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能手機內置的黃色圓點表情包,到近年火熱的真人表情包,這個用圖片促進交流的通訊現象正在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受訪學者說,表情包發揮創造力與使用的空間大,能高效地傳播正面信息,也能迅速地鼓動負面情緒。
黃色圓點表情包。(iStock)
你看過“尼克·楊問號臉”嗎?這張在2016年底開始在網絡上走紅的表情包出自一個YouTube的視頻,主角NBA球員尼克·楊(Nick Young)的臉部表情被截圖並配上多個問號,被觀衆解讀爲“一臉懵逼”(茫然)的最佳形象,開始流傳于網絡,成爲網絡紅人。近年來,真人表情包熱潮席卷全世界,在社交網站上極爲流行。
表情包即指英文meme。Meme也譯爲模因、迷因,因爲信息量豐富,在網上流傳廣,讓人産生共鳴。表情包以圖片、動圖、文字結合來傳遞信息,屬于升級版的emoji。一些通訊應用的貼紙(sticker)也有表情包的功能,不過表情包的形式更多元,風格更幽默搞笑。
表情包有多火?在Instagram(IG)社媒平台上,有不少賬戶的運營方式就是發表情包並且配上相應的文字,兩者結合的效果時常讓人笑得前仰後合,並且也通過這種輕松诙諧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的關注。
本地IG賬號SGAG(@sgagsg)就是一例,擁有69.5萬名粉絲,其他本地IG搞笑賬號包括Yeolo、memedegsg等,同樣擁有上萬粉絲。這些社媒賬號發貼文不拘一格,經常發布表情包的動態,圖片本身無需原創——可以從電視劇裏截圖,也可以隨意取網上的圖片,只要該圖片能夠與文字相輔相成,達到“笑果”。
SGAG制作的表情包。(取自網絡)
歐美同樣有不少以表情包“發家”的IG賬戶,譬如“mytherapistsays” “meme.ig” “Epicfunnypage”等。除了網民對這些網紅賬號的喜愛,更別提大家在日常網上聊天中對表情包的使用率了,表情包對不少年輕人來說已成爲必不可少的溝通工具。
活躍于社媒的沖浪能手鄭慧铷(24歲)說:“我覺得表情包可以更好地表達我們的想法,包括語氣之類。很重要的是有時表情包自帶诙諧感,能讓溝通氛圍變得更和諧,減少一些溝通上的誤會。”
鄭慧铷(受訪者提供)
人們上網浏覽信息或與朋友溝通時,一個表情包就能包含豐富含義——如同開篇提到的尼克·楊問號表情包,它的制作簡單,一張符合氣氛、心情的圖片,加上圖解文字即可形象地表現出你當時的心情。
表情包大受歡迎,隨意在應用平台一搜就能搜出不少制作各種類型表情包的軟件,像Telegram、WhatsApp、微信等受歡迎的社交軟件內置制作表情包功能,不少人善用這些功能,爲自己的生活增添樂趣,做出花樣百出的表情包在網上與朋友們鬥智鬥勇。
陳品臻(24歲)說,他的朋友還會自己制作表情包,他就收到了不少來自朋友的“饋贈”。他們會在Telegram上制作自己的表情包。他覺得,在與朋友聊天時使用自己照片的表情包可增添氣氛,趣味橫生。表情包能風靡全世界,除了它給人帶來歡樂,也是因爲它的實用性強,能夠減少人們溝通上的誤解或尴尬。
陳品臻(受訪者提供)
除了個人,一些品牌、明星也會主動制作表情包供網民下載以增加知名度,或者是利用搞笑的表情包吸引更多粉絲。各大媒體平台也會推出表情包與網友互動,譬如《聯合早報》今年年頭就設計了一套金牛賀年表情包,供讀者下載迎接新年。可見,表情包風潮滲入人們生活,從個人到商業都有它的身影。
傳達信息效率高
南洋理工大學黃金輝傳播與信息學院副教授蔡耀權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一般而言,圖片含義範圍廣,特定圖像包含不止一個意思,因此能傳達比文本更豐富的信息。在這個信息量過載的快節奏社會,人們會不自覺地選擇效率更高的方式來處理信息,圖片的優勢在于所需的注意力比閱讀更短,卻涵蓋更多的信息量。
蔡耀權教授(受訪者提供)
與此同時,圖片本身具有視覺吸引力,加上其方便人們大腦“偷懶”的特點,當圖片與文字結合起來,文字圖片共同構建出一個衆人經曆過的情境引起了共鳴,所以大受人們歡迎。
蔡耀權副教授說,由于表情包的特性,只要足夠吸引人,就容易傳播開來。在這個網絡時代,它在如WhatsApp、新聞報道、社交媒體等傳播媒介的泛濫,導致它成爲公共話語的一部分。這使它成爲一個社會現象的快照。
“表情包成爲了社會成員表達自己的另一種方式,只是它的觀點較爲簡潔。”蔡耀權副教授說,“而且,它也擁有更多發揮創造力與使用的空間。”
盡管表情包幫助人們高效表達信息,其弊端也相當明顯。
有利自有弊
蔡副教授認爲,由于表情包的內容廣泛,能夠通過日常傳播促進社會和諧安定的良好價值觀如團結、鼓勵彼此等正面信息,但也能夠傳播負面的信息如分裂社會,鼓動負面情緒等。因此,表情包的特性具有雙面性,當人們每天通過它獲得不少歡樂便利時,也須進一步去思考它的影響。
不少本地年輕人利用表情包來傳播自己的觀點,譬如在去年大選期間,IG上就有不少時事、搞笑,甚至個人賬號制作與政治相關的表情包,有時是調侃,有時則是以幽默的方式見縫插針,傳播自己的觀點。
在國際網絡平台,2016年面簿(Facebook)曾發生過中國大陸與台灣在政治上的表情包大戰,海峽兩岸網民之間的交流劍拔弩張,所幸後來成爲溫和友好的文化交流。表情包作爲一把雙刃劍,大家須以辯證的態度看待這場持續已久的風潮。
文:嚴思瑩
如何優先看到“新加坡魚尾文”內容?從“訂閱號消息”點擊“新加坡魚尾文”進入我們的公衆號點擊右上方按鈕將“新加坡魚尾文”設爲星標⭐
新加坡魚尾文已開通視頻號
用微信掃一掃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