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頌輝 上海報道
時隔近一年,曾經的“渝派房企三甲”之一協信地産正式確認了接盤方。
4月16日,《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協信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官網了解到,協信地産與新加坡城市發展有限公司(CITY DEVELOPMENTS LIMITED,以下簡稱“CDL”)在上海舉行合作簽約儀式。根據協議,後者將正式成爲協信地産的第一大股東。
與此前披露的股權結構不同,來自新交所的公告顯示,CDL將以43.9億元收購協信遠創51.01%股權,成爲協信遠創的最大單一股東。
交易完成後,協信遠創創始人兼董事長吳旭的持股比例從60%降低至29%,爲二股東,而原有股東綠地控股的持股比例從40%降低至19.99%。
昔日危機時刻
因爲疫情的原因,4月15日,協信地産與CDL是以視頻連線的形式完成跨國簽約。
簽約儀式上,吳旭表達了實現簽約的不易。其表示,從宏觀面來看,此時投資協信、重倉中國企業,是CDL母公司新加坡豐隆集團一次非常有遠見的決策,兩家企業的合作則是優勢互補。合作後,豐隆集團在國際資本、不動産經營方面的優勢,和協信在全國化布局、團隊、品牌方面的優勢融合,實現協信的“第二次創業”“第二次騰飛”。
作爲協信地産的平台公司,重慶協信遠創實業有限公司曾被曝出資金鏈緊張、公司債停牌的情況,並且有意向將資産打包轉讓。只是,在記者多次采訪中,公司相關負責人沒有作出正面回應。
得益于前幾年的迅速發展,協信地産走出大本營重慶,先後進軍成都和無錫市場,項目遍布上海、蘇州、無錫、成都、昆明、三亞、長沙等全國多個城市。自2016年將總部搬到上海以來,協信地産觸角逐漸伸向特色小鎮、不良資産重組、長租公寓等領域。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協信地産開發土地儲備總計920萬平方米,在中國18個城市有64個開發項目。
不過,好景不長。“去地産化”戰略實施之後,協信地産重點發力産業地産和商業地産,由于項目開發周期長、資金沉澱多,導致現金流壓力陡增。今年1月份,協信控股集團旗下的有機蔬菜品牌“多利農莊”被曝出欠薪、欠貸事件,平台陷入癱瘓、員工無法正常工作。
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協信控股全年銷售額爲220.2億元,同比減少近20%,行業排名下降20名,至第108名。
“白衣騎士”接盤
協信方面表示,簽署合作協議後,標志著全新的協信地産正式成立。隨著CDL的入股,協信地産將由成熟的協信管理團隊操盤。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交易的“白衣騎士”CDL創立于1963年,是在新加坡上市的一家房地産企業,不動産業務遍及全球29個國家和地區的103個城市,擁有超過40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工業、零售和住宅空間及超過40個商業發展項目。母公司爲新加坡最大企業財團之一的新加坡豐隆集團。
豐隆集團由馬來西亞郭氏家族創辦,創始人郭芳楓過世後,拆分爲新加坡豐隆和馬來西亞豐隆兩部分,分別由郭芳楓的長子郭令明和堂侄郭令燦控制。豐隆集團自2007年進入中國市場,先後在重慶、上海和蘇州設立分公司。
豐隆與協信的交集最早可追溯到去年5月份。彼時,據《聯合早報》報道,CDL擬以股權和貸款方式投資55億元(約11億新元),收購協信遠創約24%股權,並成爲第二大股東。這也是繼2017年綠地通過股權轉讓及增資的方式,以51.63億元的交易對價最終持有協信遠創40%股權之後,協信第二次引入新股東。不過,該項交易並沒有如期完成。
在此次簽約儀式上,CDL總裁郭益智表示,CDL的國際化經驗、成熟的資金管理和持續發展理念與協信遠創在中國的本土經驗、多元化能力和寬泛的地域發展相結合,將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帶來明顯優勢。
在去地産化、轉型産業地産的背景下,CDL控股的新協信將走向何方,尚有待進一步觀察。
(編輯:石英婧 校對:顔京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