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政府擴大“國家古迹”的法律定義,古迹不再局限于任何建築物或地標。對新加坡人具有曆史價值的開放空間或內陸水域,也可以考慮被列爲國家古迹。
在保存古迹(修正)法案下,像政府大廈前大草場這類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開放空間,今後也可受考慮列爲國家古迹。法案同時也做出其他修訂,以擴大保護那些正在受考慮列爲國家古迹的建築或地點,防止它們遭非法更動或破壞。
文化、社區及青年部長唐振輝說:“國家文物局可以發出執法通知,以停止任何行爲或活動可能導致正在考慮被列爲國家古迹的地方遭更動、移除、破壞或毀壞。”
這項修正案已經三讀獲得國會通過。我國目前共有73座國家古迹以及7000座受保留建築。
面對重大危機,文化藝術領域易被忽略
“與新冠肺炎共存”是各領域必須面對的現實,疫後如何轉型成了一個巨大的挑戰。藝術文化領域在阻斷病毒期間面對了同樣的停工困境,但卻有不盡相同的轉型挑戰。
每當新加坡面臨經濟危機,文化藝術發展就陷入尴尬的處境,因爲解決溫飽總是優先的,文化藝術的重要性就容易被忽略。
舞台演出不可替代
這些年來,文化藝術領域的發展已形成了一種文化産業,對經濟領域作出巨大貢獻。協助這個領域渡過困境,政府責無旁貸。此前政府在追加預算案中政府也對文化藝術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補助措施。
新加坡政府在較早時已通過追加預算案撥款5500萬元資助藝術與文化領域,文化、社會與青年部長傅海燕于去年4月間在國會上,進一步宣布推出“數碼化提升基金”,以促進文化藝術和體育領域的數碼化,藝術理事會將爲每個藝術文化項目提供高達2萬元的資助,提高各類藝術界團體和自由業者所享有的一次性培訓津貼頂限。這估計將讓多達200家從事藝術工作的企業及6000名藝術工作者受惠。
新加坡體育理事會也推出數碼平台,提供運動視頻,體育類的網上講座等等,讓新加坡民衆能夠在家繼續健身運動。這些撥款顯示,文化藝術和體育領域所面對的困境並沒有受到政府的忽略。
盡管數碼化可以吸引到一些之前不去現場去聽音樂會或看演出的人群,但這終究是短期的權宜之計。培養新加坡民衆的文化藝術修養,積極支持和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才是推動文化産業的目標。
線上演出給演奏家、表演者的鼓勵能否持久是一個疑問。如果他們長久無法“複工”,恢複現場演出,對士氣將是嚴重的打擊,政府的資助也可能無法留住這些領域的人才,這對新加坡將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損失。
此外,新加坡多年來發展和提升的高水平演出設施,如濱海藝術中心、大會堂音樂廳、維多利亞劇院和音樂廳、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加上兩個綜合旅遊勝地的劇院等等,都可能因爲供過于求而淪爲“大白象”。
這些文化藝術設施不只是硬件,它們與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品質攸關,新加坡民衆親身參與文化藝術活動不能完全被數碼化的活動取代。
不管是音樂或是表演藝術,舞台上和舞台下的一種無形交流構成了現場的氣氛,所相互營造的共鳴、氣場甚至儀式感,是虛擬空間裏無法複制的。藝術工作者的水平也唯有通過現場演出才能不斷提升。
任何體育競賽更是如此,有現場觀衆的衆目睽睽、呐喊甚至噓聲,才能提高競技水平。
線上平台的優勢在于,它不受空間的限制,不同國家的演奏員可以同時合奏。線上觀衆是無限的,但他們給藝術家帶來的滿足感可能比不上現場僅僅幾百或是千多觀衆的支持。一些實驗性的小劇場或另類空間的演出,更非得有觀衆不可。
所以,我們不能以滿足于線上觀衆爲是文化藝術工作者“轉型”的方向。加強文化藝術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讓這個領域的工作者看到探索的可能和發展前途,新加坡的文化藝術水平才能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