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聰看電影系【頭條口碑團】特約作者,影視綜深度解讀,認准口碑團!
2019年的電影,我已經不止一次說過了是電影大年,這造就了2020奧斯卡很多入圍影片神仙打架,競爭異常激烈。
如今2020奧斯卡終于開獎!韓國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笑到了最後,拿到了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四個極爲重量級的大獎,橫掃奧斯卡。
《寄生蟲》也成爲了韓國電影史上最風光的一部電影,之前《寄生蟲》在戛納電影節拿到金棕榈征服了歐洲,這次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征服了好萊塢。
影史記載,同時拿到金棕榈又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是1956年的美國電影《君子好逑》(馬蒂)。
同時,《寄生蟲》也創下了非英語電影《放大》《鐵皮鼓》《芬尼與亞曆山大》《亂》《美麗人生》《臥虎藏龍》《羅馬》都沒有拿到的記錄,也就是一部電影同時拿到了最佳外語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早在大半年前,我就已經解析了這部《寄生蟲》,並在那時提前預定了我的年度第一,那時很多人還覺我太吹爆這電影,這電影過譽了,甚至說我恰飯。
其實對一部電影的評價和喜愛程度,一定是個人主觀感受,在此就不多解釋了,但到了今天,《寄生蟲》拿獎拿到手軟,最後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已經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強悍了。
不過這種兩極評論的聲音依然存在,就在今天我寫短評發布的時候,評論區已經漸漸形成兩種聲音,一種是《寄生蟲》不配拿奧斯卡最佳影片,另一種是《寄生蟲》實至名歸。還有人覺得金棕榈墮落成和好萊塢同流合汙的檔次,甚至還出了一張調侃的圖文梗在全網引起關注。
我對《寄生蟲》的態度就不想再多解釋了,在此我給出一些客觀的數據和個人見解,或許能側面了解《寄生蟲》如何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
首先作爲代表性的歐洲三大電影節,威尼斯柏林和戛納,都是評審團制,每一年的電影都是十幾位評審團討論出來的,有很強的作者性,所以我們能看到這樣的電影節更偏文藝和獨立電影。
而奧斯卡這樣電影節,代表的是好萊塢類型電影,今年的奧斯卡是有8000多位國際電影人出來投票選出來的,至于投票機制比較複雜就不展開了,換句話說就是奧斯卡是少數服從多數,對比來看偏向網羅大衆喜愛的熱門電影,所以爲何奧斯卡的熱度比任何電影節都高也在于此,因爲奧斯卡入圍的影片,大家都比較熟悉。
那麽今年《寄生蟲》拿到戛納金棕榈和奧斯卡最佳影片,首先說明《寄生蟲》本身算是很好兼顧了作者性和類型化的電影,通俗點說就是藝術和商業都達到了很好的平衡,同時又有很強的現實社會性,而奧斯卡每年都有自己的風向標,今年奧斯卡的風向標,很明顯就是現實題材,這也讓《寄生蟲》能大獲全勝。
有一個數據很有趣,就是奧斯卡在2019年的時間裏,增加了將近2000名更爲年輕的國際投票電影人,這也讓奧斯卡更爲國際化,同時也更充滿著驚喜,也更向歐洲電影節靠攏,這或許也是間接造成《寄生蟲》能拿到最佳影片的原因之一。
而《寄生蟲》本身的品質,讓我想起了文牧野導演在訪談時說起好電影的定義,分爲三個層次,一個是娛樂性也就是商業型,一個是靈魂性也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再來一個是社會性也就是現實題材,這種題材也就是最能拿獎的類型題材。
這三個層次在一部電影作品中,很難達到平衡,一般都是此消彼長的,而《寄生蟲》做得相當出色,也因此能一路高歌。
當然,這時候一定會有很苛刻的影迷覺得,《寄生蟲》太匠氣和充滿類型結構,遠不如《愛爾蘭人》獨立個人,也沒有《小醜》大膽和《1917》突破。
這些都對,但作爲奧斯卡和好萊塢,大部分都是西方評委,看到一部擁有著如此精湛的好萊塢敘事結構,但又能如此契合韓國現實社會性的作品,同時還把國際化的商業娛樂性兼顧這麽好,真的讓人眼前一亮。
所以很多人說這次奧斯卡最佳影片頒給《寄生蟲》是爆冷門,我覺得這個詞有誤,《寄生蟲》一點都不冷門,《寄生蟲》能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一定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當《寄生蟲》拿到最佳影片時,台下全體起立鼓掌半分鍾就說明一切了。
聊完最佳影片,我們來看最佳導演,其實在這個環節上,就已經讓人出乎意料了,可能大家不知道,今年2020年,正好是奉俊昊的導演職業生涯20年,他在2000年的時候,第一部作品《綁架門口狗》問世,然後第二部作品《殺人回憶》就拿到了非常高的評價,除了幸運,更多是奉俊昊對社會的敏銳和反思。
也從那開始,諷刺,反傳統,始終蘊藏在奉俊昊的電影中。奉俊昊的作品,一直秉持著上述的核心觀點,奉俊昊從來不會在他作品的人物面前選邊站,也不會讓觀衆能體會到誰是既得利益者,誰又是受害剝削人,他的作品一切人物的價值觀,都是複雜和渾濁的,這樣也變得更爲真實和殘忍。
奉俊昊用20年的時間,拍了八部電影作品,就幾乎得到了世界級的認可,這放在影史上,都很難找到第二人。
在奉俊昊上台領最佳導演獎時,還感謝了同爲殿堂級的導演前輩們,其中最深情表白了馬丁斯科塞斯和昆汀塔倫蒂諾,這那一刻,電影才是這些導演最深的信仰,電影可以讓人生和社會,變得更美好。
接下來是奧斯卡最佳男主瓦昆菲尼克斯,鳳凰叔拿獎實至名歸,也沒什麽懸念。
他台上的發言讓人觸動,他稱自己自私,粗魯,醜聞纏身,難以合作,確實,在此之前就不少新聞說過鳳凰叔的脾氣不好搞,所以他在台上對所有電影人發表了感人救贖和解,最後鳳凰叔還引用了他的哥哥17歲寫下的歌詞:“當你帶著愛奔向救贖時,平靜就會隨之而來。”
這個時候讓人聯想到《小醜》的劇情,亞瑟站在俱樂部中間,遭受著衆人的嘲笑,亞瑟最後幻想著自己戰勝了緊張和歧視,最終觀衆對他敞開胸懷,給予寬容和愛。這多少有一種夢想照進現實的感覺了。
最佳女主角是《朱迪》的蕾妮.齊薇格,她在《朱迪》裏表現讓人驚豔,十年內她演藝生涯,大部分時間都沒有什麽波瀾,比起十多年前輝煌的她實在有些暗淡,但《朱迪》讓蕾妮.齊薇格重新回到了聚光燈前,她現實的經曆,和片中的朱迪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朱迪》一部角色研究方向的電影,又是傳奇曆史人物,還是音樂傳記片,表演細膩感人,誰能看出女主就是當年《BJ單身日記》的那位虎背熊腰的女孩呢。
最佳女配是《婚姻故事》的勞拉.鄧恩,之前多麽希望是《喬喬》的寡姐,但相比下來,從戲份比重和人物的設立來看,勞拉.鄧恩都占了很大的優勢,而且勞拉.鄧恩在飾演女強人人物上,確實讓人印象深刻,那種犀利中帶著溫柔,溫柔還帶著殺氣的迂回,表現得十分出色。
最佳男配是《好萊塢往事》的布拉德彼特,終于拿獎了,算算年紀布拉德皮特也確實算少了些帥氣,多了沉穩和內斂,所以在《好萊塢往事》和《星際探索》中,布拉德皮特都表現出了更爲成熟男人的一面。
在《好萊塢往事》中布拉德皮特的表演,讓人感受到好萊塢黃金時代小人物的沉著和自信。
接下來是最佳攝影,《1917》的羅傑.狄金斯,15次提名,現在第二次拿獎,坦白講,這個第二次拿得有點晚了,羅傑.狄金斯早應該拿到屬于他的小金人了。
《1917》這部電影的成就,毫不誇張的說羅傑.狄金斯占了很大的比重,一鏡到底不管在技術上和藝術表達上,都需要很大的難度和膽量。
聊完熱門的獎項,最後我們再回來聊聊其他熱門的電影和話題。
第92屆奧斯卡的獲獎數量中,關于電影廠牌的獲獎分配,其實還算均勻,北美電影發行公司NEON今年憑借《寄生蟲》成爲最大贏家,NEON和奉俊昊的團隊已經是第五次合作了,承包了《寄生蟲》北美的發行,所以NEON這次算是一位幸運兒。
接下來是傳統的索尼影業和迪士尼,分別也拿了四座小金人,之後是環球3座,網飛和華納各2座。
這裏重點說說網飛吧,和其他電影公司比起來,網飛特立獨行是流媒體。
這幾年好萊塢電影廠牌變化莫測,最近的就是迪士尼收購福克斯,這十多年來,傳統八大電影廠牌逐漸變成了五大電影廠牌,分別是迪士尼,華納,派拉蒙,環球,索尼哥倫比亞。
但就在去年,網飛被奧斯卡和美國電影協會獲得認可,這也標志著網飛正是進入電影大廠牌俱樂部,形成“新6大”。
所以去年《羅馬》開始在奧斯卡亮相,今年網飛則更多,有《愛爾蘭人》,《婚姻故事》,《教宗的承繼》,《美國工廠》這些品質保證的影片。
但大家也看到了,如果算入圍數量,網飛不差,但幾乎都被淪爲陪跑,尤其是馬丁斯科賽斯拿了9項入圍的《愛爾蘭人》顆粒無收,未能做到大家之前猜想的雨露均沾。
所以一直有人說,奧斯卡和各種國際電影節,都不太想把重要的獎項頒給網飛這樣的流媒體電影公司。
這個猜想有一定的道理,但存在著僞命題,對也不對,怎麽理解。
因爲奧斯卡和金球獎這樣的頒獎典禮,都是通過會員盲投出來的結果,不是大家坐在一起面對面討論出來的,這就讓獎項有了一定的公平性,更多的是看電影本身的品質。
但話說回來,投票的評委自身也是電影人,也會考慮到各種綜合因素,比如一直提到的網飛是流媒體而不是院線電影,這或許就讓很多會員納入考慮範圍。
所以這也導致了今年網飛電影品質和入圍數雖然增加,但卻比不上去年《羅馬》在奧斯卡的戰績。
《愛爾蘭人》雖然在鏡頭語言,人物塑造和表演,故事史詩性上,都幾乎做到無可挑剔,但遺憾的說,這就是我們很多年前看到的馬丁斯科塞斯,他一直保持著自己獨特的精品路線,但說句可能得罪很多人的話,這種精品品質保證的cinema,我們在幾十年前就領教過馬丁的魅力了,今年《愛爾蘭人》和其他電影相比,少的是驚喜和突破。
說到這是否很多人要噴我呢,我對《愛爾蘭人》的熱愛其實不比你們少,不信可以回看我《愛爾蘭人》萬字深度解析。
另一個拿獎熱門是《1917》,最後分別拿到的是最佳攝影,最佳混音,最佳視覺效果這些比較偏技術類的獎項,也側面說明《1917》在奧斯卡上,被看做技術表達比故事性更強,因此也沒能拿到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
《小醜》提名最多,但正如我所料的,從影片社會性的角度去看,在奧斯卡這樣傳統電影人占絕大多數的前提下,《小醜》一定是不討喜的,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發酵,《小醜》的爭議一直不絕于耳,最大的討論點就在于,影片的警世價值,是否大于憤世教唆。
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小醜》的藝術性值得肯定,但票數不見得會高,拿獎的機會就變少了。
而在表演方面,《小醜》幾乎是鳳凰叔一人撐起來的大戲,大家可以算一下,整部《小醜》,基本上每場戲都有鳳凰叔,整部電影放棄了副線結構,一條主線走到底,這樣的爲角色服務的電影,再加上鳳凰叔的表演實力,拿最佳男主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總的來說,今年的奧斯卡四平八穩,預料之中的肯定能拿獎,驚喜也同樣並存,奧斯卡給足了韓國電影《寄生蟲》面子。
對于從觀賞性的角度來看,不是奧斯卡讓《寄生蟲》更加曝光,相反,因爲《寄生蟲》,奧斯卡在今年變得討論度更高,更寬容,更國際化,更具可看性。《寄生蟲》和奧斯卡互相成就,最終最享受的,是作爲影迷的我們。
大片熱劇深度解讀,都在頭條口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