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理事會主導成立的公開水域體育項目安全准則工作小組計劃在明年推出安全准則,以提高公衆對公開水域的安全意識。
自冠病疫情暴發以來,多數公衆無法出國旅行,加上公共泳池實施安全管理措施,更多國人因此選擇到公開水域進行活動。爲了確保水上活動的安全,由新加坡體育理事會主導成立的公開水域體育項目安全准則工作小組計劃在明年推出安全准則,以提高公衆對公開水域的安全意識。
據新加坡救生協會的數據顯示,本地的溺斃案件從2019年的九起增至2020年的12起。救生協會會長陳禮仲受訪時說,雖然還不清楚去年有多少人溺水身亡,但死亡人數很可能增加。“疫情導致許多國人不能出國,出入公共遊泳池又有人數管控的限制,因此更多人到海邊等公開水域進行休閑活動,意外發生的概率也隨之提升。”
體育理事會受詢時說,隨著更多人在公開水域進行活動,體理會與多個機構在去年初成立了公開水域體育項目安全准則(Code of Practice Open Water Sport Safety)工作小組。
這個工作小組由34名來自政府機構、私營部門和社區的成員組成,旨在通過與各個利益相關者合作,防止公衆因參與公開水域體育項目而發生事故。
體理會發言人透露:“工作小組正在制定一套安全准則,並預計在2023年完成。”
自前年1月至今年2月,媒體共報道至少14起在公開水域發生的意外事故,這些事故主要包括公衆遊泳時因海流太大被卷入海中、乘搭的船只遇上退潮而翻覆,以及遊泳時被水母刺傷。
最近一次發生的意外事故是上月12日,兩名男子到龜嶼附近的海域遊泳,一名28歲男子因溺水而昏迷送院,另一名24歲男子則失蹤。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警察部隊與民防部隊隨後展開搜救行動,但男子至今未尋獲。
新加坡遊艇行業協會主席陸潤彪說,在公開水域遊泳和在遊泳池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這也是導致人們處于險境的原因。“在公開水域劃船與遊泳時,對海流和天氣情況有足夠的了解是至關重要的。”
陳禮仲也說,公衆應先查詢當天的天氣和熟悉該水域的海流,再決定是否到公開水域遊泳。
陸潤彪指出,新加坡的劃船和水上運動已受到相當的規範,須持有海事局發出的動力休閑船艇駕駛執照(Power Pleasure Craft Driving License)才能駕駛引擎發動的船只。“雖然新加坡是個海島國家,但大多數新加坡人都是旱鴨子,公衆應負起個人責任,不該過于依賴政府來確保個人安全。”
應避開水母 若被蜇立即上岸求醫
水母是造成公開水域發生事故的另一因素,像媒體較常報道的箱形水母(box jellyfish)就含有劇毒,被它蜇傷不但會感到劇痛,也可能引發嘔吐、高血壓、心髒或呼吸驟停,或有生命危險。
李光前自然曆史博物館高級科學官兼研究員伊法說,除了箱形水母,本地海域也會出現其他品種的水母,像中國海刺水母(Chrysaora chinensis)和倒立水母(Cassiopea)。“這些水母都會蜇人,其疼痛程度取決于被蟄的身體部位及被蟄的人是否對水母的蟄傷過敏。”
國家公園局國家生物多樣性中心處長卡倫博士說,本地水域全年都有水母,因此公園局沒有追蹤水母出沒的記錄。
她說,如果被水母蟄傷,應立即將傷者送到岸上,並立即撥打995尋求醫療協助。“作爲一般預防措施,公衆不應接近任何種類的水母,以避免被蟄。在海上進行活動時,公衆應穿上遮蓋更多肌膚的衣著,以減少肌膚與水母接觸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