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 “十四五”開局之年,伴隨促進共同富裕這一重大戰略任務部署漸次展開,海內外對這一話題的關注度持續升溫。
讓人民群衆過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
踏上新征程,進入新階段。共同富裕有了更新、更深的時代內涵——
“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要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治國之道,富民爲始。向著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奮進,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曆史征程中,中國共産黨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爲何這個時候把推動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向著更長遠的目標謀劃共同富裕,並提出重大舉措。
這樣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有外媒評價說,曆任中國領導人始終把追求共同富裕置于努力的範圍內。然而,中國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視這一目標的實現,因爲中國從未像現在這樣有充足條件能夠承擔這一重任。
此刻的中國,已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
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邁出關鍵一步,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爲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爲地進行努力”,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
追求共同富裕,深深根植于中華文化之中。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亞曆山大·洛馬諾夫曾說,“共同富裕”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都是中國古老“大同”理念的現代闡釋。
資本主義社會生産力快速發展,但貧富兩極分化也不斷加深。在揭露、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弊端的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未來社會中,“生産將以所有的人富裕爲目的”。
以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複興爲己任的中國共産黨,把共同富裕作爲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論述國家富強時就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
改革開放後,在總結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我們黨深刻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打破傳統體制束縛,允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推動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努力解決群衆的生産生活困難,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012年11月15日,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宣示。
初心永恒,承諾如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曆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曆史性變革,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爲新發展階段推動共同富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天的中國,綜合實力跨越式崛起,已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躍升至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內生産總值、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分別突破100萬億元和1萬美元;
今天的中國,民生福祉不斷增進,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49年的49.7元增長到2020年的3.2萬元,實現了從低收入國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曆史性跨越,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目前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
……
船穩當奮楫,風好正揚帆。
“現在,已經到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曆史階段。”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這次重要會議指出:我們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爲爲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不斷夯實黨長期執政基礎。
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關系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
黨的十八大特別是十九屆五中全會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重大部署,全面深刻、開創性回答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爲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放眼全球發展大勢,立足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紮實推動共同富裕這一重大戰略舉措,具有深遠的時代意義——
當前全球收入不平等問題突出,一些國家貧富分化,中産階層塌陷,導致社會撕裂、政治極化、民粹主義泛濫,教訓十分深刻!我國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實現社會和諧安定。
要防止社會階層固化,暢通向上流動通道,給更多人創造致富機會,形成人人參與的發展環境,避免“內卷”“躺平”——這個重大論斷振聾發聩、直抵人心。
“在過去15到20年裏,已在全球造成了規模巨大的不平等。”新加坡星展集團執行總裁高博德前不久表示,中國“將注意力放在共同富裕之上,放在如何照顧金字塔底層人群,現在采取行動正是時候”。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題中之義。
“我們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這個基礎上,要繼續把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兩件事情辦好,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逐步縮小分配差距,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說。
中國社科院院長謝伏瞻說,中國實現共同富裕將徹底改寫人類社會高收入國家的版圖,在整體上極大提升人類福祉,爲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積極貢獻。同時也將爲其他發展中國家推動共同富裕、實現現代化提供全新選擇。
如何全面准確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時、同步、同等富裕?是不是搞平均主義、劫富濟貧?……一段時間以來,關于共同富裕的討論較多,社會上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觀點。
到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我們說的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指出。
共同富裕,不僅是社會發展概念,更是一場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爲標志的社會變革。
雖然中國經濟已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必須清醒認識到,受地域、城鄉間資源禀賦等國情所致,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
以地區爲例,2020年北京市人均GDP超過16萬元人民幣,是甘肅省人均GDP的4倍多;即便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浙江,差異性依然存在,很多人可能難以想象,這裏直到去年底才實現“縣縣通高速”……
與發展階段伴生的“成長煩惱”同樣存在。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進城農民工仍然面臨住房、教育、戶籍等難題;一些地區和城市已基本完成發展動力轉換,一些地區卻仍困于傳統發展模式,活力不足、人口外流;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仍存在較大城鄉區域差距……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有力推動了經濟發展,也對就業和收入分配帶來深刻影響,包括一些負面影響,也需要有效應對和解決。
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決不能允許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決不能在富的人和窮的人之間出現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共同富裕,不等于平均主義,不是吃“大鍋飯”“養懶漢”,更不是“劫富濟貧”。
浙江省發改委主任、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孟剛認爲:“共同,並不意味著差距就絕對不存在了,在保證機會均等的條件下,存在一定差距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作爲探路示範、爲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範例的浙江,目前已構建起一套共同富裕目標和指標體系,制定了實施方案,堅持盡力而爲和量力而行相結合,不吊胃口、不做過頭事、不養懶漢。
當前,有個別聲音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規範平台經濟發展曲解爲打擊民營經濟;把加強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對個別演藝人員偷逃稅進行“頂格”罰款等對不合理收入甚至是非法收入的規範取締行爲,理解爲打擊高收入群體。
事實上,無論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還是推進教育“雙減”、房地産調控等對一些行業進行規範管理,都是推動相關行業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務實行動、必要之舉,不針對特定所有制企業,更不是針對特定所有制的特定企業。本質都是打造更公平市場環境,推動各種要素充分自由流動,讓企業有更廣闊發展空間、百姓有更公平機會。
強化反壟斷、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這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高度一致。
“加強規範,是爲了更加健康、更可持續、更爲長遠的發展。”韓文秀表示,整治規範互聯網平台的政策是一視同仁的,針對的是違法違規行爲,絕不是針對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這一點十分明確。
“要遏制以權力、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獲取收入,將收入獲取建立在公平競爭和要素貢獻基礎之上。這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題中應有之義。”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董煜說。
共同富裕,既是物質上富有,也是精神上富足。
促進共同富裕要處理好“富口袋”和“富腦袋”的關系。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這樣強調,要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滿足人民群衆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國慶期間,電影《長津湖》引發觀影熱潮,無數觀衆爲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感動,盛贊“今天盛世中國就是電影最好的彩蛋”,全社會充滿著愛我中華、爲國奮鬥的正能量……從百年前受奴役受壓迫,到現在可以平視世界,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由內而外的深刻變化,這就是富強的中國、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應有的面貌。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雙富裕,而不是僅僅物質上富裕而精神上空虛。”韓文秀表示。
“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思考共同富裕不能局限于經濟收入,而是要把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考慮進來。”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說,既要不斷增加經濟收入,又要確保精神是富有的、生態環境是友好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靠什麽實現共同富裕?
深秋時節,走進甘肅省臨潭縣冶力關鎮池溝村,一排排民居鱗次栉比,既有茅草房屋,也有廊檐飛角,一條小河從村子中間潺潺流過……
羊小平家就在這個村子,6年前從冶力關的山上搬下來,如今住著一棟兩層的現代化樓房。平時做農家樂,偶爾做一點小工程,一年下來有個十幾萬元的收入。
“如果不搬下來的話,將來我老得動彈不了,在回憶這一生的時候,只有山上那幾間茅草房和那彎彎曲曲的山路,而現在我的腦海裏就是整個世界。”羊小平說。
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勞智慧來創造。
當你得知一個普通中國脫貧農民的腦海裏裝著的是整個世界,任何人也不會懷疑這個民族追求富裕的發展動力!
促進共同富裕,發展依然是硬道理,高質量發展是關鍵。
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就在幾個月前,《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意見》發布,賦予浙江推動共同富裕示範探路的使命——文件名稱中也著重強調了“高質量發展”這五個字。
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雖然中國經濟已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但不少發達國家的人均GDP都在中國的3倍以上,差距依然不小。中國仍處于並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這個事實不容忽視。要在持續不斷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分好蛋糕,厚植共同富裕的基礎。
“十四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要切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更加強調質量和效益、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爲導向。
“突出科技創新、數字變革,探索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闡釋浙江如何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時這樣說,要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問題爲主攻方向,著力抓好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的重大舉措。
促進共同富裕,于國家而言,高質量發展是前提基礎和必要條件;于個人而言,共同奮鬥是根本途徑。
共同奮鬥的征程中,既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幫後富,重點鼓勵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業的致富帶頭人,充分調動企業家的積極性創造性,保護産權和知識産權,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又要弘揚勤勞致富精神,鼓勵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合法經營、創新創業創造邁向幸福美好的生活。
一批批創業者、企業家靠雙手打拼,成就自己的事業,成爲勤勞和奮鬥致富的鮮明寫照。
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40多年前還是一個普通的修鞋匠。憑著勤勞打拼、不懈奮鬥,他一手創辦的正泰集團如今已成爲世界知名企業。“與時代一起奮鬥”,正是他的座右銘。
20多年前,沒有任何經驗、半路出家的浙江女企業家毛如佳,守著初心在制椅行業長期堅守,靠著韌勁沖勁,做成了産品出口20多個國家、去年産值達6.5億元的大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並建成了中國安吉椅業博物館,打拼出一番天地。
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民營企業成長爲今天全球矚目的頂級科技企業,華爲已成爲自主創新的代名詞。奮鬥和創新正是華爲的底色。
“沒有奮鬥就不可能有未來。”華爲CEO任正非說。
“富裕”值得我們爲之奮鬥,“共同”需要我們一起爲之奮鬥。
怎樣更好推動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內涵廣泛豐富,收入分配領域改革是一把關鍵鑰匙,其動向備受各方關注。“三次分配”“橄榄型分配結構”等也迅速成爲熱詞。
進入新時代新階段,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對于保持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穩定發展大局、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意義更加凸顯。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明確提出: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准性,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榄型分配結構。
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是一個整體,互爲補充,不能割裂。
初次分配鼓勵多勞多得,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時肯定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數據等生産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
再分配通過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並提高精准性,有助于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和收入差距。針對市場自身無法解決的收入差距過大問題,政府采取一定調節手段正是國際通行做法。
“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發展階段,再分配應該成爲越來越重要的手段。”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說。
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文化、習慣等影響下,社會力量自願通過民間捐贈、慈善事業、志願行動等方式濟困扶弱的行爲,是對再分配的有益補充。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有個別聲音誇大第三次分配在分配制度中的作用,甚至把鼓勵第三次分配解讀爲“均貧富”“打土豪分田地”。這種認識是對政策的曲解甚至是錯誤。
第三次分配並不是“逼捐”通行證,且“捐”(第三次分配)並不優先于“酬”(初次分配)和“稅”(再分配)。韓文秀明確表示,第三次分配是在自願基礎上的,不是強制的,國家稅收政策要給予適當激勵,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起到改善分配結構的補充作用。
不少專家表示,當前中國在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上都存在著一定改進空間,初次分配需要進一步健全制度來保證各個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再分配制度對收入差距的調節力度有待提高;第三次分配可通過稅收調節更多發揮作用。
“‘十四五’時期,進一步控制和縮小貧富差距,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甯吉喆表示,要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通過發展經濟、辛勤勞動、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同時堅持按勞分配爲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紮實邁進。
國際經驗表明,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形成橄榄型社會分配結構,對于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十分重要。
數據顯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已由2010年的1億多人增加到2019年的4億多人,約占總人口的30%,而國際上一些國家中等收入群體比例約在50%至60%。
如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將成爲下一步促進共同富裕的一個重要目標。
“高校畢業生是有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方面”“技術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是創業致富的重要群體”“進城農民工是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來源”……
抓住重點、精准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這將是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的工作方向。
辦好這件事,等不得,也急不得
踏上新征程,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將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凝聚最大共識、開啓光明前景。
這是一個激勵全體人民團結向前的光榮使命:接續全面小康,在新發展階段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正激發著億萬中國人民勤勞奮鬥、開拓創新的豪情,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這也是一個在動態中向前發展的曆史過程:共同富裕是一個長遠目標,不可能一蹴而就,對其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要有充分估計。我國仍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必須腳踏實地、久久爲功。
“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遠。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驕傲自滿、松勁歇腳,必須乘勢而上、再接再厲、接續奮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惟因征途萬裏,所以豪情萬丈。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征程上,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是根本保障——
百年征程,中國共産黨人帶領全黨全國人民百折不撓、英勇奮鬥,建立了新中國,擺脫了千年貧困,實現了全面小康,正在走向全面發展、共同富裕的天下大道。
“推動共同富裕,最根本的保障是黨的領導。”嘉興市委書記張兵說,“作爲紅船起航地,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矢志不渝奮鬥,書寫推動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根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要求,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正在穩步推進中……
大道笃行,雖遠必至。
14億多中國人民爲實現共同富裕而不懈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前景可期,也必將爲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貢獻中國智慧!(新華社記者張旭東、安蓓、孫聞、于佳欣、王立彬、王雨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