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短租違法,65Zufang今早的報道中指出,根據URA(新加坡市建局)最新的發文,新加坡私宅少于3個月的出租,組屋少于6個月的出租屬于違法。觸犯將會面對最高20萬新幣(折合100萬人民幣)的罰款,坐牢或者兩者兼施。
原本URA打算擬定一個短租框架,讓私宅在AirBNB上出租能夠合法,但是最終因爲無法確保短租和安全這兩難問題,只能暫時擱置。同時指出:在AirBNB上租房如果能夠遵守這些框架,也會考慮之後能夠拿出來繼續探討。
新加坡什麽叫做短租
新加坡短租在沒有具體的政策規定出台之前,短租不需要簽合約。自從HDB新加坡建屋局出了具體的指標,短租在新加坡被劃定爲:私宅出租少于3個月,組屋出租少于6個月。
私宅:公寓,洋房。也就是常說的商品房。管理歸物業
組屋:新加坡政府修建的屋子。管理歸新加坡政府
不管簽不簽合約,只要私宅出租少于3個月,組屋少于6個月就都是短租。
爲什麽短租在新加坡火熱
原因只有一個:好賺錢。新加坡在沒有租房的管制政策出台之前,沒有AirBNB之前,短租大都是由二房東一首操持。因爲不簽合約,或者使用公司名義代簽合約,二房東租房的時候擡高租金謀取利益,導致租客租的時間也很短。經營短租業務的二房東一個房子除了繳納的租金還能賺取最少1000到2000新幣不等的租金。
比如今年爆出的二房東租房,把一個屋子塞了24個租客,除了把原本的居住環境變得相當糟糕,也被鄰居擔心安全問題遭到投訴。盡管已經觸犯了法律,但是仍舊很多二房東頂風作案。原因只有一個:賺錢。
圖片來源:聯合早報——租房超租達到24人被舉報
住家共享經濟模式比如A公司全球火爆,但是在新加坡這個地方卻遇到不小的挑戰。
盡管各大媒體爭相報道說是因爲短租帶來的安全隱患太多,但這不是新加坡的問題,而是全球短租業務,共享住房模式都有這個問題。新加坡只是做的比較徹底,沒有合理的解決方案之前,就不通過短租方案。
全球因爲住房欺騙問題,也導致A公司不得不加強管制,營運成本上升,但仍然避免不了案件逐年增加。
A公司共享租房業務所帶來的負面問題,管制成本高,讓人懷疑這樣的商業模式的意義是什麽?完全可以理解爲就是一個噱頭。
除了A公司共享單車也中招 共享模式就是個噱頭
其實除了租房,共享單車全球各地市場競相退出,創造了一波共享單車企業退出潮。共享車也幾乎就是成了全球各地出租車業務的升級。共享模式涉及的本質仍然不是共享免費,而是盈利。只是原本由少數企業的盈利模式變成了擴撒型的,也就是普通老百姓也來分一杯企業的羹。
賺錢≠共享
賺錢就不是共享
本質上就是一組矛盾的邏輯。最終所謂的共享,不過就是換個馬甲出租罷了。只要有“賺錢”這兩個字的,共享的模式就不可能會生存下去。
共享模式最終要表達的:
不可否認的共享經濟模式帶動了個人用戶的賺錢潮(請不要那麽高尚的說這是個創業潮,或者共享熱潮)。原本駕車的司機不能叫他師傅了,租房的事情人人都能幹了,整個摩托車也能去撈點外快。唯獨共享單車囤積了一大批自行車,幹起了和趨勢相違背的事情。
這個熱潮是讓那些閑散的資源能夠利用起來,把原本大企業幹的事情,變成人人都能做到。砍掉了企業的中層,老板自己親自“爲人民服務”。
——企業的角色不再是提供服務,而是爲老板們提供服務
一:借助互聯網,業務正有集中型變成了分散型
也就是說,今天企業靠著大筆投資,什麽都要親自做到完的時代正慢慢過去。因爲這種模式意味著創業需要大資本,強大的團隊,和與市場需求完全貼近的産品。三者缺一不可。
放開這個想法,其實發現這個市場上真正幫助企業獲取成功的,其實恰好就是那些幹著農民工的活,卻收入微博的人。比如:每日裏埋頭苦幹的程序員,像我一樣求大家關注的小編,每天駕車的出租車司機。而企業的發展賺錢,恰好就是這些人埋頭苦幹了。
比如:小米爲什麽能成功,不是因爲他有只能在台風天飛上去的豬,而是因爲MIU在論壇裏當時特別的親程序員。那些會搶小米的就是當初那批給MIU提建議優化的程序員。今天的互聯網都在搶內容,給作者補貼,而當初這些提供內容的小編在企業僅僅拿著3000到5000人民幣的薪水,還得每天絞盡腦汁。
成功的企業實際上是讓人家先成功了,自己才獲得成功。
今天的頭條,美團,滴滴,號稱挑戰BAT的TMD不就是因爲讓這些不起眼的角色賺到錢了,然後才做起來的麽?
什麽都要自己幹,工字不出頭
二:企業的角色正改變爲向用戶提供服務
企業什麽都要操刀,意味著任何業務都無法做的盡善盡美。所以企業今天的角色從“市場占有率”變成了“用戶數量”。公司有多少用戶正向消費者提供服務。而企業本身給這些用戶提供了多少便利的服務。
其實阿裏巴巴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提到,但是那時很難理解爲毛向用戶提供服務能夠賺錢。今天就非常明顯了。企業與企業之間爭搶用戶日趨嚴重,到了必須要提供補貼來搶用戶的局面。
除了補貼。其實根本的關鍵在于企業向自己用戶提供的服務是否滿足了他們的需求。淘寶大戰Ebay,把Ebay趕出去,說過:Ebay的用戶體驗太糟糕了。Ebay到今天都明白這話到底什麽意思,所以才有了亞馬遜。Ebay是個偉大的公司,因爲他開了門,做了市,培養了一批更加偉大的公司。
傳統意義上中國企業的思維總是喜歡老板說了算,從上往下。今天互聯網顛覆的,其實就是這種傳統的思維。告訴一個企業老板:你不服務好你的用戶,或者你的底層員工。用戶和員工就會跳槽,帶著自己服務的消費者一起。企業今天千萬不能提專制,甚至是一枝獨秀的宣傳模式,這在今天的互聯網和企業發展形成了矛盾關系。
《史記》中曾提到周天子親自種田教化民衆,漢文帝也曾如此。曆史不過是換了個馬甲把事情重複再重複。站的太高,離地面太遠。用戶都走遠了,還得先下來才拉的回來啊。
企業今天拼的是服務水准。技術只是草創企業的關鍵。
三:AI就是個噱頭
全球提AI,連三歲小孩子都在提AI,現代的企業不做一個機器人那就不叫搞AI。但是Google的自動車仍然因爲算法問題不能上路。
因爲服務價值是當今整個社會賺錢的基本基礎。所有的盈利都是從服務中附加那一部分算來的。教科書管這個叫做“剩余價值”。實際上確切的說,不管是産品還是服務,都是因爲有一部分的價值沒有被價格體現出來,而被企業獲取了,所以才有利潤。
AI僅僅是一個産品,本質上就是一個産品。無法成爲一個人,也就無法像人那樣提供服務。高附加值的服務是感性的。也就是只有高附加的服務才能賺到錢。去海底撈吃火鍋,那麽貴,今天把服務員全部換成機器人,誰還去?可以找一個海底撈的店試試看。原因就是,感性的東西無法被計算機模擬出來,也就無法在服務商附加,那麽企業的服務水准就會因爲依賴AI而導致服務水平下降。
何況社會的根本,AI也是變現。最終AI僅僅也只是作爲一個産品,作爲一個工具。作爲現行社會結構的一種補充。
如果把今天的TMD的用戶全部AI化,企業不再使用用戶來向消費者提供相關服務,最終消費者會舍棄這種沒有情感的東西。Google自動車的核心問題不是在算法上,而是無法處理感性選擇。如果價格一樣,消費者最終還是會選擇一個會在車裏跟他聊天的司機。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侃天侃地,很難想象沒有這個司機,坐在一個一言不發的車裏有多無聊。想想躺槍的蘋果Sari吧
人性的事情,人類是無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