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雖小,但不缺遠足路徑。去年底重新開放的樹梢吊橋,吸引了不少徒步愛好者。若是從溫莎自然公園前往,全程7公裏,是一條最短最便捷的路線,一路上小溪潺潺,花鳥蟲蝶爲伴,松鼠猴子跳躍林間,望見秘境中的一湖湛藍,探索郊野的樂趣,讓心靈與大自然暢然融合。
去年底重新開放的樹梢吊橋,250米長的樹橋懸挂在兩座山丘之間。
位于麥裏芝蓄水池叢林深處的樹梢吊橋(TreeTop Walk),是本島唯一穿越灌木叢林樹冠的懸浮吊橋,人人稱之爲“樹橋”。它離地面25米,高約八層樓,由鋼纜支撐懸挂在貝雅士山(Bukit Peirce,高86.59米)和加冷山(Bukit Kalang,高100米)兩座山丘之間。走在250米長、與樹冠等高的吊橋上,橋身隨風晃動,放眼望去,一片翠綠林海中有宛若秘境的一湖湛藍,那是貝雅士蓄水池上段。
松鼠
樹梢吊橋遠離主要公路,可分別從武吉知馬射靶場路(9.5公裏)、羅尼路麥裏芝蓄水池西邊(11公裏)、湯申路麥裏芝蓄水池東邊(8公裏)及湯申路上段溫莎自然公園(7公裏)徒步行走到達。無論從哪一條徒步路徑前往,都是在自然保護區裏,沿著石子泥路或木棧道與熱帶雨林共處,與花鳥蟲蝶爲伴,有鳥兒啁啾和蟬鳴,有松鼠猴子出沒,也能發現野豬和巨型蜥蜴在覓食,完全沉浸大自然裏的同時,探索郊野的樂趣。
小溪潺潺的溫莎自然公園
有多條淡水溪川流的溫莎自然公園。
溫莎自然公園(Windsor Nature Park)是進入樹橋的門戶之一,也是最短最便捷的路線。公園外的停車場從上午7時到下午7時免費開放,開車沿著湯申路上段或新民通道轉進維納斯通道(Venus Drive),左邊便是停車場;搭地鐵湯東線光明山站(TE7)出口3,步行約700米就可從喧囂城市遁入谧靜叢林,用悠閑的腳步探看綠林裏的山水美景。
入園不遠處有數條淡水小溪,流水潺潺,彙流入叢林深處一片淺灘濕地。因爲有了溪流與生態池,公園顯得水草蒼蒼,溪邊的蘆葦迎風搖曳,蝴蝶蜻蜓飛舞。陽光下水波粼粼,烏龜四腳蛇遊弋,溪水清澈得可見各種小魚,除了俗稱“水溝魚”外,還有打架魚(Malayan Forest Betta)、雙點波魚(Two spot Rasbora)及罕見的斑鱵魚(Pygmy Halfbeak,俗稱“水針”)。如果站在小橋上靜觀,還可看見不同種類和顔色的蜻蜓或蜻蛉。在本島發現的122種蜻蜓中,這裏就有56種,說明這是個自然生態豐富、極富特色的自然公園。
紅蜻蜓
三條步道各具特色
2017年4月22日正式開放的溫莎自然公園,占地75公頃,是島國四個自然保護區中最大的中央集水區緩沖綠帶(Green Buffer)。溫莎自然公園是在原始叢林再植500棵熱帶灌木,打造成次生林與原始林共存的第六個自然公園。湯申路上段的另兩個自然公園是湯申自然公園和春葉自然公園,另外五個圍繞著武吉知馬的是海希德、策士納、牛奶場、正華及射靶場(將于今年開放)自然公園。這些自然公園扮演著城市與叢林之間過渡的角色,減少城市對自然保護區的幹擾與汙染,讓自然生態得以繼續維持與發展,使新加坡成爲花園城市的同時,也擁有樹林城市的美譽。
溫莎自然公園主要有三條步道,入園的維納斯環道(Venus Loop)不遠,右邊是350米長的匍莖草步道(Hanguana Trail),它是以近期發現的植物品種命名,其他還有十幾種本地植物如姜科植物(Zingiber Singapurense)、沉香木(Kayu Gaharu)等。走完一小圈認識本地植物後,回到維納斯環道便可看見小溪流,而密林裏常有野豬出沒,它們會沖出步道到溪邊喝水,遊人得注意它們的行蹤。
架高4米的大盤尾步道(Drongo Trail),群猴聚集。
維納斯環道之後是總長2.2公裏的松鼠步道(Squirrel Trail),這裏有沼澤濕地,叢林深處有高大的榴梿樹和橡膠園,還有長滿青苔的屋基、梯階和水井,顯示出這裏曾是舊日甘榜。松鼠步道還包括一段長150米、以本地發現的一種尾巴如火箭的熱帶鳥類命名的大盤尾步道(Drongo Trail)。
它是一條架高4米的木棧道,作用在于保護樹木根部,也讓遊人有機會接近樹冠,窺探原始次森林的面貌,認識觀賞各種林木花草。棧道上群猴聚集,圍坐護欄上,仿佛在收過路費,經過時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與步道平行的是島嶼俱樂部路(Island Club Road),從林草樹木縫隙間,還可隱約一窺向來“只聞其名”的島嶼俱樂部建築。
向樹梢吊橋行進
走完大盤尾步道,基本上是單程走完溫莎自然公園,如果就此止步,可沿著原路並選擇不走松鼠步道而是走維納斯連道(Venus Link),右轉進入另一方向的維納斯環道(長1.8公裏)到公園入口處,如此來回約6公裏。
我們的目標是還有一半路程的樹梢吊橋,因此繼續往前面的山路行進,進入麥裏芝蓄水池範圍,左轉也可走到麥裏芝蓄水池東邊。繼續向前沿著島嶼俱樂部路可看到被攔截的私人道路,這時可選擇走龍丹徑(Terentang Track)前進,我們則選擇右邊上坡路來到一片綠色籬笆外的柏油路,籬笆內是三座綠色龐大建築,那是加冷汙水處理廠(Kallang Service Reservoir),風吹來時還飄著些異味,感覺就像走在童年的鄉村路上。
看見護林員休息站(Ranger Station)出現時,就是離目的地不遠了,大家不妨在這裏歇歇腳、添水和上廁所,然後做最後沖刺。這時一定要注意告示牌,朝柏油路的貝雅士步道(Peirce Track)走去,這裏也是四條到樹橋路線的彙合處,大約100米登山路後就是樹橋入口處。由于樹橋一次只能放行200人,因此有職員看守管控,小路上劃著一米距離黃線,可見遊客高峰時段必須從山腰開始排隊等候過橋。
無限風光在樹橋
走過樹橋,只能從八打靈小徑下山。
樹梢吊橋于2004年11月5日正式開放,之後于2020年8月11日關閉維修,直到去年12月15重開。樹橋是單向行走的,只能從貝雅士步道進,八打靈小徑(Petaling Trail)出,一旦走錯了,就得繞山腳一圈再走上山;公園局非常貼心地在棧道地面上漆上“No Entry”,提醒公衆“此路不通行”。
樹橋寬度只有60公分寬,一旦有人停留拍照或者賞景,時間一久必造成“交通阻塞”,雖然可以背對背超越,但在疫情期間應不被鼓勵。到訪時遊人不到十個,我們也刻意留在後頭,但難免陸續有人前來,因此就用了短短10分鍾走完樹橋。
極目遠眺林海茫茫,可望見貝雅士蓄水池上段一角。
樹橋懸挂于貝雅士山與加冷山之間,這兩座山丘自麥裏芝蓄水池興建以來,便隱藏森林裏。加冷山命名極早,1846年已出現在官方記錄,顯然與附近的加冷河源頭相關,而貝雅士山則遲至1983年才獲命名。我們所熟知的貝雅士蓄水池下段,原稱加冷河蓄水池,1922年爲紀念興建蓄水池的工程師羅伯特·貝雅士而改名。
從樹橋中央北望,綠林盡頭一片湛藍水面,便是貝雅士蓄水池。加冷山、加冷河、加冷河蓄水池以及曾在加冷河口聚居的原住民加冷(海)人,仿佛就是一條連綿不斷的曆史文化臍帶,讓人浮想聯翩。
走在吊橋上,綿延綠樹從腳底伸展,居高俯瞰森林的層次,地面衆樹繁雜,中段枝幹與寄生植物相依,頂層則是樹梢濃密如冠蓋,令人産生各種想象:熱帶雨林的探險、遊擊隊的潛行或侏羅紀的生態?從近距離欣賞雨林,也可放眼眺望藍天白雲,感受“樹連天”的奇妙,這與走在地面仰頭看樹,景致全然不同。
登上日落洞觀景塔
四腳蛇
走過樹橋,進入八打靈小徑,沿途有四個休息亭台,雖然下山不會很累,但亭台的作用是讓你停下腳步,聽聽風吹樹葉擺動的聲音,看看正在窺視你的猕猴,竄跳的松鼠和潛行的四腳蛇。棧道盡頭與森美步道(Sime Track)連接,左轉可走回護林員休息站,右轉前進400米可到六層高的日落洞觀景塔(Jelutong Tower)。
保護區第一高塔——日落洞觀景塔。
觀景塔堪稱保護區第一高塔。一層層登高,景觀逐漸開朗,初時尚有蝴蝶紛飛,最後則只見成群燕子四周飛舞。頂層視野極爲開闊,麥裏芝蓄水池的一抹水藍清晰入眼,迎著勁風,心中自然生出豪邁之氣。
島國雖小,但不缺遠足路徑,這次徒步讓我仿佛回到在澳洲黃金海岸雨林看山看樹,也似在台灣南投濁水溪日月潭源頭摸河逐水,心靈與大自然得到融合的舒暢。
這次在溫莎自然公園,看見溪流裏悠遊的魚兒,飛舞的蜻蜓,密林裏的野豬、松鼠和猕猴,還有罕見的金色四腳蛇,就是沒看見公園標志的穿山甲。在折回森美步道的路上,有蝴蝶圍繞飛舞,也似乎夾道歡送,讓我們的遠足行程畫上美麗的句號。
前往樹梢吊橋須知
1)開放時間:上午9時到下午5時,周末提早半小時在8時30分開放,最後過橋時間爲下午4時45分。
2)每逢星期一不開放,除非是公共假日。
3)樹梢吊橋段屬于中高難度徒步路徑,估計時間需2-3小時,不適合孕婦、幼兒及殘障人士。
相關閱讀:
-
來新加坡14年,中國客工講一口流利的淡米爾語成印度通!
-
台灣最特別水果登陸新加坡,零下40度冷藏運來,你想嘗嘗嗎?
-
絕美奇觀!看40道閃電劃過新加坡夜空
文、攝影:許月英
新加坡魚尾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 –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4871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視頻號
收看獨家訪談、特約節目
了解本地新聞、疫情資訊
新加坡魚尾文 , 近日,法國圖盧茲,大型機械裝置“龍馬”在街道巡遊表演。其靈感來源于中國的成語“龍馬精神”,由法國藝術家François Delaroziere于2014年創作。更多精彩視頻請關注@新加坡魚尾文 #zaobaosg #聯合早報 #新加坡 #新加坡魚尾文 #機械裝置 #龍馬 #法國 視頻號
新加坡魚尾文推薦搜索關鍵詞列表:冠病疫苗騎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