公關朋友處得知,她真的被騙了一筆“手續費”,遺産也沒拿到。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不要相信天上會掉下餡餅,更別輕信非親非故的人會送遺産給你。像這類騙局的新聞並沒有少報,有些人卻仍會上當受騙,就因一個“貪”字,結果損失慘重。
市面上的騙局形形色色,尤以投資騙局涉及的金額最大,比起被騙走數以百萬元甚至千萬元以上計的投資騙局,繼承遺産騙局算是小兒科,惟詐騙手段如出一轍,先誘使受害者墜入陷阱,“心甘情願”付出大筆錢後,騙子就會失聯。
越來越多本地散戶投資者湧入股市,也讓股市操縱集團有機可乘,最近卷土重來的唱高散貨(pump and dump)炒股騙局,讓不少散戶投資者中招,引起我國警方的注意。
“唱高散貨”也稱“拉高出貨”,是股票操縱集團慣用的詐騙手法。他們事先買進特定股票,然後大力吹捧,通常是在社交媒體散布虛假利好消息,或制造交易活躍的假象來誘使受害者跟隨買進,借此推高股價,然後在高價位迅速抛售持股賺取暴利。股票操縱集團出貨後,股價馬上暴跌,使到沒有戒備的受害者蒙受巨額虧損。
根據警方日前發布的文告,在最近發生的案件中,七名受害者跟隨“投資專家”的推薦,買入一家美國上市公司超過4萬9000股的股票。在短短兩天,這只美股的股價暴跌近80%,而這七人總共損失超過107萬美元(145萬新元)。
警方也揭露,騙子慣用兩個招術誘使受害者上鈎。第一招是利用美女頭像在社交媒體上與散戶聊天,在慢慢贏得股民的信任後,騙子就自稱掌握某些海外上市公司的內幕消息,再誘使他們買入這些“包賺股”。
第二招更厲害了,騙子以投資專家自居,在通訊平台如WhatsApp建立聊天群組,邀請散戶加入,稱可以免費提供投資信息和貼士。爲了讓好不容易上鈎的“獵物”放松警戒,騙子會讓股民跟買初期嘗到一點小甜頭,以爲接下來的“唱高散貨”騙局布局。股民放下戒心後,騙子就開始推薦某只“包漲股”,並鼓動群組的散戶追高這只股。
這些“投資專家”其實是“假專家真詐騙”,當散戶發現“包漲股”暴跌,想找群組負責人時,群組已經解散,讓他們求助無門,最後只好報警。
受害者損失的錢財
警方不可能追回來
警方能協助受害者把損失的錢追回來嗎?答案是“不可能”。警方也看似很難將騙子揪出來,因爲騙子在香港及馬來西亞操作,警方管不到,意味著騙子會依然存在。而且,受害者的錢沒直接轉給騙子,警方也難以介入。
無法斬斷“唱高散貨”詐騙的根基,警方只好溫馨提醒投資者,不要相信網上或素不相識的人提供的股票貼士,也別相信有包賺的投資或內幕消息,切記高回報的投資通常風險都很高。
除了“假專家真詐騙”,我國最近也爆出一起“假投資真詐騙”、涉及金額逾10億元的騙局。涉案的Envy公司已被令清盤,公司董事黃有志也被控制造虛假的鎳買賣交易,欺騙投資者投錢在公司的鎳貿易投資計劃。難以置信的是,這起本地曆來最大宗詐騙案的受害者,竟然包括本地頗有名氣的資産管理專業人士和知名律師等。創投公司偉高達創投(Vickers Ventures)創始人陳誠錦也是苦主之一。
這說明了,不管是小股民或基金經理,一不小心都有可能成爲投資騙局的受害者。
實際上,詐騙伎倆都如出一轍,每個投資騙局都是經過精心策劃,不管投資股票或投資金融衍生品,都有可能陷入唱高散貨或龐氏騙局(Ponzi)。在這兩個常見的投資騙局裏,專家即是騙子,騙子也是專家,投資者防不勝防。
要如何提防投資專家騙走你的錢?除非你願意讓錢繼續躺在銀行裏,否則人性因貪婪往往容易被高回報率所誘惑,即使明知可能是一個騙局,仍然想放手搏一搏。所以,認清各種不同的詐騙伎倆,警惕騙子的花言巧語,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