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新加坡國會上,教育部長陳振聲回答工人黨議員何廷儒有關耶魯-國大學院合並計劃相關問題,表示新加坡將繼續與國外大學合作辦學,但是也要開創自己的道路,以獨特的價值主張爲協作增值,而不是成爲“複制品”。
近日新加坡教育界最爲重大的事件,無疑是耶魯-國大學院與博學計劃合並的風波,9月13日周一,新加坡國會問詢上,教育部長也對此事作出正面回應,支持這一變化,並希望國大能創造更具新加坡特色的教育。
提前公布
雖然很多家長學生覺得事情很突兀,但是陳部長認爲提早公布才能讓事情順利解決。
“ “雖然合作關系到了2025年才結束,但雙方都認爲,盡早宣布而不是不說,才是負責任的做法。如果延遲宣布,繼續招收無法在耶魯—國大學院完成學業的學生,或者繼續雇用教師,那將是不誠實的做法。”
耶魯-國大學院將不再招收新的學生,學院老師也能有充足的的時間做好轉型。
財務問題
國大校長陳永財表示,耶魯-國大學院建校至今,籌集了不到8000萬元的捐贈款,相較于建立約10億元捐贈基金所需的3億多元目標,有著不小的缺口。
美國擁有10億美元級別捐贈基金的頂級博雅學院,如威廉士學院(WilliamsCollege)或阿默斯特學院(AmherstCollege),都有200多年的曆史。耶魯-國大學院被要求在十分之一的時間內實現相同的捐贈總額。
最初的籌款目標定于2030年實現,大學捐款主要來自畢業生,作爲一個年輕的學院,指望畢業沒多久的青年捐出巨額是不現實的。
學術自由
耶魯-國大學院有超過850名校友,創院初期曾遇反對聲浪,有一部分耶魯大學教授質疑新加坡和國大的言論與學術自由。
陳振聲表示,目前的學術自由政策是參照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做法制定的,而且這些做法從那時起就一直沒有改變。
新加坡的許多新機構都是與全球領先的大學合作創辦的,這些機構已經發展成熟,有的也選擇結束重啓。
“ “我們有很多東西要向其他人學習,不僅是從美國的大學,還有歐洲、亞洲和其他地方的大學。但要成爲對他人有吸引力的合作夥伴,我們也必須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主張。”
新學院
有關學費問題,耶魯-國大學院與國外其他頂級小型博雅學院相比還是便宜不少。美國博雅學院前五名,學費都在6萬美元左右,比本地學生在耶魯-國大學院的學費(2萬零750新元)高出近四倍。
教育部也將提供各項支持,保證新學院每名學生的學費低于耶魯-國大學院,讓所有學生負擔得起。
新學院計劃每年招收500名學生,與耶魯-國大學院和國大博學計劃目前的總和相似(各約250人),學生將和其他國大學生一樣,在國大現有的院系中選擇專業。
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又譯“自由教育”。源于希臘羅馬時代的“自由七藝”,指以“自由人”爲對象的教育活動。
人們把幾何、算術、天文、音樂、邏輯、修辭、語法等科目,制度化爲一種培育心靈、提升修養的基礎性訓練手段。
博雅教育的目的不是給學生一種職業訓練或專業訓練,而是通過幾種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一種身心全面發展的理想的人格,或者說發展一種豐富的健康的人性。
“ 早在2008年,新加坡教育部就闡明博雅學院的特點包括學生規模小、教員與學生的比例低,以及爲確保學院利益的自主管理權。
從這點來說新學院並沒有沿著這樣的方向發展,合並計劃相當于把一個重點班變成普通班,老師還是一樣的老師,教學安排等方方面面都與其他人一樣。
有學者指出,通過合並來“擴大”耶魯-國大學院模式所帶來的好處是不合邏輯的。博雅學院就是因爲嚴守有限的教學規模,才可培育出對雇主和社會各界有益的畢業生。
1萬4000多人聯名反對自然不是沒有道理的,國大雖然也表示還要繼續堅持博雅教育,但還需要更加明確的教學安排,未來規劃,才能切實感受到學校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