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供應鏈將通過多元化、區域化和去中介化重新配置,而涵蓋數碼化和自動化的科技進步,也會提高供應鏈的生産力和每一部分的清晰度。隨著國家、企業和消費者要求果斷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性也將越來越重要。
本地去年有30個海事科技初創公司,徐芳達說,這個新空間有助達成海事科技初創公司數量到2025年增加四倍的目標。
交通部和海事局成立的海事國際咨詢小組本周二和三召開首次會議,提出了塑造未來具韌性及可持續供應鏈的三個關鍵趨勢。
除了領導小組的交通部長易華仁,小組成員還有來自海事、金融及能源等領域的11名國際商業領袖。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傑也參與了此次討論。
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徐芳達昨天參與揭幕儀式時說,這個綜合項目將成爲本地海事創新和去碳化的中心點,讓研究機構、初創公司、孵化公司等都能入駐同一個地點,當局鼓勵他們相互交流發展新方案。
新加坡海事及港務管理局昨天揭曉了這個綜合水濱項目的發展概念,項目取名爲“全民水濱、創新、企業及可持續發展區”(Waterfront for All, innoVation, Enterprise, and Sustainability,簡稱The WAVES)。
我國南部水濱區在2025年將出現約9000平方米大的綜合中心,集科研、辦公和休閑設施于一體,爲海事領域注入新活力。
他們也提到,全球海運行業向國際海事組織提議針對船舶燃料油的使用強制收費,爲低碳和零碳燃料研究和發展提供資金,並鼓勵人們轉向海運綠化。咨詢小組認爲,我國作爲大型轉運中心和加油港,可參與發展和試行這類籌資機制。
咨詢小組強調海事樞紐所扮演的領導角色非常重要,政府、海事業以及全球供應鏈相關行業之間也有必要合作,例如,國家和企業可以分享數據、加強數據的標准化和互通性,並強化數據安全。
項目的水濱泊位將協助研究團隊進行船到岸(ship-to-shore)的實驗,不必局限于實驗室。研究人員還可以使用研究與發展中心所提供的器材進行現場示範和展示最新技術,而海事業人員則可以到綜合中心參與培訓。
這個綜合項目將成爲本地海事創新和去碳化的中心點,讓研究機構、初創公司、孵化公司等都能入駐同一個地點,相互交流發展新方案。
至于公衆,大家則能在停泊處觀看相關實驗,或是通過展覽了解本地海事業及它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