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時看到政府宣傳材料的翻譯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謬誤,身爲翻譯愛好者的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講師梁慶輝在政府今年1月推出“民譯達”計劃後,馬上報名參加,希望幫助減少類似錯誤的發生。
成爲民譯達譯者後,梁慶輝(39歲)已參加過全國翻譯委員會主辦的分享會,聽業界人士分享翻譯心得,也向官方反饋過宣傳資料的翻譯錯誤。
公衆通過聊天應用上報官方文宣問題翻譯
目前,770多名通曉英文和華文、馬來文或淡米爾文的譯者可通過WhatsApp和Telegram等渠道,實時上報官方文宣的翻譯問題,再由專員轉給各負責機構跟進並修改錯誤。他們也能幫忙檢查政府機構的翻譯文件。
在義安理工學院負責翻譯課程的梁慶輝前晚在一場有約180名譯者參加的線上對話會上建議,當局可與大專學府合作,讓修讀翻譯的學生參與官方宣傳文件的翻譯工作,培養下一代應用型華文人才。
他受訪時說:“這些對翻譯抱有熱忱的年輕一代以群體形式參與到實際應用中,不但讓社會大衆受惠,也能讓學生真實感受到翻譯的成果。”
梁慶輝也建議當局將翻譯培訓津貼的應用範圍擴大至國外課程,並希望官方能就譯者提交的翻譯給予反饋意見。
對話會上,多名譯者積極爲提高本地翻譯水平建言獻策。有至少三名淡米爾文譯者建議政府與媒體對“Covid-19”等專有詞彙設定標准化翻譯,避免出現淡米爾文中常見的多詞表一義的情況,以確保用語的延續性。
國家發展部兼通訊及新聞部政務部長陳傑豪回應指,通訊及新聞部在2015年推出政府相關詞彙譯名網站,內含超過1萬個政策相關詞彙的四大官方語言翻譯,並會定期更新,供公衆參考。
陳傑豪:資訊劇變時期 不希望任何人掉隊
另一名馬來文譯者胡妲(Nur-El-Hudaa Jaffar,出版顧問)則建議,政府網站在有關冠病資訊或各種援助計劃等重要篇章中,增加母語版本的細節內容。
她指出,盡管大部分政府網站目前有提供一些母語說明,但點擊“了解更多詳情”之後,就只見到英文部分。
陳傑豪歡迎參與者的衆多建議,並表示會仔細研究。“從根本上說,我們不想讓任何人掉隊,尤其是在冠病疫情迅速演變的這段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