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南洋地區旅遊過的人一定會被那裏所獨特的”峇峇(baba)娘惹”文化所吸引,它那中華文化和東南亞文化的水乳交融,不僅令人倍感親切,同時又蒙上一股神秘的氣息,令每個從中國來的遊客都充滿了無數問號。
“峇峇娘惹”實際上是”土生華人”的音譯,是十五世紀初期定居在現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一帶的明朝人(多數爲福建人或者廣州潮汕人)後裔,被譽爲中國第一個無國界族群和中國最早國際化的群體。當這些僑居東南亞的中國人和當地土著結婚之後,其所生的男性稱爲”峇峇”、女性稱爲”娘惹”。
然而,剛開始的”峇峇娘惹”並不爲當地土著所容,地位卑微,可是隨著整個馬六甲海峽自地理大發現後主宰東南亞的海運開始,這塊地的風雲突起,使得一大批峇峇娘惹富豪出現,”峇峇娘惹”也逐漸衍生出專屬自己的特色文化。而今天,我們的文章就要說屬于他們的故事。
雖然我們現在說峇峇娘惹的文化最早出現在明朝,但實際上在有史可查的範圍內,最早于公元3世紀前後,中國就已經開始與東南亞地區進行交往了,只是多數都僅限于僧侶和外交使節。即使到了唐宋時期,這個時候中國已經和東南亞進行頻繁的商業往來,可依舊沒有大規模中國人固定生活在南洋,亦或者說是沒有形成族群這麽龐大群體的條件。
但是,上千年的貿易往來,已經使得當時來往貿易的商人對南洋極爲熟悉,同時也有著相當部分的移民僑居在次,更爲之後峇峇娘惹群體出現提供了契機。而這個最大的契機,則要從兩個故事線的碰撞開始。
第一條故事線是我們所熟知的鄭和下西洋,明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即公元1405年7月11日,三寶太監鄭和率領兩萬余人和上百首巨大的寶船首航南洋。而另一條線則牽涉到馬來西亞著名的馬六甲王國建立史,14世紀末年,割據蘇門答臘島巨港的三佛齊王國王子拜裏米蘇拉被當時東南亞霸主滿者伯夷國追殺,于是他逃到了淡馬錫(現新加坡)創建淡馬錫王國自立爲王。
不過據說拜裏米蘇拉在淡馬錫又和當地土著鬧了矛盾,于是他只得帶著臣民繼續往東走,並在一個叫做滿剌加的小漁村中又建立了他的新王國,即滿剌加王國,現在的馬六甲城,所以又叫做馬六甲王國。可惜好景不長,當拜裏米蘇拉把這個小漁村發展成爲一個王國的時候,它逐漸引起了暹羅王國和老對手滿者伯夷國的注意,逐對其進行威脅。
到這裏,大明在東南亞的絕對影響力就體現出來了。原來早在永樂元年,拜裏米蘇拉就派使者前往南京,並向明王朝進貢,正式成爲了大明的附屬國,還拿回了當時還未建立的滿剌加國王诏書和浩印。現在小弟來大哥處哭訴了,朱棣豈能坐視不理,1412年拜裏米蘇拉前往大明朝拜,朱棣特意派遣鄭和的親自船隊將其送回馬六甲,以震懾南洋諸國。
不僅如此,爲了保護新的滿剌加王國不再受暹羅和滿者伯夷國欺負,鄭和在此留下了五百人左右的守衛,而他們就成了中國曆史上真正第一批有據可查的對外移民,《瀛涯勝攬》就記載:
或竟有買田娶婦,留而不歸者。
你可別小看這區區的五百華裔,要知道由于這層關系,鄭和七下西洋,其中五次皆以馬六甲爲南洋的落腳點。他們在這裏建城牆,排柵和鼓樓、角樓,並建設倉庫儲存錢糧百貨,類似現在老美在東南亞的遠洋軍事基地。同時爲了感謝鄭和給馬六甲帶來的繁華,現在的馬六甲不僅有三寶廟,三寶井等諸多曆史遺迹,還有鄭和紀念館。
如果你收聽過馬六甲的電台,一定會對那裏的主持人肅然起敬,因爲哪怕就是同一個節目中,他都能夠流利的使用英文、粵語、閩南語、普通話無縫穿插。爲什麽會如此呢?實際上這還是跟鄭和的船隊有關。
原來當初鄭和下西洋,所選船員大部分爲福建長樂和福清人以及廣東潮汕人,這就導致了當時留在馬六甲的也都是這三地戶籍人口爲主,由此福建和潮汕便于此有了聯系。《閩都記》中有:
明永樂時福州商人赴麻喇國者,有阮、邴、撲、樊、郝等姓氏,往麻喇國多年,娶番婦生子,率之返國。
在”投靠”老鄉的模式下,當歐洲人開拓大航海時代,馬六甲海峽借助地理優勢成爲整個東亞和歐洲海運的集散中心之後,大量的福建和潮汕商人也前往馬六甲挖金。即有返國者,當然也有留在馬六甲的。而這些人在當地娶妻生子,逐漸形成一個即混有華人文化,又有著顯著當地特色的”峇峇娘惹文化”。
不過這個時候的峇峇娘惹還只是一個雛形,真正到大規模峇峇娘惹文化成爲一個即不同于華夏文明,又不同于馬來文明的新族群,還得推演到清中後期。當時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在西方殖民者的主張下大規模引進中國移民前來當廉價勞工,之後爲了躲避席卷整個東南沿海的太平天國運動,亦有大量中國人逃往馬來西亞避難。根據統計,1911年時整個馬來半島上已經擁有接近90萬之衆的華人群體。
毫無疑問,大規模的移民讓原本經過數百年沉澱,且處于萌芽期的峇峇娘惹族群提供了堅實的人口基礎。在這些華人中有著相當數量的人開始和當地土著通婚繁衍,于是便使得峇峇娘惹這一現象逐漸衍生爲一個全完的文明。
例如峇峇娘惹所使用的語言既不是漢語也不是馬來語,而是由閩南語和馬來語以及少量泰語詞彙所混合而成的”峇峇娘惹語”;再比如在日常生活,峇峇娘惹極其重視中華傳統裏的孝道,並保留有祭祖風俗和許多民俗節日,可畢竟生活在南洋,整體而言是非常馬來化的。
其中最爲明顯的就是峇峇娘惹的飲食文化,他們所使用的食材全部是因地制宜的東南亞食材,但是烹饪手法卻是中國傳統手法,以致于峇峇娘惹食物擁有了別具一格的風采。
當然了,由于最初的移民到馬來西亞多數都以經商爲主,擁有著比當地土著更爲雄厚的經濟實力和經商頭腦,于是峇峇娘惹曾一度是馬來西亞上層社會的代表。只是隨著第二次戰爭爆發,馬來西亞成爲日本殖民地後,峇峇娘惹的産業遭到破壞,再無無法恢複昔日榮光了。
而它作爲中國第一個海外移民的族群,不管對我們來說,還是對整個馬來西亞曆史的影響,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