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黃嘉祥
中概股回流浪潮繼續奔湧,蔚來(09866.HK;NIO.NYSE;NIO.SI)5月20日登陸新加坡交易所(下稱“新交所”)主板,成爲全球首家在美國、香港、新加坡三地上市的智能電動汽車企業。
本次新加坡上市,蔚來采用介紹上市的方式,與今年3月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一樣,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蔚來爲中概股回流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5月4日,美國證監會(SEC)將蔚來等88家中概股加入“預摘牌”名單,5天後又將11家中概股加入該名單。
選擇回港上市或赴新交所上市,成爲對沖風險的擇優之選。
“作爲造車新勢力中最大的企業,蔚來能選擇新交所上市,提振了市場信心,也爲很多的中概股、優秀的中資企業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新加坡交易所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負責人陳慶在接受時代周報采訪時表示,越來越多中概股通過中介機構來咨詢二次上市事宜,這些企業也想借助新加坡上市,將業務輻射到東盟地區,這已成爲大趨勢,新交所也歡迎中概股來新加坡二次上市。
圖片來源:新交所
蔚來探路,新交所也“爭奪”中概股
2018年9月,李斌帶領創立僅4年的蔚來在紐交所上市,是中國首家上市的初創車企,在美上市爲蔚來快速發展提供了助力。
不過,中概股近期市場行情走勢下滑。據中信建投研報,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280多只美股中概股總市值從峰值2.8萬億美元暴跌至1.4萬億美元,縮水一半。蔚來也不例外,市值從超千億美元降至如今的約280億美元。
前途未蔔,不少中概股或選擇私有化退市,或選擇赴A股、港交所、新交所等資本市場上市。蔚來在今年2月宣布了一條與衆不同的道路,先後奔赴港交所和新交所,以介紹方式上市。
介紹上市不涉及新股發行及資金募集,具備手續簡單、速度快等特點。陳慶對時代周報記者說,考慮到這段時間二級市場的表現,因此中概股多會考慮以介紹方式上市,先把融資渠道打開,後續再選擇合適時機融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對其他中概股亦有借鑒意義。”陳慶強調。
蔚來曾公開表示,在新加坡上市,可進一步增加全球可交易時間和流動性,提供一個備選的股票交易地點,進一步保護投資者利益。
新交所執行副總裁兼全球業務發起和拓展部主管保得勝(Pol de Win)稱,作爲全球金融和融資中心,新交所亦具有簡化的第二上市框架,有助于在發達市場上市的公司在這裏獲得互補的上市機會。
2022年3月24日發布的第31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指數中,新加坡進入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位列第6位。在新交所近700家上市公司中,約40%來自新加坡境外。目前在新交所二次上市的公司超過20家。
新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謝采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新交所的政策相對比較清晰和市場化。在中概股二次上市時,新交所對發達司法管轄區(美國、香港、倫敦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市規則有互認機制。企業如果在這些地方第一上市之後,再到新加坡二次上市,新交所不會添加任何持續上市的要求,對企業是比較友善的,審批流程也較快,一般只需要二至三個月。
“在上市後,中概股也不用因爲在兩地上市而需要去符合兩套上市規則,因此可以大幅減低長期合規成本。如果中概股要選擇一個上市地來分散風險,剛好又需要一個亞洲的上市地,來接觸這邊的資源,新加坡是一個比較有優勢的地方。”謝采含說。
據新交所規則,中概股來新加坡二次上市需要滿足兩個門檻:有盈利的企業需有三年運營記錄,市值達到1.5億新幣(約7.5億元人民幣);無盈利企業市值則需要達到3億新幣(15億元人民幣)。謝采含介紹,基于這兩個上市要求,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中,超過一半可以滿足新交所二次上市條件。
中概股赴新交所二次上市,除了尋求多一個上市地之外,通常亦有拓展東盟市場的需求。
上市當天,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表示,在新加坡上市對蔚來全球業務發展計劃意義重大。蔚來也將借助新加坡的國際經濟與科技中心的優勢,與新加坡本地科研機構展開深度合作,在新加坡建立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研發中心,進一步完善蔚來的全球研發與業務布局。
陳慶透露,有意來新交所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也是爲了拓展東盟及國際市場,看中新加坡的橋頭堡定位,能幫助這些企業把業務帶到一個更大市場,以及找到更合適的戰略投資人。
圖片來源:新交所
十字路口下,中概股回流大抉擇
中概股回流,在港上市仍爲多數選擇。
自2018年起,香港開始爲迎接中概股回歸鋪平了道路。2018年港交所修改《主板上市規則》,允許已在境外上市的大中華區創新企業到香港二次上市;之後又接納同股不同權形式的二次上市等。2022年1月新修訂後生效的《主板上市規則》,進一步放寬和降低了二次上市門檻,拓寬雙重主要上市接納度,以及接納第一上市地轉換。
據港交所及wind數據,目前已有27家中概股以不同形式回歸港股,分別爲16家二次上市,6家雙重上市,以及5家私有化退市後上市。就在5月11日,貝殼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爲首家在上市時以介紹方式+雙重主要上市回港的中概股。
中金公司梳理了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最終篩選出共42家公司或將在未來3-5年內滿足二次上市條件回歸港股。
更多中概股已在回歸途中。金融壹賬通于2月底向港交所遞交申請,擬通過介紹方式申請在港上市。金融壹賬通相關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一切按照計劃有序推進中。
如今,蔚來在新加坡二次上市,爲中概股回流增加了一條新路徑。在爭奪中概股中,亞洲地區兩大交易所的競逐已拉開序幕。
今年2月,中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也爲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備,將允許沒有不同投票權架構並屬非創新産業的公司在港第二上市,並給予雙重主要上市的發行人更大靈活性。
在陳慶看來,所謂中概股回流,是指回主戰場,即回到對中概股比較熟悉,對其後市發展有信心的國內市場或亞洲市場。很多中概股回流,也想把業務輻射到東盟。中概股回流上市,不僅是爲了對抗風險和融資,也是爲了布局發展新的業務,這將成爲中概股回流的一大趨勢。
兩大交易所競逐,各有優勢。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顔招駿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香港面對向中國內地市場,同時也有大量內資及外資參與,軟硬件配套完善。中概股在港交所作雙重上市,則有條件被納入港股通目標,將更好地反映公司實際價值。中概股應該是率先選擇在香港上市,其次才是新加坡,但兩地也是各自發揮優勢,對上市公司也是雙贏局面。
談及與港交所競爭,謝采含認爲,新交所二次上市的監管框架比較市場化,效率也有明顯優勢,也具有國際化的戰略投資人,偏向長線投資,對公司後續的再融資力度支持較大。
陳慶也表示,新經濟企業選擇在新加坡二次上市,可以實現一個雙重收益;新交所是亞洲最重要的外彙和外彙衍生品交易平台,接受新幣、英鎊、美金、離岸人民幣和歐元計價的股票交易,近兩年彙率風險較大,這對企業和投資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抗風險點;來新交所二次上市的總體成本比較合理,還能夠獲得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提供的上市獎勵。
“新加坡沒有對外彙與資金流設有限制,無論是發行新股,或是出售老股,資金都可以自由進出,而上市條件較爲簡單寬松。”顔招駿指出,不過,新加坡股市交投量大約僅香港股市的十分之一左右。
市場亦關注以新交所市場的流動性,是否可以接納大型中概股二次上市。對此,謝采含回應稱,新交所近幾年成功引入40多個做市商,覆蓋了將近100%的市場,對提高整體交易量的幫助非常大,明顯改善了中大型股票的流動性;新交所也在不斷吸引歐美地區國際投資人,以及東南亞地區家族信托,鞏固投資人群體,引入更多的資金,帶動市場的流動性。
雖說中概股被迫在美退市尚未成定局,但若最終退市,在其他資本市場二次上市的公司,其上市地位會受主要上市地影響。目前已有中概股尋求意外風險下的“安全墊”,哔哩哔哩日前公告稱,將其香港第二上市地位轉換爲主要上市,成爲自願轉換上市地位的首家中概股。
“企業無須太擔心,新加坡整個合規框架不會有太多變化。因爲從一開始,我們就只與規則比較相近的市場互認,企業從第二上市轉爲第一上市,應該也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該走的流程,還是得走,上市申請還是要遞交,只是審核起來會比較快、比較方便。”謝采含表示,即便企業把香港改成第一上市地,也可以在新交所保持二次上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