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就有擺街邊攤討生活的小販,其文化源遠流長,新加坡從五六十年代就盛行街邊攤擺賣小食,有固定攤位的,亦有流動小販類,他們推著安裝了三個輪子的木箱子檔口,上面擺放著售賣的食物,不定點沿街停靠做生意,或挑著擔子賣沙爹小食之類的,走走停停,很方便,但日曬雨淋,還得跑“地牛”避罰單,與今時今日新一代小販作業的經營方式大不同,現時代建有熟食中心,甚至有冷氣環境的食閣,美麗優雅的裝潢,柔和適中的燈光,環境很舒適,且衛生條件提升到位,一切是天翻地覆的改變。
當年推著木箱車在街邊販賣魚粥、鹵鴨等,營營役役從早忙到晚,非常辛苦,不過近來有好些年輕人,願意放棄一份高薪職位當小販,尤其是擁有大學文憑的年輕人,會爲了圓一個當老板的夢去當小販。
舊日小販攤的近照。(互聯網)
老去的小販們都感慨地說,世界真是變了!想當年,他們是因爲自己沒機會上學校念書,不認識字,沒知識,沒學問才選擇當小販。他們回憶當年自己身無一技之長,爲謀生養家只好當小販,但是小販也是一門功夫,他們只好先充當別人的夥記助手,邊做邊偷師,很辛苦,因爲師傅不會隨便輕易把功夫傳授出去,得靠自己偷師,邊工作邊在一旁觀察牢記烹調的程序要點,熬了一年半載才有所成,之後把省吃儉用存下來的本錢開檔做小販生意。
有名退休的老販子回憶當年他才剛剛掌握選魚、殺魚,烹調米粥控制火候等技巧,因不識字無法手寫記錄,全都用腦牢牢死記,之後是找地點擺攤,除了選擇人來人往熱鬧的地區,還得向騎樓鋪位的商家商量“借電”,即是向他們租用個電插頭通電以作燈火照明之用,這些都是人情世故的學問。之後在別人的店鋪前擺桌椅和攤位做生意,弄髒了別人的店前地面或牆壁得自動自覺地弄幹淨清理掉,這也是當時得須注意的小事,否則大家鬧意見,不開心,就很難在那裏立足擺攤了。所以,逢年過節,禮節不能少,送禮籃表答謝意或紅包賀吉利是風氣。
舊日小販攤的遠照。(互聯網)
舊時代的點餐結賬
那年代,一碗粥只售兩角錢,當時做生意,是請客人先坐下,方便記下座位號才點菜,幾碗粥,添加什麽額外食材,要求多加什麽或少放什麽如青蔥姜絲之類的細節都得記牢,點完菜後夥記張著喉嚨,先報上座位號才背書念經似的報上點餐種類數目等等,全都得留神聽著,用腦牢記,因爲幹這行的大家都不懂得寫字,都只好邊做邊聽邊記邊手忙腳亂地處理工作,而當時把食物送上,都是要等客人吃完才收錢,所以還得記住每桌客人的賬單數目,有些客人吃完後會問食物價錢是怎麽算的,各種各樣食物的價格都要清楚列算出來讓他們知道,不管對方是有心或無意,但畢竟都是客人,就得遷就和包容。
最爲難的是時常有特別狀況出現,就是有些客人會喝酒鬧事,從酒鋪或咖啡店沖突打架,追打吵鬧至幹擾街邊做生意的小販攤,把正在用餐的客人嚇得雞飛狗跳,四處飛跑閃躲,以免被殃及。當時,有些客人就這樣沒付賬跑掉,行話叫:“走數”,但大多數是有道德良心的客人,風波過後會倒回來付錢,有些更若無其事地回到原先的位子繼續還沒吃完的食物。
如在虎口邊討生活
當時,很多流動小販攤位擺賣的地點人潮流量多,但也是車輛流量大的馬路邊,若形容馬路如虎口,他們每天都是在虎口邊討生活的高風險群,尤其是電單車,經常風馳電掣而過,深夜飙車黨更是屢見不鮮,讓坐在路邊的食客心驚肉跳,但也有很多人就愛這種感覺,邊吃邊喝邊欣賞這種馬路風光,覺得很刺激。
60年代期間,小販的攤位執照制度還未完善,直到後來小販攤越來越多,在馬路邊、街邊形成安全隱憂和衛生問題,當局逐步捉緊管制、規劃,讓所有小販攤集中在當局劃定的地點繼續營業,即是從車流繁雜的馬路旁全部移入民宅的大街小巷內,更在區內建設專用水龍頭讓小販更容易取水做清洗工作,街道也跟著幹淨清潔許多。
直至80年代初期,那區域(白沙浮,Bugis)被編列城市重建計劃,發展、建設地鐵、場商和酒店等,街邊販再次被遷移至裕廊區東部和西部的熟食中心,那時,攤位的設施更加完善,不怕日曬雨淋,座位也有條不紊地排列,幹淨又衛生了許多。
步入90年代,政府再有新政策,即是推行販者有其攤的政策,讓租用者買下攤位,讓攤位變成可增值及變賣的資産,當時還安排了金融業銀行職員到現場講解貸款事宜,這就是小販攤主從租賃市場提升至有資産階級生意人的一大步。
有部分小販買下攤位後繼續營業直至晚年,因孩子長大學有所成,各自往外發展,沒人肯接手小販生意,便索性把攤位轉讓出去,套現所得款項做退休生活費之用,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悠哉閑哉。
舊日小販的文化作業已隨曆史遠去,新一代的小販隨著社會進步與文明跟進展開,無論食材的烹調方法和攤位的環境都有其創新和改革,以前街邊的美食傳統文化,都在承先啓後,繼往開來地逐漸演變,時代的巨輪在前進,小販文化也同步與時並進。
(作者是本地作家)(本文小標爲編者所加)
相關閱讀:
-
幸免于火卻消失三四十年!200年曆史福建人古廟楹聯從美國回歸新加坡
-
新加坡獨立前的146年,法國人在這裏留下哪些曆史性標記,我們在他們的文獻裏又以什麽姿態出場?
-
高度城市化的新加坡,有哪些現代主義建築,它們對本地文化曆史又有何影響
文:龍永華
新加坡魚尾文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 – 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4933篇原創內容 Official Account
關注新加坡魚尾文視頻號
收看獨家訪談、特約節目
了解本地新聞、疫情資訊
新加坡魚尾文 6
新加坡魚尾文推薦搜索關鍵詞列表:冠病疫苗騎行新加坡Omicron
一只愛生活、文藝範的小魚尾獅帶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風土人情領略小島深處那些鮮爲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聯合早報》旗下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