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最近幾年,經濟高速增長的越南,已成爲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又一熱土。越南的投資環境到底如何?越南當地的股票和房子還能不能炒?
帶著諸多問題,4月初,證券時報·券商中國三位資深記者前往越南河內、胡志明、海防、海陽和隆安五省市的中國上市公司越南工廠、國有大行越南分行、中資控股券商、房地産市場進行調研,以尋求答案。
走在河內市和胡志明市街頭,讓遊客印象最深的,除了長長的摩托車大軍之外,恐怕就是銀行多如米鋪。
證券時報記者在越南采訪期間,住在胡志明市第一郡的一家酒店,門前道路不到400米的距離,就有4個銀行營業廳以及4個獨立的ATM網點。
在如此的競爭環境中,中資銀行初步完成在越南的布局。“中國五大國有銀行都在越南設了分行,這樣的集中度,在發展中國家裏實屬罕見。”一位國有大行越南的分行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說。
除了銀行,中資企業在越南證券行業也有動作,已經控股當地5家證券公司。
五大行齊聚越南設7個機構
越南金融行業對外開放程度較高,許多外國銀行在越南設有分支機構。越南建設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杜寶玉介紹,目前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銀行都在越南設了分支機構,來自韓國、中國台灣的最多,均有10家。
去年5月份,中國農行河內分行正式開業,至此,中國的五大國有銀行——中農工建交均實現在越南設立分行,在當地分支機構增至7個(包括兩個代表處)。
其中,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的分行設在胡志明市,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分行設在河內市。此外,工行和農行還各設一個辦事處。
據了解,這5家銀行除了少數高管和員工來自中國外,多數員工在當地招聘,實現了本地化經營。證券時報記者走訪兩家國有大行在越南的營業廳時,注意到銀行櫃台的不少員工都能講流利的中文,這和經常與中國客戶打交道不無關系。
一位中國國有大行越南的分行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中資銀行在當地的優勢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有對接當地中國企業客戶有相對有優勢;二是作爲國際型大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有優勢;三是中資銀行在國際市場上的評級較高,爲客戶募集外幣資金方面也有優勢。
一位國內上市公司越南子公司總經理表示,作爲中資企業,選擇合作銀行時,更看重哪家銀行業務辦理方便、提供的融資成本低。
談到越南銀行業監管問題時,另一家中國國有大行越南的分行高管介紹,最近這幾年,越南國家銀行對銀行業的管理較爲嚴格。此前,當地銀行業貸款不良率較高,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監管部門對銀行業進行整頓,將不良資産剝離給專設的資産管理公司,並限制銀行之間的交叉持股,強行兼並不良率較高的銀行等。按照官方口徑,目前當地銀行業貸款不良率水平已降至3%。
該高管稱,2019年當地銀行業有兩件大事值得關注,一是將實行“巴塞爾協議二”,已有幾家當地銀行在開展試點,這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有較高要求;二是將對銀行進行監管分類評級。
中資控股的券商增至五家,兩家上市
經曆了上一輪熊市期間的證券行業大洗牌之後,越南的證券公司數量從高峰時期的100多家驟降至目前的74家,上市券商有30家。其中,券商龍頭爲西貢證券(SSI),該公司注冊資本14.45億元人民幣,去年稅後利潤4億多人民幣。
越南監管部門對券商牌照管理較嚴,外資想在當地新設券商比較難,但允許外資控股當地券商。證券時報記者獲悉,目前外資控股的券商13家,韓資控股的券商數量最多,達6家;中資控股的有5家(不含中國台資,下同);日資和中國台資各控股1家。
5家中資控股券商分別是,越南投資證券(IVS)、越南建設證券(VNCS)、南方證券(FUNAN)、Gateway證券(VGW,原名禾中證券)和越信證券(CVS)。
在越南采訪期間,證券時報記者獲悉,近期還有國內企業來到越南考察,計劃收購一個當地券商牌照。
據了解,越南投資證券正積極推進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去年7月,該公司股東大會通過增發方案,戰略引進國泰君安國際作爲大股東。國泰君安國際在2018年年報中表示,“本集團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啓動了收購某越南金融服務機構多數權益的項目。這是繼新加坡之後,本集團進一步在東南亞布局和深耕的重要舉措。待收購成功後,本集團將成爲首家進入越南的中資券商。”
在越南投資證券河內總部,該公司董事長郝丹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目前越南投資證券引進國泰君安國際的進展順利,現在就等待越南監管部門的批准。
剛剛在河內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越南建設證券,重組自鳳凰證券。近年來,該公司開展過兩次增資,並籌劃未來一年繼續增資,目標是2020年前後跻身越南前十大券商行列。去年該公司扭虧爲盈,淨利潤約152.43萬元人民幣。
據越南建設證券執行董事王衛亞介紹,該公司幾位中方股東,都是證券業資深人士,公司80%的員工能用中文與客戶交流。
去年,越南74家券商共實現淨利潤22.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越南證券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前十大券商就占據了70%的經紀業務市場份額。越南政府對證券市場的最新規劃中,到2025年,投資者股票開戶數要占到總人口的5%,相當于較目前開戶數增長約一倍。市場人士認爲,這將給未來幾年證券行業帶來較大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