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等法庭法官安德烈(Andre Maniam)就疫情對本地司法領域所帶來的挑戰和契機演講時指出,疫情爲不少企業提供了契機,鼓勵它們探討以不同方式解決商事爭議,包括從正式的訴訟或仲裁,轉向非正式模式如調解或和解,以及線上解決爭議等。
更多相關報道:
疫情加速轉變,人們意識到他們可以遠程處理事務,尤其在別無選擇的時候。”
由于有些人需額外支援,法庭通過設置“視訊室”等方式,確保沒有數碼配備或不谙科技的人不會處于劣勢。在必要時,法庭也會要求各方出席實體聆訊。
對法庭應持嚴肅態度 不該邊開車邊線上聆訊
通商中國總裁陳佩玲發表演講時說,商業活動中難免會出現爭議,如果涉及商業爭議的企業來自不同國家,選擇公信力高的司法管轄區如新加坡來進行裁決和調解,能避免雙方猜疑,同時能增加友好解決爭端的機會。她指出,中國—新加坡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論壇是其中一個重要平台,可促進新中兩國法律界的交流合作,進而爲兩地客戶提供優良的價值與服務。
陳佩玲:異國企業應選擇到 高公信力司法轄區解決爭端
陳建偉說,落實這些措施或可降低法律服務費用,但人們也應了解,遇上較複雜的法律手續,請律師辦理對各方都有益處。
疫情未暴發前,新加坡法院允許小部分聆訊在線上進行。到了前年3月,在我國快要實施阻斷措施時,法院已將多數聆訊改爲線上進行。陳建偉說:“過去我被要求將實體聆訊減少50%,因爲疫情,我們能夠將超過95%的聆訊轉爲線上。
延伸閱讀中國國貿促進會會長任鴻斌: 各國應實踐多邊主義促進世界經貿複蘇
昨天參與這場專題討論會的包括中國駐馬來西亞前大使黃惠康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國際經濟法室主任劉敬東博士,以及本地Dentons瑞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梁清龍。討論會由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主持。
我國最高法院轉型與創新總監(司法機構)陳建偉昨天在第二屆中國—新加坡國際商事爭議解決論壇上,參與題爲“冠病疫情下司法應對和法律服務經驗及新啓示”專題討論會時,透露上述數據和觀察。
陳建偉說,法院下來會探討設置數碼簽署文件的系統,以及實行非同步進行的聆訊,讓案件各方利用通訊平台與法庭溝通,省卻安排各方都能配合的聆訊日期。
冠病疫情促使法庭使用者接受數碼工具的意願提高,大大加速本地法律服務數碼化,法院已能夠把超過95%的聆訊轉爲線上。
未來將能數碼簽署文件 及非同步進行聆訊
2. 中國國貿促進會會長任鴻斌: 各國應實踐多邊主義促進世界經貿複蘇
本屆論壇的主題爲“國際商事爭議解決發展與未來”。數位來自新加坡和中國的法律與司法界及商界代表受邀發表主旨演講。
也正因線上聆訊十分方便,有些人誤以爲這只是“網上討論會”,曾有人一邊開車一邊出席線上聆訊,忽略法庭聆訊應有的嚴肅態度。陳建偉指出,法院會繼續進行有關的宣導工作,提高公衆這方面的意識。
此外,法庭在研究能否讓人們無須聘請律師就能完成一些簡單的法律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