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購買領土這種事要是能行得通的話,那麽彈丸小國新加坡絕對想要嘗試一下。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724.4平方公裏,人口卻達到了570萬。這樣換算下來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就達到了7868.58人/平方公裏。這是一個什麽概念呢?我國的14億人口平攤到960萬平方公裏的陸地國土上之後每平方公裏大約是140多人,也就是說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是我國的50多倍。
事實上在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僅次于中國澳門和摩納哥。事實上200年前的新加坡比今天還要小:那時的新加坡只有578平方公裏。隨著人口的增長促使新加坡不得不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緩解人地矛盾。新加坡填海造陸的曆史甚至比新加坡作爲國家的曆史更爲悠久:1819年新加坡成爲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3年後英國殖民者就開始在新加坡填海造陸。
要知道新加坡成爲獨立主權國家是在1965年8月9日之後的事。這也就是說早在新加坡成爲獨立主權國家的143年前就已開始填海造陸了,新加坡獨立後的五十多年間依然對這項事業持之以恒。經過200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填海造陸使新加坡增加了146.4平方公裏的國土面積。146.4平方公裏看起來似乎不算什麽,然而這意味著新加坡在過去的兩百年間增加了1/4左右的國土面積。
然而即使新加坡通過200年的努力增加了1/4左右的國土面積也依然無法改變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密度大這一客觀事實。盡管如今的新加坡在經濟上早已足夠富裕,可有限的國土面積導致新加坡的戰略縱深、資源儲量都極爲有限。事實上新加坡曾向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提出過購買土地的訴求,但在被馬來西亞和印尼拒絕之後只能通過填海造陸的方式來滿足自己對土地的需求。
新加坡想要向鄰國買地沒能實現,可有個國家卻靠買地把自己發展成了一個大國。1776年美利堅合衆國宣布獨立時的領土只有從大西洋沿岸到阿巴拉契亞山脈之間的特拉華、賓夕法尼亞、新澤西、佐治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灣、馬裏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弗吉尼亞、紐約、北卡羅來納、羅德島這十三個州。1783年英國在《巴黎條約》中把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送給了新生的美國。
1803年美國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從法國人手中購得215萬平方公裏的路易斯安那。1819年美國花了500萬美元從西班牙手中購得面積15萬平方公裏的佛羅裏達。1848年2月美國同墨西哥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和約》:墨西哥將北部236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割讓給美國。墨西哥因爲這次割地損失了55%的國土;美國則在這些新獲得的領土上成立了得克薩斯、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等州。
1853年南卡羅萊納州議員詹姆斯·加茲登又向當時的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提出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索諾拉、奇華華、新萊昂、科阿韋拉、塔毛利帕斯五個州以及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盡管這一提議被時任墨西哥總統桑塔安納決絕,但在美國政府的強大壓力下桑塔安納最終還是同意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2.3萬平方公裏的領土。至此今天的美墨邊界終于正式定型。
在同墨西哥交戰的同時美國的探險隊到達了位于今天美國西北部的俄勒岡地區,西進運動隨即從路易斯安娜等地向俄勒岡擴散,在這一過程中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從中西部遷移到西北部太平洋沿岸,他們當年所走過的道路就被成爲俄勒岡小道。1848年地區成立,1859年俄勒岡正式成爲美國第33個州。1867年美國又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俄國人手裏購得面積150萬平方公裏的阿拉斯加。
美國就是這樣從建國時只有大西洋沿岸十三個州8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擴張到如今橫跨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五十個州937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不含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等海外領地)。美國在獨立後的百年間就使自己的領土擴張了十多倍,從而爲美國後來的大國地位奠定了領土基礎。美國擴張領土的方式無非兩種:一種是通過戰爭的方式割占和兼並,而另一種就是所謂的“購買”。
如今美國937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中有40%左右是通過“購買”得來的。然而美國當初買地說白了就是巧取豪奪:美國吞並了夏威夷、占領了墨西哥超過一半的領土、從法國手中購買了路易斯安那、從俄國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從墨西哥手中奪走的加利福尼亞、德克薩斯等地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是買地。因爲美國其實是通過戰爭占領了這些地區,只不過在實際占領這些地區之後象征性付給了墨西哥一點錢。
這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搶奪。當年的美國能這樣赤裸裸搶奪別國土地,現在誰要想這麽幹得具備美國那樣的實力才行。如果說美國從墨西哥手中得到的土地實際上是搶奪而來,那麽從法國和俄國手中得到的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又如何解釋呢?要知道當時的美國可不是今天這樣強大的超級大國——那時羽翼未豐的美國在法國、俄國這些歐洲老牌列強面前真就是個弟弟。
其實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之所以能被美國購買是建立在法國和俄國主動放棄的前提之下。19世紀的法國和俄國可以放棄路易斯安那和阿拉斯加是因爲這兩塊地區本就不是自己的固有領土。放棄這種海外殖民地並不存在什麽壓力,否則二戰後英、法等國放棄的殖民地還少嗎?美國購買面積約215萬平方公裏的法國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可以。可如果美國要購買法國本土的土地,那麽估計連1平方公裏都買不到。
由此可見美國在那個年代能從其他列強手中買地是當時特定時代背景造成的。殖民地之于英、法、俄等歐洲列強並非固有領土——事實上這些歐洲列強是把本來屬于原住民的土地賣給了美國。這種慷他人之慨的行爲自然不存在什麽壓力,可如今還有哪個國家領導人敢幹出賣國土這種事。誰要敢這麽做不僅意味著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而且就是在下台之後還得背負千古罵名。
事實上在如今的俄羅斯民間就存在關于收複阿拉斯加的呼聲。當初沙俄的精力主要用于同英、法等國在歐洲爭霸,而遠離本土的阿拉斯加則成爲了俄國防務體系中的薄弱環節。沙皇政府再三思考後決定出售自己眼中這塊雞肋:趁著還能賣個價趕緊換點錢花,否則一旦被其他列強占了去就啥都沒了。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還可以使美國在美洲對英、法形成牽制,從而爲沙俄在歐洲的擴張爭霸提供支持。
當時的阿拉斯加還是一塊看不出有多大開發利用價值的蠻荒之地。1897年阿拉斯加發現金礦,隨後又發現了豐富的石油,不到50年美國就已經賺回了幾倍的利益。等有了飛機,阿拉斯加又成爲太平洋間航空線路的中轉站,節省了不可計數的燃料。至今阿拉斯加還爲美國提供著四分之一的天然氣,地價約值3萬億美元。美國的戰略武器很多部署在此,而導彈指向的正是這裏的原主人——俄國。
如今一部分俄羅斯對當年出賣阿拉斯加的行爲可以說是悔得腸子都青了。這不僅令俄羅斯國內興起了關于收複阿拉斯加的呼聲,而且其他國家也從俄國出賣阿拉斯加這件事上吸取了經驗教訓。如果買地這種事要是在今天還能行得通,那麽富裕的新加坡早就不是彈丸小國了,同樣以色列也不用和阿拉伯國家在半個多世紀裏進行多次戰爭了。那麽我們是不是可以就此斷言領土交易這種事在今天已完全不可能了呢?
其實領土交易這種事在今天也並不是絕對不可能,只不過這種事在今天如果要實現是必須具備一定先決條件的。瑙魯、圖瓦盧、基裏巴斯、馬爾代夫等幾個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面臨被淹沒風險的國家就計劃著向其他國家買地。這些國家大多都是彈丸之地且在國際事務中沒什麽影響力。這些國家買不買得到地對世界格局和地區局勢都沒啥影響可言。
像俄國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這種大宗土地交易在今天其實已不可能存在了。即使只是彈丸之地的交易也還得看會對地區局勢造成什麽影響:以色列、新加坡也是彈丸小國啊,可這兩個國家地處中東、馬六甲海峽這樣的戰略要地且具備一定的經濟、軍事實力。以色列、新加坡要想向鄰國買地就不可能,因爲鄰國不願看到以色列、新加坡因爲買地成功而變得更強大。
即使是瑙魯、圖瓦盧這幾個在國際上沒什麽影響力的彈丸島國向鄰國買地更多也是用來居住——這在本質上更類似于一種漸進式移民:這些國家的人民最終很可能會逐漸融入到當地國家,而不是說他們在別人的國家買塊地建立自己的新國家。事實上進入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後購買領土就已相當困難了,不過倒也並不是就完全沒有特例出現——阿曼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瓜德爾港交易就是這種典型的例子。
18世紀中期建立的阿曼賽義德王朝曾是印度洋周邊強國之一:領土包括阿拉伯半島南部,甚至廣至東非桑吉巴爾地區。賽義德·本·蘇爾坦執政時期建立了一支空前強大的海軍,先後占領了阿拉伯半島的東南部、波斯灣兩岸、伊朗南部、卑路支斯坦和革瓦杜爾、非洲東岸的桑給巴爾、蒙巴薩、馬達加斯加諸島。包括如今的瓜德爾港在內的卑路支地區就是在這時被納入阿曼版圖。
賽義德·本·蘇爾坦死後阿曼內部發生叛亂,英國也加緊了對阿曼的侵略滲透。從1870年起阿曼成爲了英國的保護國。在長期的內亂和與英國的對抗中阿曼逐漸失去了在非洲的領地,退守阿拉伯半島東南部,國家經濟也變得貧窮落後。在二戰後英國殖民體系坍塌的大背景下阿曼終于得以擺脫英國保護國的身份。這時英國最大的海外殖民地南亞次大陸按蒙巴頓分治方案分別成爲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
瓜德爾港所在的卑路支地區在此時已屬于巴基斯坦領土,阿曼僅僅只控制著瓜德爾港一地。瓜德爾港在地緣區位上顯然更靠近巴基斯坦,這制約著阿曼對瓜德爾港的實際控制力度。1958年阿曼和巴基斯坦達成協議:阿曼以300萬英鎊的價格將瓜德爾港賣給巴基斯坦,但阿曼可以在瓜德爾地區招募雇傭兵去阿曼服役。這種事在寸土寸金、寸土必爭的時代其實屬于特例。
在如今這個年代哪怕購買一點點的領土都已相當困難。現在一個國家如果要從另一個國家購買領土除非出現一些極端前提。比如在強權壓迫下出現被迫賣掉土地這種情況:當年美國從墨西哥手中買地就是這種典型例子。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交鋒已很少再采用這種赤裸裸的吞並領土的方式,但國際社會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並沒在根本上扭轉,所以在未來依然有可能存在某個國家在強權壓力下被迫出賣領土的現象。
再比如某個國家陷入到了極端的財政危機中。這種危機嚴重到足以使這個國家的人吃不上飯,那麽這時這個國家在急于翻身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出賣領土。當然在現實中這也是一種可能性微乎其微的特例。相比之下倒是租賃土地可能會比購買土地相對更爲現實一些。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吉布提就是一個因租賃土地而聞名的國度。吉布提作爲一個貧窮的國家卻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
吉布提扼守亞丁灣、紅海、蘇伊士運河要道的地理位置引起了世界上各大國的興趣。吉布提周邊的索馬裏、蘇丹、也門等國長期處于動亂狀態;相比之下吉布提盡管貧窮,然而國內環境卻相對穩定。吉布提既不擔心外部大國的侵略,也不擔心國內極端勢力作亂。其實像吉布提這種小國很難像美國、中國、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一樣建立獨立自主的國防力量。
然而法國、日本、美國、沙特、中國、意大利、印度等一系列國家都在吉布提有駐軍。各大國要確保自己在吉布提的軍事基地安全就必須確保吉布提的局勢穩定。各國在吉布提的駐軍實際上起到了保障吉布提國家安全的作用。誰也不敢對有大國護體的吉布提打主意,因此吉布提成爲該地區安全形勢最好的國家。由于幾乎所有大國都在吉布提有駐軍,所以單獨某個大國也就不敢輕易打吉布提的主意。
外國駐軍不僅能爲吉布提提供安全上的保護,同時還會爲租用基地而繳納租金。通過向其他國家出租軍事基地收取租金已成爲吉布提這個貧窮國家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在吉布提駐軍的各國不僅會繳納租金,而且有時還會對吉布提進行經濟援助。目前在吉布提駐軍的法國、日本、美國、沙特、中國、意大利、印度等國都曾對吉布提進行過經濟援助。吉布提借此每年可以獲得數千萬美元的經濟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