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熊貓貝貝專欄內容:地産話題第二百六十五期(NO.265)
專欄內容提要:
關于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的深度思考和專業解析。
資深地産人,憑良心寫作,講人話,結善緣,有態度。
客觀行文,理性看事。還請各位讀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絕標題黨,堅持耕耘深度專業內容。
(獨家內容,侵權摘抄必究,首發頭條號)
我是@熊貓貝貝小可愛 ,地産行業策略研究者,房産樓市觀察者,歡迎關注。
新加坡濱海灣(圖片來源:網絡)
8月28號,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公開演講時透露,深圳要學習新加坡,未來深圳的住房比例是“六比四”,目標讓深圳60%的市民住進公共住房。
這是深圳第一次明確公開的官方表態,其實,早在今年5月,深圳印發的《落實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用地供應的暫行規定》中就能看到一二。
其中寓意最明顯的兩個內容是,落實住房制度改革,實現“四成商品房+六成公共住房”,也就是到2035年,深圳將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170萬套,實現市場商品住房和三類公共住房套數4∶6的供應結構要求;還有通過增加建設用地、盤活存量用地、各類用地配建、公共設施綜合開發、未完善征(轉)地補償手續用地、曆史遺留未完善出讓手續用地、已建的合法用地、機關企事業單位存量用地建設公共住房等十一種渠道,加快住房用地供應,以此來滿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消息一出,再次引發關于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有關注和看過筆者文章的都知道,我是不會在沒有充分論據和明確觀點之前就盲目跟從熱點的,這個新聞經過醞釀和市場熱議了幾天以後,各種討論話題和結論陸續出現以後,經過認真的思考和深度研究後,才會有所撰寫。
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各位朋友有深度,有態度,有立場的聊一聊:新加坡房産模式,借鑒學習到國內熱門城市深圳,有什麽意義、作用和目的?是否可行?
深圳,圖片來源:網絡
一、到底什麽是“新加坡模式”?有什麽優勢和特點?
對于現在網上很多對新加坡的住房模式解釋大多都是網絡摘抄轉載,也很少有人親身體驗過新加坡這個新興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住房制度。
筆者曾經寫過兩篇文章(點擊藍字可直接跳轉閱讀):
「研討」從世界各國地産發展模式中,思考中國地産的未來之路
「視界」房價之殇: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如何控制房價的?(NO.239)
文中就對新加坡真正的住房模式進行了較爲全面和深入的介紹和解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一下,在本文的開始,就詳細說一下新加坡的住房現實情況(以下內容,均有長期在新加坡工作的現實朋友幫助提供和核對,和網上那種千篇一律,來源不明的內容完全不是一個性質):
新加坡的房價,堪稱全球房住不炒的典範,優等生。
在全球範圍內,僅僅在“居者有其屋”這件事上,新加坡就創造了兩個世界第一。
一個是在發達國家中房價漲幅世界第一的低:
從房價上漲幅度來看,從1996年到2020年這二十四年間累計只上漲了15%,平均每年只上漲0.59%,遠低于通脹率,顯然在新加坡買房保值升值的功能實現不了;
一個是住房自有率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一的高:
從住房自有率來看,30年前,住房自有率只有8.8%,而現在已經超過了90%,這個數字在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一。考慮到新加坡國土面積,經濟水平和人口情況,對比中國的城市,最少也是一線城市的級別。
新加坡是個什麽樣的國家?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
新加坡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爲“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爲“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被GaWC評爲世界一線城市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之一。 2019年11月,新加坡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榜單”第三位;
“2019年全球可持續競爭力榜單”第一位。
新加坡繁華,不輸北廣上深(圖片來源:網絡)
新加坡如何實現這樣的住房保障成績的?價格和住房滿足是最核心的兩個方面。
首先說說房價問題,商品價格波動,是所有資本牟利的核心。新加坡如何實現價格控制的?
因爲政策因爲國家體制和背景不同,其實深度研究借鑒的意義並不是很大(公積金就是學新加坡的),但是新加坡的行政手段,是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政府實施了積極的住宅保障政策,新加坡成爲全世界住宅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國家。
新加坡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但在住宅消費保障制度方面,政府幹預和介入得很深。
和中國學習借鑒香港模式起步,土地,開發商和市場的“長鏈住房供給,市場自行分配”的模式完全不一樣。
新加坡能夠實現對住房的高度掌控力,核心中心核心,就是政府當開發商,以營利爲目的的房地産開發在新加坡連資質都沒有,所有開發商都是政府背景,包含了所有銷售型的房産。
也就是說,在新加坡,土地和建築到市場分配,都是由政府一手完成的。
所有的交易,都要經過政府的同意,都要按照政府的規定,都要在政府定下的規矩下進行。
這就從根本上控制住了房價被市場和資本炒作的可能。
政府作爲住宅市場上參與主體,對定價,交易,分配等重要環節,具有絕對權力,這是新加坡控制房價的核心法寶。
價格控制住了,那分配問題怎麽解決?
既然開發商都是政府主導了,這裏就不得不說一下,新加坡這個國家對于住房群體的高度分化的區別對待:
新加坡政府長期堅持以政府分配爲主、市場出售爲輔的原則,在房地産市場上牢牢掌握了主動權,既解決了大部分國民的住房問題,也有效地平抑了房價。
目前新加坡全國約有84%的人安居在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對于房子分配來說,新加坡政府認爲,住房關系到每個人的利益和生活品質,住房不應當是一種普通的商品任由買賣和投資,也不應當讓住房成爲有錢人盤剝窮人的工具. 由于新加坡地少人多,非常容易出現富人買很多房子而窮人沒房住的情況. 因此,既然房子是用來住人的,那麽政策就出來了:
- 一個人只允許許買一套房子;
- 爲了限制炒房,規定5年內不許轉讓 (確實需要轉讓的,只能通過特別途徑轉讓,不能在市場上轉讓);
- 爲了限制投資客,不許全房出租. 有的家庭爲了省錢,買了房子後又全家搬回父母處,拿房子出租, 那麽對不起,請鎖住一間房或封死。也就是2室一廳只能按一室一廳的價錢出租;(在新加坡投資房産收租盈利都被列入打擊範圍。)
- 價格差異, 本地公民比其它永久居民,比如中國來的移民,價格上少20%. 普通的外國人,沒有取得永久居民身份之前,不可以買普通住宅,投資型住宅門檻高,費用高,而且轉讓經營成本非常之高。
消滅流動性,按需分配,是新加坡政府實現住房價值緊貼本質的重要手段。
當然,還有新加坡成熟的公積金制度和國籍認證管理,建屋局組屋到自購公寓進行社會貢獻分配制度,區別對比強烈的購房政策,加上對房産投資炒作嚴厲打擊和樓市的嚴格管理。
堪稱全方位360無死角,持續有力組合拳打法。
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新加坡政府承擔起“居者有其屋”的義務,將房價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以最大的保障來滿足民衆的住房需求,最終真正實現全社會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組屋(圖片來源:網絡)
二、爲什麽是深圳?
1、深圳:一個正在被高房價深度腐蝕的城市
40年,既是深圳特區奮鬥成功的曆史,也是很多人拼搏的辛酸史,從基建工程兵、“三來一補”的農民工,再到大學生、工程師、金融從業者等等,深圳的建設者換了一批又一批,成就了一句“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城市精神。
如今,深圳這種大氣包容的寫照似乎變味了,“買房才是深圳人”。
深圳的高薪酬和遠大前景讓不少年輕人紛紛湧入,同時以高房價爲核心的高生活成本超出了不少人的承受能力,讓裏面的人留不下來,外面的人望而卻步。
深圳高企的房企和過快的增長現象,先不說刺激資本浮躁和對外來後進群體的擠壓效應。
一個城市的價值觀和財富觀,甚至是關注和聚焦的,都在一種沒有技術含量,只爲滿足居住的鋼筋混凝土的工業産品上面,是非常危險的經濟泡沫現象。
深圳的高房價可怕嗎?不可怕,北京廈門上海……甚至每一個大城市同樣都有高房價的現象,爲什麽單單說深圳?
和其他一線城市剛需主力,投資輔助小比例的情況不一樣,在深圳房子已經逐漸變質了,從純粹的居住産品,轉變成爲純粹的資本牟利的標的物,甚至吸引了各種渠道,跨省越市的資本和鈔票,進場炒作。
別的城市房價都有一個夯實過程,北京,上海橫盤多年,就是爲了夯實這個樓市泡沫。
唯獨深圳,疫情沖擊和影響之下,資本的恐慌和貪婪,正在肆無忌憚的深度侵蝕這座年輕的城市。
90年代末的海南房地産盛宴的喪鍾余音未了,進入2020年,在疫情影響和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深圳竟然逆市上揚,出現極度火熱的“疫情景氣”現象,甚至瘋狂的樓市房價炒作,各種金融手段套利的盛況,又一次卷土重來,大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即使強力調控之下,各種小動作和銀行的暧昧態度,讓深圳,成爲了一個資本名利場。
如何讓房價上漲幅度和收入發展趨勢相匹配,滿足老百姓的居住需求,成爲了當下深圳亟需解決的問題。
圖片來源:網絡
2、師從中國香港,弊端凸顯:
全中國的商品房制度和模式,是從香港學來的,什麽預售,樓花,公攤,70年産權……基本都是從香港模式進行相關修改調整而來。
相信這個結論沒有人能質疑和反駁。改革開放,發展房地産,香港商人霍英東先生,堪稱所有中國房地産商的開門祖師。
說句不客氣的,在中國從事房地産行業,不知道霍英東先生的,連入門都算不上。
香港愛國商人霍英東先生(圖片來源:網絡)
和資本主義體制和自由的市場化不同的是,中國有自己特色的社會背景和體制,短期內房地産規則的借鑒和學習帶來的經濟發展,也爲日益出現的房價問題和經濟隱患,埋下了必然的伏筆。
特別是在當下房産被資本熱捧,弊端凸顯,並且引發社會矛盾的現象,是越來越明顯。
中國的房地産和樓市,實實在在的是生病了。
這是不爭的現實。
打個比喻就是,沒有資本主義的制度,得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病,好歹美國日本都高度繁華時期經曆了大蕭條和金融危機,至少是病過有經驗,雖然挺過來了,但是真實感受還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而深圳在資本瘋狂席卷下的樓市情況和高房價弊端,就屬于病竈初顯的狀態。
成功不一定能學習模仿,但是失敗肯定可以借鑒警示。
相較于其他城市,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城市的房價和樓市和深圳一樣,一個40年的年輕城市,能有如此的經濟病態情況出現,未嘗不是給中國其他城市敲響了警鍾。
說深圳是中國房地産行業和經濟問題的“吹哨人”,毫不爲過。
香港(圖片來源:網絡)
3、速度,不僅僅帶來了效率,還伴隨著問題和弊端的高速出現。
和其他一線城市不一樣的是,甚至和緊密相連的榜樣師傅香港都不一樣。
深圳的房價伴隨著深圳經濟發展的高速效率和坐了火箭一樣的上升,由此而出現的問題也被動的提高了效率。
別的城市還可以走一步看一步,出現問題都有一個適應和解決的過程,但是深圳有“深圳速度”。
俗話說走的快容易扯到蛋,深圳速度不僅僅是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各種過程問題層出不窮,被高速發展的盛景掩蓋之下,是被長期掩蓋和未能根本適應的各種問題。
中國唯一一個城鎮化100%的城市是哪個?深圳!
圖片來源:網絡
100%城市化率的深圳,需要的完善行政管理,市場監控,打擊投機炒作的手段呢?沒有跟上。
這就是深圳速度的弊端,發展是快了,問題出來的也快,解決適應問題的時間,沒有了。
在短短10年時間裏面(2010年-2019年),深圳房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個變化,毫無爭議。用數據說話,下圖來自深圳本地中介龍頭公司。
圖片來源:網絡
爲了保障數據真實有效,從另外的統計口徑看看深圳十年房價變遷:
圖片來源:統計局
趨勢如何,一目了然,毋庸置疑。
如果沒有深圳經濟高速發展和持續不斷的創造財富能力,光炒作房産這種金融遊戲,早就要翻車了。就和90年代末的海南一樣,別忘了,海南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
爛尾樓之省的頭銜,一戴就是好幾年,也讓海南的經濟特區四個字蒙上了難以洗刷的陰影。
沒有那場房地産泡沫破裂的損傷,海南也不會像今天一樣,防賊一樣的防範炒房。
但是,伴隨著工業,研發,科技,網絡的城市聚集效應逐步降低,全民炒房的深圳,還能持續發展和繼續保持勢頭嗎?
這就是弊端從幕後走向台前的危機,而且這個危機,迫在眉睫。
綜上所述,深圳房價和住房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城市或者特定區域的個別現象了,而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適用意義的經濟問題典範,解決深圳的房價和住房問題,用深圳進行嘗試和改革,是對整個中國房地産行業帶來的經濟問題,進行實實在在的落地實驗!
深圳,作爲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創新的先驅代表,在面臨房地産綁架經濟,擾亂社會價值趨向危機時刻,是最適合的先行實驗對象。
圖片來源:網絡
三、新加坡模式在深圳推行,會改變什麽?
1、香港VS新加坡,如何選擇?
其實中國的房地産走到今天,中國香港起到的帶頭和模仿作用,功不可沒。
從改革開放一窮二白的小漁村,到今天傲視全球一線城市的深圳,乃至全國大小城市因爲房地産“黃金時期”帶來的紅利和改變,和中國香港所傳授的房地産模式和運作規則,是有因果關系的。
可以說,如果沒有新加坡在房價控制和住房配置上的突出優異表現和成績,那大概率,今天的香港,就是明天的深圳,然後逐漸從中國一線核心城市開始普及複制,直至輻射到全國範圍。
這個現象,在社會學領域,有個專業名詞,叫做模式慣性。
就像歐洲很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這樣的經濟強國,都是在這個模式下,出現了一城即是一國,人口密度高度不平均,超大城市,中心城市,半徑越大,人口越稀少的不平均發展現狀。
再加上資本自由市場的馬太效應,甚至在香港都出現過四大房産家族綁架政府,控制政府土地權力,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寡頭經濟現象。
20多年前,董建華說:我要改變香港的房屋政策,改變這種現象,不能再讓這種不人道的現象在香港存在下去,“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20多年後,香港又開始了20年前就應該做、卻半途而廢了的事情。
八萬五公屋計劃,被香港四大家族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這說的,就是20年前的香港特首董建華先生,力圖從政府層面解決住房問題,結果被四大房地産家族極力阻撓和反對,導致失敗的故事。
圖片來源:網絡
當然這樣的事,在中國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寫到這裏,感覺有些敏感,但願能順利發送)
今天的香港,是一個什麽樣的經濟結構?一二産完全消失,純粹而又完全的金融城市。
房子也成了大部分普通香港人一輩子無法逾越和實現的夢想,香港的鐺房,“棺材房”,或許是很多人,一輩子賴以棲身的唯一空間,而爲了這點空間,還要拼盡全力。
密度極高的香港住宅區域(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鐺房實景(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高密度公寓(圖片來源:網絡)
這樣的現象和趨勢,在中國一線城市,伴隨著經濟和時代的發展,也開始逐漸的上演,並且愈演愈烈。
北京膠囊公寓(圖片來源:網絡)
反應居住生存空間問題的蝸居,還被拍成電視劇(圖片來源:網絡)
香港已經用自己的慘痛現狀,給中國內地房地産行業的現行規則和趨勢,敲響了警鍾。
可以說,即使沒有新加坡的亮眼表現和成績,香港地産模式,在中國早已飽受诟病,窮途末路了。
香港住房政策,雖然爲中國房地産行業發展帶來近20年的發展紅利和幫助,但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很多原因,早已不適合中國現實的房地産現狀了。
就算不學習借鑒新加坡,房産樓市的規則調整和改革,也是必然趨勢和需求。
圖片來源:網絡
2、房價會跌嗎?
因爲中國的房産,早已被賦予了超越居住使用價值以外的資産價值,特別是伴隨近年來的高速上漲,房子在中國甚至已經成爲了衡量個人和家庭重要的財富資産標准。
先別說流動性和負債,單單是房價所代表的紙面財富,都能讓人心滿意足。
所以,對于有可能影響房價變化的因素,也長期被國人所關注和重視。
不僅僅是有房一族的保值增值的心態,還是剛需群體的買房願望,甚至是借助房産實現牟利的群體和資本,都很關心。
那深圳學習新加坡,會對深圳的房價産生什麽樣的影響?“居者有其屋”是不是就意味著房價會出現下跌?
那大家知道新加坡的房價水平如何?相對新加坡的平均收入情況又如何?
新加坡的房價,首先從人口收入水平來看:
對于新加坡,占據人口總數80%的中低收入群體而言,他們的住房是由政府出資建設的組屋,對15%的高收入群體而言,給他們提供的是商品房,當然這裏的商品房可不便宜,這是給那些有錢人住的,所以價格還是十分高昂的,並不是所有房子都便宜的。而剩下的5%,也就是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他們是買不起房子的,這個時候政府給他們提供了廉租屋,這也是對弱勢群體最大的尊重。
其次,新加坡的房價水平是區別對待的,對于新加坡籍的本國人來說,正常情況下來說,夠資格買組屋是不會有買不起的現象的,但是對于外國人來說,請參考北廣上深的房價,成交過程30%以上的各項手續費和稅費還沒算進去。
最後,和中國城市進行一個橫向對比,新加坡的房産和中國房産最大的區別就是,社會認知和價值觀是完全不一樣的,舉個例子就是迪拜人看沙子,福建人吃海鮮,廣東人喝涼茶。
在新加坡,買房賺錢是完全沒有可能的,只是生活必須成本而已。
所以,如果深圳成功複制新加坡模式,對于深圳房價來說,其實就是價格回歸價值的一個過程。
並不意味著會降價,深圳的房子除了人爲和資本的炒作,更好的發展機遇,城市配套,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也是其他一般城市的房子價值所不能比擬的。
“新加坡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價值鞏固,優勝劣汰,人才激勵和調控的模式,價格其實已經不重要。
資本無法牟利的市場,商品價格才是真價值的代表。
等到房子已經不是躺賺的工具,而是是否有資格獲取,全憑本事的價值觀真正實現和成爲全民共識的時候。
抱怨房價,只能自取其辱。
圖片來源:網絡
3、人口競爭升級人才競爭
既然房價不會降,那和新加坡組屋模式一樣:積分排號,按照真實社會貢獻進行排序分配,這對于做不出貢獻的炒房客,産生不了真實社會價值的遊資,還有社會貢獻和競爭力低下的低收入群體來說,無異于是滅頂之災,毫不爲過。
中國城市化進程中,有太多因爲房産增值紅利,輕松通過房産升值實現人生躺贏和財富積累的個人和群體了,和個人努力還有奮鬥,甚至是學曆改變命運等等,毫不相關。
有多誇張?有一個外國人,甚至指著一個破爛樓房牆上的“拆”字,給朋友解釋:這就是中國“一夜暴富”的意思。
不說拆遷戶,就說在北廣上深這樣的城市裏面,有多少是沒有什麽社會貢獻能力,學曆技能全無,甚至是素質低下和城市格格不入的群體,憑借著自己一套或者多套的房産資源,長期依附于房産價值,像釘子一樣紮在大城市之中,貪婪的吸食著每年新進入這個城市年輕人的青春和血汗。
隨著這種不勞而獲的價值觀念被認可和跟隨,這樣的群體隨著時間也就越來越多。
這就是城市化進程中最核心的弊病:劣幣驅逐良幣。不說社會進步,在各行各行,都有這樣的現象。
但是城市的發展和成長,永遠都需要年輕,有能力,有沖勁,有創意的年輕群體不斷的奉獻和建設,才能實現。
憑借房産價值剝削,而不創造任何社會價值的人數量和比例越大,這樣的城市走向沒落,是必然的趨勢。
從“拔釘子”,“騰籠換鳥”的角度來看,房産政策的改革,是從城市價值維護和提升上,有必然需求的。這是其一。
然後是對于産業升級,價值提升來說,一個城市對于人口的需求,是最初級的,低端制造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會吸引大量的勞動人口。
但是如果城市要實現價值轉變和質的提升,那就絕對不能依賴人口數量了,決定城市産業價值高低,城市檔次,還有城市質量的,永遠是人才,而不是人口。
就像印度,同樣也是人口大國,但是人口素質普遍低下的情況,對于印度各個城市的價值提升來說,其實基本提供不了什麽幫助,甚至成爲了一種事實上的負擔。
回到深圳來說,早已不是曾經依賴外來勞動人口提升城市價值和産業聚集的初級階段,對于深圳來說,需要的高質量,有競爭力的人才群體,當然不限于深圳,對于所有的大城市和核心城市來說,人才永遠是最值錢的。
簡單就說創造價值,一個騰訊幾千員工,實現的社會産值和價值能抵多少個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工廠?這賬,誰都會算。
理想歸理想,釘子還沒拔掉,籠子也難騰空。
高企的房價和漲漲不停的房價,別說勞動人口了,就是人才也吃不消,有多少雄心萬丈,躊躇滿志的人才,是在高房價的壓力和恐懼中,被深圳,北京這樣的大城市,給勸退的?得,自身價值都還沒有得到施展和發揮,就被房價給逼走了。
高房價的環境下談人才吸引,是不是個笑話?這樣下去,北廣上深的“最佳打工撈錢城市”的帽子,永遠都摘不下來了。
等沒有人願意再給房産寄生蟲們吸血提供養分了,這樣的城市還有未來嗎?
所以,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必然也是爲了人才篩選和良好的城市價值管理。
圖片來源:網絡
寫在最後:
草蛇灰線,伏脈千裏!
深圳向新加坡學習這件事,其實是發出了再明顯不過的變局信號:
“房住不炒”!中國的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香港的房子都被炒成純資産的象征了,難道中國大陸內地也要遭受這種苦不堪言,積重難返的困局嗎?
明知道是死路,早一點醒悟,都是止損!
深圳向新加坡學習,表示中國樓市正在嘗試向“香港模式”說拜拜!“
從前不久的“長沙取經”到“落戶三年方能購房”+增值稅5年免征+豪宅稅門檻收緊的史上最嚴樓市調控再到“學習新加坡”都能看出深圳遏制炒房,使住房回歸居住屬性的決心。
最重要的是,每一步都不容易,但是每一步都堅定而方向感明確:
讓一線發達城市代表,去和省會城市學習。
放著真金白銀的樓市泡沫利潤視而不見,調控鐵錘不顧誤傷狠狠砸下。
對更好更先進更合理的外國模式公開表態。
……
下一步,深圳將走的怎樣,沒人能知道。
但是,每一步,都是一種破釜沉舟,改革創新的氣勢,這就是深圳的氣勢!
改革,就是一個持續試錯、快速叠代的過程,也是一個痛苦、艱難的實踐過程,這需要深圳不斷的探索,最終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城市的,同樣也能給中國房地産把脈就診的,房地産長效機制。
最後,深圳敢于直面房價問題,勇于承認和提出解決思路,是非常需要勇氣和魄力的一件事!
祝福深圳,希望深圳能夠在這場注定困難的改革中,沐浴烈火,涅槃重生!
感謝深圳,成功,則身先士卒,又一次勇立潮頭,成爲全中國大小城市的模範。
若不幸失敗或遭遇阻力難以實現,依然相信我們的祖國和政府,能夠找到最適合中國發展的住房模式。
天佑中華!自強不息!
理性客觀,靜觀其變,活在當下,爲不可預期,不確定的未來,做好准備。
思考,是對世界的尊重。探索,是對未來的准備。
僅以此文,與各位讀者朋友,分享。
圖片來源:網絡
關于這個話題,大家如果還有什麽意見和看法,歡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個人拙作,原創辛苦,還請各位看官支持(小小點贊動力大,轉發關注真有愛)~
歡迎留言文明交流,有問必答,拒絕地域黑,拒絕無腦鍵盤俠。
本人不做標題黨,不嘩衆取寵求流量,寫作分享,自我修煉,與君分享。
網絡不是無法之地,倡議客觀冷靜,就事論事,尊重事實,文明表達。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本文和關注本人。
地産領域超過的15年從業經驗,願爲所有對房地産相關知識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