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每逢春節胖三斤,春節期間的大魚大肉是否已經滿足了我們空虛的胃呢?吃多了油膩的菜品,不如來看看新加坡特色的清爽素食,給自己的腸胃減輕一下負擔。
1. 擂茶飯(Thunder Tea Rice)
圖片下標模板, 來源:維基百科
擂茶是客家傳統的食俗,它源于中原地區,南宋詩中有“漸近中原語音好,見客擂蔴旋點茶”等詩句。近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引用成書于南宋端平二年的《都城紀勝.茶坊》中出現的“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 來說明曆史上南宋偏安,人口衆多,擂茶相當普及。
客家人熱情好客,傳統上擂茶是客家族群招待貴賓所用的茶點也是最普遍的禮節。傳統做法是將小米、花生、芝麻、生姜、黃豆等食材經複雜手續加工而成,呈粉末狀。食用時沖入開水調勻成糊狀,或加入涼水在鐵鍋中煮開調勻,調勻之後的擂茶具獨特的香味,微鹹,美味可口。
擂茶飯則是先將米飯放置碗底,隨後鋪上滿滿的蔬菜和配料,如:包菜、蘿蔔、九層塔、豆腐、菜心、花生等,最後澆上香氣撲鼻的擂茶,一碗熱騰騰的擂茶飯就做好了。
2. 苋菜湯(Spinch Soup)
來源:grab
可以說新加坡幾乎每個食閣都會有至少一家買苋菜湯的店鋪,爲什麽它這麽受歡迎呢?其實是有原因的。苋菜通常是很好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來源,包括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等營養物質,而且還是不多見的含有全套20種氨基酸的食物。其所含的蛋白質不包含面筋,因此可以又作爲面筋過敏的人群的替代主食。
苋菜湯的做法是將皮蛋、鹹鴨蛋分別切碎,和紅辣椒,姜,蒜一起翻炒,再放入苋菜翻炒片刻,最後倒入少許清水燒開,加入鹽、雞精、胡椒粉、香油調味出鍋即可。
在吃膩了大魚大肉的時候來一碗清淡又有營養的苋菜湯是最合適的選擇了。
3. 釀豆腐(Yong Tau Foo)
來源:維基百科
“釀”是一個客家話動詞,表示“鑲”或“植入餡料”的意思,“釀豆腐”即“有內餡的豆腐”之意。
客家先民因爲嶺南地方多産大米,少産小麥,面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爲替代餃子的食物了。久而久之,釀豆腐就變成了客家三大名菜之一。
把羊肉或豬肉用刀反複剁蓉、調味做成餡料,在豆腐塊中對角切出十字紋,或用手指輕輕插一個小洞,塞入適量以肉類爲主的餡料,然後以煎、焖、煲、炸或蒸等烹調方法烹調至熟。
如果想吃素的釀豆腐也很方便,因爲每一個售賣釀豆腐的店鋪都會提供無數的蔬菜和主食供食客選擇。
4. 叻沙(Laksa)
來源:維基百科
說到新加坡的素食,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叻沙了。叻沙的馬來語是Laksa,是一道起源于南洋的面食料理,有非常多不同的種類,一般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所指的叻沙多爲咖喱叻沙(Curry Laksa)或亞參叻沙(Asam Laksa)。其中亞參叻沙在2011年被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絡(CNN)旗下的旅遊網站 CNNGO,選爲全球50大美食中的第7名,而咖喱叻沙則被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評選爲死前必嘗的世界十大美食之一。
咖喱叻沙是新加坡最出名的叻沙,最大的特色是使用加了椰奶的咖喱湯頭,味道較爲濃郁,同時帶有淡淡的甜味,微微有一點辣味。咖喱叻沙的配料多使用豆芽、雞蛋等等,主食則爲面條或者米線。
而另一種經過改良的叻沙叫加東叻沙(Katong Laksa),源自于新加坡加東,做法與咖喱叻沙差別不大,最大的區別是面條的部分使用濑粉,同時將面條切成小段,所以吃的時候是以湯匙爲主要餐具,不需使用叉子或筷子。
5. 煎蕊(Cendol)
來源:維基百科
煎蕊(Cendol),是印度尼西亞爪哇地區的傳統冰凍甜點,流行于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
最基礎的配料是在刨冰上加入由糯米粉和斑斓葉制成的綠色粉條,再淋上香濃的椰漿和椰糖,最後撒上蜜紅豆、玉米、糯米和仙草等等輔料。
煎蕊已經成新加坡美食甜點的精髓,也是街邊小販、小販中心售賣率很高的食品。在新加坡,有的煎蕊還添加了更多的西方元素,最常見的加香草冰激淋以及菠蘿蜜、紅豆沙或榴梿等等。
6. 羅惹(Rojak)
來源:新加坡旅遊局
羅惹 (rojak) 在馬來口語中意爲 “大雜燴”,而且實至名歸。其食材反映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將風味濃烈的不同食物融合在一起成和諧的美味。
它是一種混合了蔬菜、水果和油條的本地沙拉,覆有濃稠的黑色醬料,綴以碎花生和芬芳的姜花末提味。
醬料是決定羅惹是否美味的關鍵,其醬汁由蝦膏、糖、青檸和辣椒醬混合而成。它必須是一款將甜酸辣味巧妙結合的開胃醬料。人們一般用木勺在大木碗中調制醬料。只有在調制好醬料之後,才添加所有食材混勻。
這些食材包括白灼通心菜和豆芽、鮮脆黃瓜和沙葛、口味強烈刺激的水果如切片黃梨、青芒果或蓮霧(jambu)、炸油條和烤豆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