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上過幼兒園的學生都知道這句話,那就是“愛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作爲傳授知識的老師,一定要教會學生欣賞自然,保護環境,並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自然和平共處。
那學校具體是如何教授學生相關課題的呢?跟小文來了解~
在學校,老師會通過不同的學科,帶孩子了解我們所生活的環境。
01
比如以科學、地理、社會生活等來向小學生教授自然資源的重要性。
02
中學生可以根據這些課程了解人類在生存中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來確保未來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03
在大學預科階段,學生們可以了解到,我們目前的生存方式是如何在影響氣候變化,以及需要采取怎樣具有建設性的行動來減輕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學科類
在老師的引導中,學生不僅能更好的明白自然的重要性,也可以針對相應的問題,在探索中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建議。
比如學生可以訪問自然保護區,或者參與生物多樣性調查,來構思以及完善自己的想法。
學術類科目可以讓學生更深入的探索自然,教育類課程就是學生們價值觀的體現。
教育類
除了學術科目,品格和公民教育課程還會教授學生們關愛環境、以及尊重和責任心等價值觀,希望學生們在學習以及實踐中,同社會民衆一起建設綠色家園。
比如學生可以通過日常撿垃圾的行爲,想到垃圾不僅會汙染我們的日常環境,垃圾流入海洋,也會對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等。
爲了讓學生從小明白自然的重要性,從今年開始,教育部在新加坡所有的小學至大學推行生態管理計劃,作爲“2030年新加坡綠色計劃”的一部分。該方案連接課程、校園、文化和社區四個領域,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並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研究院也正在努力培養環境專家,爲促進環保生活,以及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研究做貢獻。
我們的目標
目前我們所做的這些努力不僅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好,還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學會如何管理他們即將生活的環境,從而使未來更美好。
資料來源:新加坡教育部
發帖時間: 新加坡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