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稅是新加坡近期的一個熱門話題。政府是否有必要將稅收來源從所得稅和消費稅轉向財富稅?
有觀點認爲,如果能找到征收財富稅的新方式,創造一個可觀的可持續稅收來源,那麽消費稅上調2%似乎就沒有必要了。
財富稅在理念上有助于推進一個更進步、更公平的社會,這幾乎毋庸置疑。
隨著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不平等問題,向富人征收更多稅的想法也在全球範圍內呼聲越來越高,新加坡自然不例外。
在10月15日舉行的第35屆新加坡經濟圓桌會議上,新加坡財政部長黃循財明確表示政府將研究擴大財富稅制度的方案,這也引發了公衆對于這一話題的興趣。
他表示,財富稅將以“不損害新加坡競爭力的前提下增強收入彈性”的方式實現,並概括了一些值得考慮的權衡方式。
伴隨著公衆意見的征集,預計這一波公共辯論將在2022年預算案之前升溫。
教授簡介
Simon Poh | 傅壽明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
會計系副教授
教研領域:新加坡及亞太地區稅務全方位研究、咨詢和培訓
掃碼查看
英文簡曆
征收財富稅
新加坡稅收審查的一些基本原則將繼續穩定不變。財政部一直在研究新加坡的整體稅收制度,以確保其具備競爭力且對商業友好,同時保持公平、漸進、可持續和難以規避等性質。
過去10年來,爲了給住宅市場降溫並抑制投機,政府提高了房産稅和印花稅稅率。更高的房産價格要求繳納更高的稅率,而商業和工業房産則被豁免,以保持私營企業的競爭力。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 Keat)在今年年初發表的2021年預算案中首次提到了財富稅。
隨著新加坡繼續把握國際機遇,並從疫情中反彈,財富稅有望支撐新加坡的長期財政需求。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Heng Swee Keat)在今年的國會財政預算案中首次提到財富稅(資料圖片)
新加坡主要通過地産稅和印花稅等與房地産相關的稅收對財富征稅,這些占政府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新加坡稅務局2020/2021財年最新年報顯示,500億新元稅收中有14%來自印花稅(8%)和房産稅(6%)。
如果不考慮來自外彙儲備的淨投資回報收益,這些來自財富稅的收入有望帶來可觀的政府收入,僅次于企業所得稅(33%)、個人所得稅(26%)和消費稅(21%)。
提高房産稅?
新加坡住宅房産市場在疫情期間表現出驚人的韌性,提高住宅房産稅也許可行。這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即爲房地産市場的可持續增長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Ravi Menon) 7月份在新加坡政策研究所的演講中表示,全球貧富差距的擴大主要由房地産投資推動,收入較低的群體難以獲得大幅增值。
他表示:“如果私人住房的價格漲幅持續超過公共住房,即使不會像許多其他國家的程度,新加坡的財富不平等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惡化。”
夾在中間的中産階級
不過,貿然征收財富稅是否會影響到夾在中間層的中産階級?
假設一戶老老小小的中産階級大家庭所有成員共同居住在一棟房屋裏,其貸款爲房價的75%。
買家不僅要支付1%至4%的印花稅,在購房價格超過18萬新元後,還要繳納更高的印花稅;此外,每年還要繳納地産稅,當房産的物業年價值超過5.5萬新元時,超過部分將按累進稅率征收。
和家屬分散居住在較小組屋的情況相比,這種多代同堂的家庭不僅要承擔更高的房産稅負擔,而且可能無法享受消費稅代金券等低保補助。
上述兩種稅都是全額征收,盡管房主的淨資産實際上只有購房時房屋價值的一部分而已。
與此類似,汽車被視爲可征收財富稅的第二類資産,如果一個人在最高分期付款條件下,購買汽車接送兒童和老人,就必須承擔高昂的額外注冊費。
此類稅收的累進位度可能會增強其合理性,但這個例子突顯了基于真實財富的間接代理來獲取政府收入的做法可能很棘手。
細節決定成敗。對高于一定購買門檻的更昂貴的汽車或住宅征收更高稅率,可能會解決這個難題——如針對價值2,000萬新元以上的高檔平房等大型住宅、以及50萬新元以上的老爺車等豪華車輛。
重拾遺産稅?
最近,孟文能也提到了重新征收遺産稅的呼聲,這似乎是進步和公平的。
事實上,遺産稅可謂是全球公認的“最道德的稅收”。問題在于它的征收。
在新加坡,它只覆蓋了最富裕的3%的房産,每年征收約7,000萬新元——與房産稅和印花稅帶來的70億新元稅收相比,這只是滄海一粟。
與擁有創造性稅收規劃和巧妙稅收相關方案的高收入群體相比,中高收入群體受到了額外嚴重的沖擊,因此政府在2008年廢除了它。
雖然這個問題可能會再次引起熱烈討論,但新加坡恢複遺産稅的基本面是否已經改變?似乎並非如此。
事實上,包括澳大利亞、香港、馬來西亞和新西蘭在內的許多地區也廢除了這一稅種,以鼓勵海外投資者到本國購置資産,突出自身作爲富有吸引力的信托和資産管理中心的形象。
同樣,在新加坡取消遺産稅後,經濟和社會的確從中受益,新加坡人和外國人都受到鼓勵在此投資和積累財富,並將其留在新加坡。
“純”財富稅什麽樣?
從最純粹的形式來看,財富稅應該是對個人的淨財富征稅,基于個人資産的綜合價值(包括現金、房産、股票、奢侈品以及任何貨幣價值減去負債如住房和汽車貸款)。
然而,考慮到個人的資産和負債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波動,而且可能很難評估其公平的市場價值,設計這樣一個經濟狀況審查制度頗具挑戰而且很可能難于執行。
此外,大多數資産如珠寶、古董和現金都是能夠移動的,可以很輕易地轉移到另一個地方,這使得確定稅基的機制進一步複雜化。
對納稅人的淨財富成功征稅的國家包括瑞士和挪威。但稅率並不高,瑞士和挪威的這一比例分別不超過1%和0.8%。
不過,爲了提高效率和便于管理,與創造一種令人費解的新稅種相比,利用印花稅和地産稅等現有稅種,針對更高的門檻提高稅率似乎更可取。
謹慎對待富裕群體
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校准稅率都是避免影響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吸引力的關鍵。新加坡財富管理行業是我們金融服務業的最大組成部分,並且已轉向針對高淨值個人,他們也爲經濟帶來了連鎖效益。
截至2020年10月,新加坡至少有200家家族理財室,管理著約200億美元的資産,相比2017年至2019年期間增長了5倍。在投資組合管理、合規、會計和其他禮賓服務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就業和需求生態系統。
由于新加坡的投資友好環境,它吸引了億萬富翁Ray Dalio和海底撈創始人舒萍等人來此經商。
在回顧和擴張我們的財富稅制度時,我們必須明確提高財富稅的目標。
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2021年預算案中明確表示,提高財富稅甚至可以取代爲支撐儲備而提高消費稅的設想,並且透露出像阿根廷那樣通過“一次性稅”來支撐新加坡在新冠疫情後的財政狀況的意圖。
那麽,這是否像孟文能7月在政策研究所演講中建議的那樣,爲的是解決貧富差距問題?
孟文能關于“富人繳納公平份額”的言論表明,稅收背後的道德原則可能具有指導意義。
不過,財政部講明這些新的收入將流向何處或許會有幫助,這樣富人也可以看到繳納更多的稅如何有益于社會,以及通過征收財富稅已經實現了哪些其他計劃。
無論采取何種形式,財富稅的設定都不能過于苛刻,起點也不能過低,以免夾在中間的納稅人受到不應承受的壓力。
最後,適度的財富稅其實不太可能導致超級富豪搬離新加坡。
畢竟,新加坡還有許多有利的非稅收因素吸引外國投資者,留住本地居民。其中包括優秀的教育體系、低犯罪率的安全環境、廣受尊敬的法治水平,沒有洪水、地震和台風等自然災害的戰略位置,以及穩定的政治局勢等。
文章英文版發表于cna
原題爲Commentary: Property stamp duties and inheritance – could wealth taxes in Singapore come from these?
作者:Simon Poh(傅壽明),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會計系副教授
*本文觀點不代表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