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nk you.”(謝謝)
“You are welcome.”(不客氣)
一走進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中新友好圖書館,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1名記者就被“站”在大廳裏的智能機器人“小圖”吸引了。發現它能進行簡單的英文對話後,孟加拉國媒體觀察組織主席、《今日電視》總編輯布爾布爾決定“深入交流”。
“My name is Bulbul.”
“我英文不好。簡單說就是請將剛才的話用中文翻譯一遍。”
“No problem.”(沒問題)
“我英文不好。簡單說就是請將剛才的話用中文翻譯一遍。”
……
幾個回合下來,布爾布爾在哈哈大笑中“投降”。他的“失敗”反而激發了更多的參觀者挑戰“小圖”的興趣。
另一邊,俄羅斯記聯秘書長羅曼·塞赫伯雅尼聽說向能自主移動的販售機器人揮揮手,它就能“跑”過來,不料他和旁邊的一位姑娘同時揮手,機器人徑直奔向了姑娘。“哈,它選擇了美女。”
“一座像中新友好圖書館這樣規模的普通圖書館,需要員工160人左右。我們這裏只有30人。”館長齊麗娜告訴參觀團,這都得益于智能科技的應用,“除了二樓的總服務台有人工服務,大多數借閱服務‘小圖’就可以了。”
更令人驚歎的是“小圖”可能不久將下崗──“我們開發了手機應用,以後打開應用就可以自助完成借閱了。”
被中新友好圖書館各類智能設備逗得開心不已的記者們,昨天在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被“鎮”了。
如果說第一站北疆博物館展現了天津的曆史文化底蘊,已經讓外媒記者們啧啧稱贊,來到中新生態城後,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中新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無人駕駛熊貓公交車、中新友好圖書館,每一站都是智能科技未來範兒。
“這個企業太讓我驚奇了。水下領域也有這麽多技術革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中國在技術上發生了很大變化,這離不開政策的促進。拉美國家有很多中國技術企業的分公司,當地年輕人也喜歡中國的技術産品。回去後,我會讓其他記者組織多關注中國技術的發展。”在智能制造代表企業天津深之藍海洋設備科技有限公司,拉美記協秘書長尼爾森·德·卡斯蒂約,看到該公司用于水下科考、水下打撈救助、水下娛樂消費等領域的産品後,連稱“驚奇”。
“我非常想了解運營中心後台的維護、人員以及平台硬件設施的情況。”參觀過中新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後,羅曼·塞赫伯雅尼說,“我對智能工業領域非常有興趣,它是發展方向,將爲人類帶來很多便利。”他是第一次來中國,以前聽到過中國的同事說,中國在智能工業領域技術水平高,“今天的參觀證明確實如此”。
上緬甸記協主席、《今日曼德勒》雜志主編吳特昂,乘坐無人駕駛熊貓公交車期間,幾乎全程都在錄像。“這是我第一次體驗無人駕駛公交車,感覺非常好,平穩、安全。”他表示對中新生態城智慧城市運營中心印象最爲深刻,並希望生態城能像新加坡一樣成爲美麗的宜居之地。
“我希望有機會再來天津,博物館、圖書館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來天津的印度紙媒記協主席、Public News總編輯帕文·古普塔博士臨別向記者表示,希望未來能與天津的媒體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機會。
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