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重建局)
作者 侯佩瑜
新加坡未來50年的居住環境將會是什麽樣子?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經過長達一年時間向1萬5000名公衆尋求意見後,舉辦我國未來50年的長期規劃檢討展覽,給國人呈現我國未來的居住、工作環境、休閑娛樂好去處和出行等,將會是怎樣一個景象,讓大家期待感十足。
市建局指出,這些土地計劃都是根據我國面對的未來趨勢和挑戰,以及新加坡人的期許和想法制定的。
以下是長期土地計劃中的七大亮點:
1、更具包容性的市鎮,組屋和私宅建在同區
市建局表示,爲打造更具包容性的市鎮,政府將計劃在更多的市鎮和住宅區,同時建有組屋和私宅。
例如,在東海岸公園附近的碧灣(Bayshore)住宅區,將會同時建有組屋和私宅,配備完善的設施和休閑等。
而在四美,樟宜路上段地鐵站附近的地區也會興建更多組屋和設施,與現有的私宅區相結合。
據市建局的規劃,濱海東、濱海南、實裏達下段以及位于義順的真查魯(Chencharu)等地區將會建造新住宅區。
現有市鎮的一些地區如三巴旺北、兀蘭北和盛港西也會打造新住宅區。
(市區重建局)
2、未來組屋內部格局或能客制化
國家發展部長李智陞昨天受訪時說:
“冠病疫情期間,許多人發現住家既是他們的工作場所,同時也是教室,是托兒所。”
雖然我國如今已進入後疫情時代,但疫中學習到的許多經驗和教訓都很有價值,比如要確保住屋具韌性。
爲應對人口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以及不可預見的需求,如疫後轉向混合工作模式的趨勢,當局正在研究,讓組屋在設計和內部格局方面,變得更靈活、能夠客制化。
譬如,一些人更重視有更大空間可充作辦公室;另一些人則傾向于開放式空間,希望廚房、餐廳和客廳之間少一些牆壁。
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組屋格局的需求也可能會不同。年輕夫妻可能想要更寬敞的客廳,以便與朋友聚會,但育有年幼孩子的家庭可能更喜歡較大的兒童臥室等。
更寬敞的客廳。(市區重建局)
較大的兒童臥室。(市區重建局)
3、市中心和工業區將有更多非商業和非工業用途
爲了節省用地,我國的工業區今後將盡可能采用“縱向分區”(vertical zoning)。同座建築裏,低樓層可能用于進行無汙染工業活動,中間樓層是上班族共享的辦公空間,高樓層則作爲住房用途。
哥南亞逸(Kolam Ayer)和義順工業區將被重新發展,注入非工業用途,如共享的辦公空間,爲新的商業模式提供更多的靈活性。
這些年來,政府推行了白色地段和企業發展區等概念,確保土地規劃方案與時俱進。企業發展區允許主要發展商根據不同的需求,靈活調整土地用途,讓工業空間與商店和辦公樓等更緊密結合。
其他有潛力的商業白色區域包括緯壹科技城、巴西班讓發電站、大成、裕廊湖區和樟宜商業園區,這些區域的産業主要是生物醫藥、科技和電子業等。
靈活工作安排也將讓辦公空間需求減少。當局考慮將一些商業用地的租期縮短至15至30年,以便讓我國在更短的周期內更新其土地使用,並支持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趨勢。
另外,市建局也在研究如何運用科技改善工業工序,以及減少對環境造成的汙染。那麽雲廚房或物流配送中心等行業能夠變得更清潔,能設立在離住宅區更近的地方,這將能減少通勤時間,也更方便居民使用這些服務。
政府也探討打造更多地下庫房,可用來儲存貨物或材料,甚至容納自動化工業設施。地下庫房可通過地下物流系統連接起來,有效地運輸貨物,減少路面交通。
4、五條各具特色的“保留情感廊道”
市區重建局劃定五條各具特色的“保留情感廊道”(Identity Corridor),沿著爲人熟知的路線或曆史悠久的主幹道劃定,將沿途獨特的景觀、豐富曆史或別樣體驗的地方串聯起來。
“保留情感廊道”,這個名字是不是特別深情?
它們是:
環繞市中心的內環路線
向東西南北延伸的東部曆史路線
鐵道走廊路線
南部山脊及海岸路線
湯申—加冷路線
一個值得期待的項目是芽籠士乃文化區。
政府計劃在如切大廈前增建一個廣場、標志性拱門及腳踏車道,讓芽籠士乃巴刹周圍地區煥發活力。
當局也將研究如何改進芽籠路和樟宜路的人行道和腳踏車道,鼓勵更多人步行和騎車,探索沿途的鄰裏。
5、重新規劃“長島”計劃
圖爲我國東南部海岸線。(聯合早報)
“長島”(Long Island)計劃在1991年概念總藍圖(Concept Plan,長期規劃的前身)中首次提出,當時的計劃是將它發展爲另一個靠海的住宅區,結合沿海公園和休閑空間。
如今,政府考慮結合這項未來填海工程和海岸保護措施,可能方案包括在“長島”建造一個新蓄水池,提高我國防洪和水供韌性。
蓄水池旁也可打造河漫灘(floodplain),像碧山—宏茂橋公園那樣,在遇上暴雨時降低淹水風險。
6、四條新的生態綠道和三座新的公園
即將發展成商業和住宅混合用途的美通弄,也將在卡迪生態綠道內開發。(海峽時報)
國家公園局根據對全島生態概況剖析的結果,找出四條新的生態綠道,它們分別位于卡迪(Khatib)、克蘭芝、林厝港和實裏達。
卡迪生態綠道將率先建成將率先建成,生態概況剖析發現,卡迪一帶的中央集水區自然保護區和卡迪蒙蘇自然公園是孕育本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棲息地,兩者之間的實裏達下段蓄水池提供了銜接這兩大棲息地的生態綠道。
新的卡迪自然綠道由生態綠道內的公園、公園連道和步道等組成,涵蓋春葉(Springleaf)、太戈爾(Tagore)、美通弄(Miltonia Close)以及沿著實裏達下段蓄水池的林地,也包括現有的春葉自然公園。
爲方便野生動物穿行,公園局將在卡迪自然綠道開辟多三座公園,它們分別是義順自然公園、美通弄自然公園、實裏達下段蓄水池公園。
其中,義順自然公園涵蓋稀有的淡水沼澤森林棲息地,占地10至15公頃,預計與春葉區內日後的混合用途發展項目同時建成。
占地6.4公頃的美通弄自然公園則會保留一條自然溪流以及河岸棲息地等,同時有助保育重要的海岸動植物,預計配合日後的組屋項目建成。
實裏達下段蓄水池公園也將擴建16.5公頃的面積,那一帶的胡姬鄉村俱樂部在2030年後歸還給政府時,當局會再探討修複濱水區的棲息地。
加上未建成的卡迪蒙蘇自然公園和坎貝拉公園,卡迪及周邊地區將增設逾90公頃綠地。總體上,卡迪自然綠道將覆蓋150公頃的公園和80公裏的步道,居民可輕易通往各處綠地。
7、在巴耶利峇空軍基地打造新鎮
2012年的全國跑道騎腳踏車與滑輪賽在巴耶利峇空軍基地的跑道上進行。(海峽時報)
巴耶利峇空軍基地將在2030年搬遷至樟宜東,騰出約800公頃土地,是大巴窯市鎮的五倍,重新發展爲新鎮,從零開始設計工作場所和市鎮,以便更好地迎合遠程辦公和未來工業需求。
建議包括開發一個將巴耶利峇空軍基地作爲前國際機場的曆史遺産區,將其中現有的基礎設施,如航站樓、控制塔、機庫、跑道等其他曆史建築進行保留和適應性再利用。
例如機庫有很高的天花板,且幾乎沒有柱子,因此可非常靈活地進行各類活動,如轉換爲共享辦公空間、活動場地,或是讓起步公司入駐。
另外,也有建議鄰裏只允許使用無人駕駛車輛和活躍通勤工具,打造以人爲本的通勤網絡。
我國每隔10年檢討長期土地規劃,市建局會不斷完善規劃原則與策略,確保與時俱進。
這是蟻粉向往的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