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新加坡總統哈莉瑪近日宣布,爲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全新20元鈔票。據介紹,紀念鈔的正面印有新加坡首任總統尤索夫伊薩的肖像,鈔票背面則向8位曾對新加坡社會做出顯著貢獻的代表人物致敬。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有3張華人面孔。他們是爲推動新加坡華文教育不遺余力的華教先驅陳嘉庚、被譽爲新加坡特蕾莎修女的許哲(Teresa Hsu Chih)以及新加坡傑出女教育家王惠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全新20元鈔票。鈔票的背面向8位曾對新加坡社會做出顯著貢獻的代表人物致敬。(圖片來源: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官網)
做出顯著貢獻 3位華人登上紀念鈔
中國僑網報道,爲紀念新加坡開埠200周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10日正式推出20元紀念鈔。新加坡總統哈莉瑪表示,推出小面額紀念鈔是希望能讓更多新加坡人共同擁有新鈔票,讓開埠200周年的紀念更具意義。
小小一張紀念鈔,包含的內涵卻非常豐富。紀念鈔正面印有新加坡首任總統尤索夫伊薩的肖像,肖像旁是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鈔票背面則向8位曾對新加坡社會做出顯著貢獻的代表人物致敬,8人的肖像下流淌著新加坡河,河水從右邊淳樸的碼頭流到左邊變成繁華的市區,象征著新加坡過去200年從漁村、碼頭不斷發展成現在先進的商業與金融樞紐。
紀念鈔設計者表示,這是首次有8名已故社會傑出人士一起出現在新加坡鈔票上,這8位先賢過去200年在不同階段、不同領域各自爲現代新加坡奠下根基。
而值得一提的是,這其中有3位華人面孔。他們是爲推動新加坡華文教育不遺余力的華教先驅陳嘉庚、被譽爲新加坡特蕾莎修女的許哲(Teresa Hsu Chih)以及新加坡傑出女教育家王惠卿。
陳嘉庚的孫女陳佩儀表示:“爺爺堅韌不拔的態度和遠大的眼光給人很深刻的印象,他奉獻巨大的財富興建學校,不只是在新加坡,在中國也這麽做,曆史學家說他興建超過100所學校。”
這些華人爲何受到如此推崇?他們曾經曆過哪些風雲曆史?留下了哪些傳奇故事?
陳嘉庚:華僑旗幟,民族光輝
2015年8月13日,福建博物院與陳嘉庚紀念館聯合展出《烽火弦歌》——集美學校抗戰內遷曆史展。(資料圖/中新社)
1874年10月21日,陳嘉庚出生在閩南的小漁村,而後創業于東南亞成爲“橡膠大王”。陳嘉庚一生傳奇,奉行“國家之富強,全在于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于教育”的理念,在各地創辦和資助學校達118所。
1911年,陳嘉庚先後在故鄉創辦了集美小學、集美中學、師範、水産、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福建省最早的綜合性大學——廈門大學。
1955年,陳嘉庚設立“新加坡、香港基金”,將他在新加坡的資産全部增添爲教育基金,指定爲集美學校經費。當他1958年患病住院時,立遺囑將他余款、利息及今後捐款的各項收入,都作爲集美學校教育基金。陳嘉庚逝世後,其在中國國內334萬元人民幣的存款均由政府用于教育與公益事業,他的後代未取分文。
陳嘉庚也不遺余力支援中國抗戰事業。抗戰爆發後,陳嘉庚被公推爲“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主席,東南亞華僑在他的號召下,爲抗戰出錢出力。
1939年至1942年間,3200多名華人子弟受陳嘉庚感召,放棄了優越生活,從東南亞各國回到中國,在新開辟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所急需的戰略物資,爲抗戰勝利作出巨大貢獻。
現而今,陳嘉庚精神已經傳播到世界各地。以他名字命名的嘉庚星、嘉庚水母、嘉庚路、“嘉庚號”科考船、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嘉庚樓……無不折射出世人對他的景仰與懷念。
許哲:被譽爲新加坡的“特蕾莎修女”
許哲于1898年出生于廣東汕頭。在漫長的人生中,她曾在中國香港、英國、南美洲生活與工作,在國際義工組織擔任護士(圖片來源:馬來西亞《光明日報》)
許哲漫長的人生中,曾在中國香港、英國、南美洲生活與工作,在國際義工組織擔任護士。
她于1963年前往新加坡,兩年後她設立了專爲老弱和孤苦病人而設的福利養老院,義務收容了當地250位貧病老人。“我小時候在汕頭的家鄉,透過家裏的窗戶,看到外面許多的乞丐。一些人殘廢了不能走路,另一些人坐在街上哭喊著求助。我的心在哭泣。我說人不該這樣活著,我告訴自己長大後有錢了我要給這些窮人。”
在志願者的協助下,許哲還成立了“心連心”服務組織,給生病的老人分發食物和錢。83歲時,許哲卸下養老院的工作後,私下負擔起照顧27名老人的責任。在105歲高齡時,她還千裏迢迢到柬埔寨山區,把糧食和日用品分發給那裏的村民。
她認爲,助人不應分種族、國家和宗教,大家應視人如己、視天下如一家。
王惠卿:極具開拓精神的女教育家
王惠卿于1918年出生于新加坡,父母爲福建福州人。她被廣泛認爲是具有前瞻性和開拓性的新加坡教育家、教師培訓學院(TTC)的第一位女校長、教育學院(現爲新加坡國家教育學院)的創始主任。
王惠卿曾獲得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獎學金及教育博士學位。1963年在吉隆坡新成立的姐妹校區開設教育學院。1969年回到新加坡,並加入教育部擔任研究主任。1973年成立教育學院(IE),並被任命爲首任主任。
在太空中,有一顆被命名爲“嘉庚星”的行星
另據《福建日報》微信公號報道,說到陳嘉庚,很多人首先想到他創辦了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實際上,嘉庚先生的貢獻和影響遠不僅僅局限于集美和廈門,在中國乃至世界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陳嘉庚或嘉庚精神影響的深刻的印記,甚至在太空中,都有一顆被命名爲“嘉庚星”的行星。以他名字命名的嘉庚星、嘉庚水母、嘉庚路、嘉庚公園、“嘉庚號”科考船、嘉庚路、嘉庚公園等,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嘉庚樓等,無不折射出世人對他的景仰與懷念。
在海外,嘉庚先生更多地以“Tan Kah Kee”,即“陳嘉庚”的廈門話讀音爲人熟知,比如新加坡的“陳嘉庚地鐵站”,或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陳嘉庚樓 ”,其英文都 以“Tan KahKee”標注,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的影響力,以這樣一種充滿“廈門味”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讓嘉庚先生的故鄉人倍感親切。
陳嘉庚或許沒機會環遊世界 但他的精神、他的後繼者做到了!
歐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歐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廈門大學英國校友會、廈門大學法國校友會。
非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非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廈大尼日利亞校友會。
大洋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大洋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廈大澳大利亞校友會、廈大墨爾本校友會、廈大新西蘭校友會等。
美洲
●公司:陳嘉庚公司曾在美洲設立直接代理商。
●校友會:集美大學加拿大校友會、北美集美校友會、廈大加拿大校友會、廈大美南校友會、廈大印第安納校友會、廈大波士頓校友會、廈大北卡校友會、廈大硅谷校友會、廈大紐約校友會、廈大華盛頓校友會等。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陳嘉庚(化學)樓,是美國著名學府中有史以來第一幢以華人命名的大樓,而這座樓是由陳嘉庚國際學會籌款命名的。
中國
北京
●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由中國僑聯首任主席陳嘉庚于1960年提出倡議,2005年7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建設,海內外僑界踴躍捐款捐物。博物館于2011年9月6日奠基,2014年10月21日建成開放,館舍選址在北京市東城區東直門內北小街。
●陳嘉庚科學獎:經國務院同意,2003年2月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正式注冊成立,先後設立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相應學科領域內獲得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在世中國公民。
陝西
●延安:陳嘉庚1939年冬發起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考察團”。南洋各地華僑籌赈機關熱烈響應,派出代表組成慰勞團。1940年春夏之際陳嘉庚先生親自率團回國,並在延安得出結論:“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廣東
●陳嘉庚紀念中學:廣州市陳嘉庚紀念中學位于廣州市荔灣區西灣路大崗元北4號,1942年在陳嘉庚的積極倡議下創辦。這所遠在嶺南的學校與集美學校有著同樣的“誠毅”校訓。
●中山大學陳嘉庚紀念堂:中山大學前身爲嶺南大學。陳嘉庚先生捐資興建的嶺南大學附屬小學禮堂,于1919年6月落成。爲紀念陳嘉庚先生對教育事業所做的貢獻,將該禮堂命名爲“陳嘉庚堂”。
雲南
●騰沖:雲南華僑博物館。
●昆明: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南僑機工是指抗日戰爭時期,東南亞各國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回國抗日機工服務團”。當時他們肩負800萬南洋華僑的重托,告別家人、回到祖國,在滇緬公路當起了抗日運輸隊的尖兵,爲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
●雲南省芒市城郊:南洋華僑機工紀念碑。
海南
●海口:南僑機工聯誼會、南僑機工廣場。
廣西
●南甯:南僑機工聯誼會。
四川
●四川梓潼縣文昌中學:2008年“5·12”特大地震發生後,廈門市民捐款爲四川綿陽梓潼文昌中學重建教學樓,這棟教學樓取名爲“嘉庚樓”。
青海
●玉樹市第二完全小學:作爲玉樹地震災區災後重建的重要項目,玉樹市第二完全小學的三棟連體教學樓目前已建成投用。建設這座教學樓使用了廈門人民捐獻的愛心款,其中一座教學樓根據廈門人民的意願命名爲“嘉庚樓”。
香港
●校友會:廈門大學旅港校友會、廈門大學澳門校友會、香港集美校友會、集美航海香港校友會、香港集美中學校友會、集美僑校香港校友會、集美僑校香港同學會
●集友銀行:1947年在香港注冊成立。1989年香港集友銀行股東捐贈560萬港元設立“集友陳嘉庚教育基金”。
●香港陳嘉庚國際學會:1992年在香港成立的陳嘉庚國際學會,擁有超過70位世界級的教授學者爲會員,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甯、丁肇中等。該學會于1995年遷到新加坡。學會還籌款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建了一座陳嘉庚樓。
澳門
●校友會:澳門廈大醫學院醫學會、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僑校)澳門校友會。
台灣
●校友會:廈門大學台灣校友會、廈門大學金門校友會。
福建
●鷹廈鐵路:鷹廈鐵路北起江西鷹潭,南至廈門,全長694千米,是福建省第一條出省鐵路通道,由嘉庚先生提議修建。工程于1955年2月動工,1957年4月12日全線正式通車。
泉州
●華僑大學陳嘉庚紀念堂:爲了紀念陳嘉庚先生, 1961年10月,全國僑聯發起書面意見,倡議由華僑捐資在泉州華僑大學建立一座陳嘉庚先生紀念堂。
●泉州六中:泉州六中創建于1916年,據說,陳嘉庚在1925年獲悉泉州六中生存困難後,于次年1月開始捐資扶助六中。
●安溪、南安: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集美學校處在敵人的炮火威脅之下。爲確保師生安全,集美學校所屬師範、中學、商業、農林和水産航海學校被迫穿越戰火、輾轉遷徙到安溪、大田和南安等地堅持辦學。
三明
●大田第二集美學村:因抗戰爆發、廈門失陷,集美學校被迫內遷,1939年1月,集美職業聯合學校下轄的水産航海、商業、農林等三所中專學校14個班614名師生遷到三明大田縣,直到1946年集美學校遷回廈門,前後經曆八年。
漳州
●漳州:廈門大學漳州校區位于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校區于2003年9月投入使用,主要建築延續思明校區嘉庚建築風格,中西合璧、恢宏大氣。
龍岩
●長汀:抗日戰爭爆發不久,1937年底,廈門大學內遷山城長汀辦學,廈大遷汀的8年期間,盡管戰時物質條件極差,長汀人民仍從各方盡力支持。
廈門
●廈門大學:由嘉庚先生于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被譽爲“南方之強”。
●華僑博物院:華僑博物院位于思明區思明南路,1956年由著名僑領陳嘉庚先生倡辦,1959年落成開放。
●高集海堤、集杏海堤:在陳嘉庚的提議下,兩條由集美到廈門島的海堤——高集海堤和集杏海堤相繼建成,打開了連接廈門島內外的跨海通道。
●同安汽車站:同安汽車站前身——同美公司于1920年在新加坡發起創辦,陳嘉庚是發起人之一,之後修建了20公裏的同美公路,公司經營同安到集美的汽車客運業務。
●古龍醬油廠: 1913年陳嘉庚將制作罐頭的機器設備折價入股淘化大同公司正在籌辦的罐頭公司,開辦大同食品罐頭廠。大同食品罐頭廠即是現今的古龍食品有限公司的前身。
●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陳嘉庚先生創辦于1920年的集美學校水産科,現位于翔安區。
●翔安區同民醫院 :翔安區同民醫院,即廈門市第五醫院,由嘉庚先生于1947年倡建,是一所三級綜合醫院。
●翔安一中: 1945年8月由陳嘉庚先生所創辦,校名原爲“集美初級中學馬巷校舍”,2005年2月更名爲“廈門市翔安第一中學”位于翔安區馬巷鎮。
●同安一中:同安一中的前身是同安縣立初級中學,是1940年秋到1941年春在陳嘉庚先生倡導下創辦的。
●集美學校:1913年,嘉庚先生回到故鄉集美捐資助學,先後創辦集美小學、師範、中學、水産、航海等校,後來,人們把這些學校統稱爲“集美學校”,集美學村也由此誕生。
●集美大學新校區:1994年,在嘉庚先生創辦的原集美航海學院、廈門水産學院等學校的基礎上合並組建了集美大學。集美大學新校區繼承了嘉庚建築風格,入選新中國成立60周年“百項經典暨精品工程”。
●敬賢公園:敬賢公園位于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大門正對面,是爲紀念陳敬賢建設而成的休閑公園。陳敬賢是陳嘉庚的胞弟、興辦教育的助手,也是集美學校的“二校主”。
●嘉庚路:嘉庚路西起集美學村大門,東與大社路銜接,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當年陳嘉庚回國定居家鄉,在建設集美學校的同時,他也對家鄉的道路設施進行改善,嘉庚路就是在那時開辟的。
●鳌園:集美鳌園景區是國家4A級景區,景區由陳嘉庚紀念館、嘉庚文化廣場、嘉庚公園、鳌園、陳嘉庚先生故居、歸來園、歸來堂等7個景點組成。今年3月30日,包括7個景點在內的集美鳌園景區正式免費。
●陳嘉庚紀念館:陳嘉庚紀念館于2008年10月21日開館,屬于鳌園景區的一部分,建築主體秉承嘉庚建築風格,是陳嘉庚文物資料的主要收藏展示機構,最珍貴的是陳嘉庚的《南僑回憶錄》手稿。
●龍舟池: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廈門海灘上築堤圍墾外、中、內三池,外池俗稱“龍舟池”也就是現在的集美龍舟池。當年,嘉庚先生在龍舟池親自籌劃和組織龍舟賽,這一傳統賽事延續到了今天,並升格爲海峽兩岸龍舟文化節。
●集美新城:爲了更好地推動廈門的跨島發展,2010年2月,我市首個崛起的島外新城——集美新城在杏林灣畔破土動工,新城的建設過程中也融入了“嘉庚”元素:不僅集美新城的公建群沿襲了嘉庚建築風格,新城的不少地名也與嘉庚有關,比如嘉庚劇院、誠毅大街、誠毅書城等。
東南亞
●校友會:集美大學新加坡校友會、廈大新加坡校友會。
●怡和軒俱樂部: 1895年成立,是新加坡曆史最悠久的華人俱樂部之一,曾領導新加坡華人社會、甚至東南亞華人社會支持辛亥革命,支持抗日,並作爲南洋華僑籌赈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的總部,陳嘉庚曾是新加坡怡和軒俱樂部總理。
●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是新加坡規模最大的商會,成立于1906年,陳嘉庚先生對該會的早期活動作出了重大貢獻。目前,新加坡中華總商會仍在發揮巨大作用。
●華僑中學(武吉知馬路):新加坡華僑中學1919年由陳嘉庚創辦,是新加坡第一所主要以中文爲教學媒介的語言。今天華僑中學已經成爲新加坡最頂尖的5所中學之一。
●陳嘉庚地鐵站: (Tan Kah Kee MRT Station)是新加坡地鐵濱海市區線上的車站。站點位于武吉知馬路和Duchess Avenue交界處。
●南僑中學(舊址在金炎路,現在在盛港新鎮):南僑中學的前身爲南僑師範學校,于1941年由陳嘉庚先生設立。
●《南洋商報》、《南僑日報》:嘉庚先生也是一位新聞報人,先後在新加坡創辦《南洋商報》《南僑日報》。值得一提的是,《南洋商報》是《聯合早報》的前身。
●新加坡福建會館:新加坡閩籍華人社團,1929年至1949年陳嘉庚任主席。
●南洋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是曆史上第一所海外華人大學。陳嘉庚回到中國大陸後,他在南洋華僑組織如福建會館中的一些職位由陳六使繼任。繼陳嘉庚先生創辦廈門大學後,陳六使在新加坡倡議辦南洋大學。
馬來西亞
●校友會:廈大馬來西亞校友會。
●廈大馬來西亞分校:簡稱廈大馬校,于2016年正式辦學,是第一所在海外設立的中國知名大學分校,位于吉隆坡。
●馬來西亞陳嘉庚紀念館: 爲了紀念陳嘉庚的豐功偉績,由馬來西亞多個華社合力籌建的“馬來西亞陳嘉庚紀念館 ”2013年10月6日在吉隆坡中華大會堂成立。
●吉隆坡廣東義山墓地:南僑機工紀念碑。
泰國
●校友會:集美學校泰國校友會、廈大泰國校友會。
緬甸
●校友會:緬甸集美校友會。
菲律賓
●校友會:廈大菲律賓校友會、菲律賓集美校友會。
印尼
●校友會:廈大印尼校友會。
●梭羅、瑪琅:1942年到1945年間,爲了躲避日本帝國主義的迫害,陳嘉庚先生曾在印度尼西亞度過了長達三年半的避難生涯,先後到達梭羅、瑪琅,寫就了生平最重要的著作——《南僑回憶錄》。
(在亞洲範圍內,廈大還在日本創立了廈大校友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