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
資深學者型外交家、李光耀智囊深度解讀世界重構與挑戰,以西方外交家的視角全面評述中美雙方戰略優勢與劣勢,嘗試解答中美關系這一“世紀之問”。近日,新加坡學者型外交官馬凱碩的新書《中國的選擇:中美博弈與戰略抉擇》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發行。
該書聚焦中美兩國近幾年來逐漸升級的地緣政治競爭,通過對比中美的經濟發展、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等,馬凱碩分析了在這場中美博弈中雙方的優勢和劣勢,並對這種大國關系中的深層內涵和對抗風險進行了清晰和客觀的評估。
作者從第三方視角看中國的發展成就和中國共産黨的執政。中國已經經曆了飛速發展的40年,而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和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分不開的。在作者眼中,中國取得的發展成就毋庸置疑,而這一成就的背後,是穩定的、充滿活力和彈性的政治體制,開放的社會,以及中國共産黨融彙幾千年政治智慧的執政能力。
而9·11之後的20年,美國有哪些戰略失誤,造成了今日的美國?在作者看來,美國最大的戰略失誤,就是沒有一個全面的對華戰略,導致了它在國內問題重重的情況下,在國際上粗暴插手他國事務,將冷戰思維運用于中美關系中。
馬凱碩認爲,美國將冷戰的舊思維沿用于中美之間是不明智的,因爲中國不是蘇聯,其在沒有制定全面對華戰略的情況下就發起較量,是犯下了一個根本性的錯誤。而中國要保持其良好的發展勢頭,也需要在改善營商環境、持續對外開放等方面繼續努力。
中美分別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的關系攸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好的世紀之問。
在書中,作者列舉了中美競爭中10個最關鍵的核心問題,例如,當美國不再是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時,它是否會做出戰略改變?美國在近20年來持續擴大軍備打昂貴的海外戰爭,是否明智?美國的首要目標是保持“美國第一”,還是提升公民福祉?美國是否濫用美元的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將美元武器化對付對手國家,並且疏遠了自己的盟友?中美之間是否是意識形態之爭?美國升級與中國的對抗是否是非理性的?美國是否做好了與中國進行長期博弈的准備?對這些問題,作者一一進行了分析解答,並對中美關系如何走向給出了一份參考答案:希望中美之間能夠了解對方的真實訴求,就各自的核心利益尋找交集。
基于對中美雙方優劣勢的對比,馬凱碩認爲中美之間的競爭不可避免,但雙方更需要的是尋找共識。從中國的內政外交表現來說,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並不成立,例如,中國並沒有對外輸出意識形態的想法,在使用軍事力量上也保持了極其的冷靜和克制,相較于曆史上大國崛起的種種特征來看,中國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更致力于實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和平崛起。
馬凱碩是著名的學者型外交家,曾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也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創始院長,根植于自身的成長環境和多年的外交經曆,使他谙熟東西方文化,他曾經在國外時政辯論節目駁斥“中國威脅論“並獲勝,被哈佛大學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稱爲”最能幫助他們了解亞洲世界觀的人”。
據了解,《中國的選擇》一書英文版(Has China Won?)出版後,曾獲得國際社會相關專家學者的廣泛贊譽,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認爲,馬凱碩的分析也許會逼迫我們離開熟悉的思路和舒適區,也可能有人會不贊同,但更重要的是,他的分析將爲我們理解中美關系的演變和發展提供新的空間和思路。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塞高度評價了這本書,他說,書中有很多深刻的見解,核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結果將主要取決于雙方是否有能力去理解和尊重數百年乃至數千年文明的深刻差異,這種差異帶來了不同的治理結構和有關個人自由、社會與政治穩定等方面的相對價值觀。換言之,要通過他人的眼睛去看世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