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鳴專欄】
父母的嘴,決定孩子的路
原創作者|一鳴
01
父母言語是無形的刀,一旦被刺會傷及生命
昨天看了一個視頻,心情非常沉重。
在泰國的一家超市內,父親經常因爲看不慣兒子的種種行爲而大發脾氣。
有一天,父親看著兒子什麽都不做,而是一直在玩遊戲,便憤怒地跟孩子說道:“有種你就別活了!”隨後把槍上膛,放在了兒子面前,轉身離開。
他以爲,孩子會像以前繼續“慫”,繼續“孬”,繼續“蔫不拉叽”。
但他萬萬沒想到,孩子毫不猶豫地拿起了槍,對准自己的太陽穴扣動了扳機。
父親聽見槍聲,回頭看見趴在櫃台上的兒子,以爲是在裝死,不僅不驚痛,而且更暴怒,上去對著兒子腦袋又是一巴掌。
兒子的屍體被他一拍便滾到了地上。
父親這才明白,孩子沒裝而是死了。
瞬間,這個暴戾的男人如被電擊,當即癱倒在地,心痛如絞,嘶吼嚎哭。
你或許以爲這孩子年紀輕輕就漠視生命,可你不知道的是,父親每天的明嘲暗諷,隨意挖苦,在他的心裏承載了太久。直到崩潰,選擇了“聽從”父親的話而草草結束了鮮活年輕的生命。
據心理學家調查顯示,很多有心理障礙的人,都是由于年幼時受過言語刺激所致,而這種言語刺激之所以威力巨大,恰恰是由于出自最親的人口中。
文友張瑜講過一件事:
疫情之前,她帶孩子去一個生意非常火爆的遊樂園玩,由于排隊時間長,孩子有點不耐煩,不停在旁邊問她:“媽媽,什麽時候,輪到我們?”
還沒等自己回答,突然聽到很響亮的哭聲。
接著,就聽到一個男人罵罵咧咧的聲音:“我孩子這麽矮,怎麽就超高了,這個破項目,我們不玩了,走走走。”
這時,一個身材高大的男子,一邊拉著孩子,一邊往外走。
但是,孩子一邊哭一邊乞求他:“爸爸就幫我補一張票,我真的很想玩。”
那位爸爸扭頭就推了孩子一把:“你要玩,你自己去求那個阿姨,我是不會給你買票的。”
孩子抹著淚,委屈地走了,不知道孩子的心裏該有多難過。
快輪到他們了,站在她前面的也是一對父子。
孩子往量身高的地方一站,他爸爸就笑眯眯地對他說:“你看,你又長高了,這是你第一次買票進遊樂園,這張票就當成送給你的禮物吧!”
說著,他快速地買了票,然後和孩子一同進去了。
聽了這位爸爸的話,如沐春風。
因爲父親的不同態度,倆孩子這一天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
《小王子》裏有一句告誡:話語是所有誤會的根源。
父母日常的言語,決定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想要描繪出最美的圖畫。這需要父母的智慧、理性的指導,而非隨意釋放自己的情緒。
02
父母待人的言語,決定孩子的人際關系
蔡康永在《痛快日記》裏描寫了一段他父親待人接物周到的細枝末節:
他爸爸請客時,會把每個賓客當成主角,盡最大的努力把賓客逗開心,讓客人舒服快樂。
他在書裏說,蔡爸爸講的笑話,百分之九十是在請客的飯桌上講的。因爲他覺得身爲主人,好好跟賓客們聊天,讓他們開心,就是最基本的禮數,也是最基本的修養。
能讓客人賓至如歸,他內心也覺得很享受,這也是發自內心的好客之道。無論多熟悉的朋友,周到對待,才能友誼永固。
書中另外一個突出蔡爸爸有修養的細節是,他很會爲客人點菜,不會爲了擺闊,而一味的點些海參、鮑魚、排翅。他會很誠心誠意地爲大家挑選獨特的美食。
比如他點菜會按照季節的變化而點,扁尖新鮮就點扁尖,蟹剛剛好就點蟹,葷素節奏完美搭配,因此他爸爸請客總是能帶給朋友們獨家樂趣。
這就是蔡康永爸爸的待人之道,細心周到,把客人的體驗感放在第一位,盡心盡意地把每位朋友都照顧熨貼,自己也問心無愧,心情舒暢。
如果一個做主的人,懂得調整自己的心態,學會把“以賓客的樂趣爲樂趣”,這是待人接物的最高層級,也是主人的修養體現。
蔡爸爸過世以後,朋友們都盛贊他的好修養,願意提攜他的子女後輩,可見周到的待人接物爲他攢下好人緣,甚至爲蔡康永積累了不少人脈。
03
父母對孩子的言語,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愛抱怨的父母,往往認爲,自己人生的不夠完整,不夠好,原因都在于生活的負重或孩子的不懂事。
可父母的幸福感,不應該全部來自子女或對生活的付出。
Papi醬曾在一次采訪中說:
“我們這代孩子,從小聽得最多的就是“我一切都是爲了你而活”、“爸爸媽媽砸鍋賣鐵也要如何如何”“如果當初不是爲了你,我們會怎樣怎樣”……“
Papi醬坦言,雖然知道父母初衷是爲了激勵我,但我只有負罪感。我會認爲,父母人生中最糟糕的部分,都是我造成。
父母好好愛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追求,孩子才會沒有負擔,心無旁骛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而養兒育女,不是負擔,更不是一種愛的單向傾斜,而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灌溉和滋養。
那個越來越沉默,越來越畏縮,越來越不快樂的孩子,是從他成爲父母口中的“抱怨”開始的。
愛孩子,就要讓他知道:他,不是父母包袱,而是父母更好生活的動力。
聽說過一句話:你認爲孩子是什麽樣,他就一定會成爲你說的樣子!
心理學家科胡特也說過:“一個功能良好的心理結構,最重要的來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別是他們以不帶敵意的堅決和不含誘惑的深情去回應孩子需求的能力。”
父母的嘴,是朵花,也是把劍,既能爲孩子的路鋪滿香花,也能讓孩子的路紮滿荊棘。父母的嘴,決定孩子未來的路。
(本文爲一鳴原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