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呂棟 編輯/周遠方】8月22日至26日,美國副總統哈裏斯開啓上任之後的首次東南亞之行。按計劃,她將先後到訪新加坡和越南,成爲拜登執政以來訪問東南亞地區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
此行被美國媒體炒作爲“中國後院之行”,哈裏斯除了肩負著“修補區域夥伴關系”的地緣政治任務外,還要拉攏大型跨國企業共同解決芯片短缺的問題。過去數月,缺芯持續困擾著美國汽車行業,拜登也一直在想方設法解決,但迄今爲止“收效甚微”。
正當哈裏斯協調芯片廠商增加産能之際,日媒卻有點“唱反調”的意思。日經亞洲在報道中指出,全球9家領先芯片制造商的庫存已創下曆史紀錄,目前正在擴張的産能也將在2-3年之內釋放,“這意味著産能過剩最終可能會拖垮企業”。
法新社、彭博社報道截圖
“白宮努力難以緩解芯片短缺”
據法新社和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8月24日,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裏斯(Kamala Harris)在新加坡會見多位跨國高管,討論困擾拜登政府並助長通貨膨脹的必需品供應短缺問題。
“當供應鏈中斷時,這是一個需要所有國家共同協調的問題。因此,圍繞爲滿足需求所做的工作,我們必須進行一些合作,至少進行一些協調。”哈裏斯表示。
路透社8月24日指出,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在獲得醫療設備方面面臨嚴重挑戰,如今則是在半導體芯片等領域面臨嚴重的供應瓶頸,雖然白宮持續尋求增加此類物品的國內生産,但卻難以緩解供應緊張的局面,導致汽車和其他商品的生産停滯。
此次全球芯片短缺,最初是由居家隔離期間,消費電子産品需求猛增所引起。2020年下半年,全球疫情形勢好轉、經濟逐漸複蘇,汽車銷量隨之增加,但部分芯片工廠卻在疫情影響下關門,造成供應鏈問題日趨緊張,大衆和豐田等汽車巨頭紛紛減産,手機和遊戲機制造商也警告芯片短缺。
最近兩個月,受德爾塔變異毒株在東南亞蔓延影響,芯片産業鏈重地馬來西亞疫情嚴重,已經供應緊張近一年的汽車芯片雪上加霜,全球汽車産業面臨巨大沖擊。過去一段時間,已經有豐田、大衆、福特、通用等多家車企宣布將在全球不同地區減少汽車生産。
據Auto Forecast Solutions統計,截至8月9日,全球因芯片短缺導致的汽車減産已達585萬輛。
美國副總統哈裏斯 圖片來源:美媒
在新加坡的一場圓桌會議上,哈裏斯表示:“最終,我們需要在關乎國家安全的優先事項的背景下考慮這個問題。這對我而言相當重要,然後再討論這對于家庭需求而言有何意義,以及對勞工需求有何意義。”
與會者包括貝萊德公司(BlackRock)、格芯(GlobalFoundries)、3M公司、聯合包裹服務(UPS)、寶潔(P&G)和新加坡國有投資公司淡馬錫控股(Temasek Holdings)的高管。
新加坡擁有衆多的半導體公司,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8月11日,日經亞洲報道稱,新加坡正試圖鞏固其電子行業,並設定了到2030年將其制造業增長50%的目標,其中在半導體領域的努力尤爲突出,過去一年中該國公布了數十億美元的半導體相關投資。
今年6月,美國芯片制造商格芯宣布,將在新加坡投資超過40億美元擴大其晶圓生産計劃,以緩解全球芯片短缺問題,預計2023年完工。
在格芯宣布這一消息前,德國芯片制造商英飛淩(Infineon Technologies)也宣布將新加坡作爲其人工智能應用的開發基地,並在去年12月宣布了2700萬新加坡元(約合2020萬美元)的投資承諾。
不過,半導體研究機構TrendForce指出,雖然新加坡會從芯片代工企業的更多投資中受益,但目前全球芯片代工市場主要玩家還是中國台灣、韓國和中國大陸。該機構的數據顯示,在全球近900億美元的代工市場收入中,中國台灣占據64%,韓國占18%,中國大陸占6%,其他國家一共占據12%。
今年7月,新加坡貿工部政務部長陳聖輝曾透露,新加坡約占全球晶圓制造産能的5%。
在本周二與哈裏斯的圓桌會議上,新加坡貿易部長顔金勇指出,一個國家獨立能做的事情是有限度和挑戰的,電子和半導體供應鏈非常複雜,需要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優化。
路透社周二報道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哈裏斯當天與新加坡的跨國公司達成了哪些具體的承諾或合作關系。周一,哈裏斯曾宣布一項倡議,其中包括啓動美國-新加坡關于建立供應鏈的對話。
格芯的芯片産品
英特爾:在越南月防疫費用超600萬美元
結束對新加坡的訪問後,哈裏斯8月24日抵達越南。她在本次出訪前表示,美國在東南亞擁有重要的經濟和安全利益,而且對該地區的供應鏈比較依賴,並指出全球缺芯引發的問題“十分真實”。
彭博社指出,隨著越南過去幾年承接從中國轉移的産業,當地在供應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是越南最大的外來投資者之一。10年前,該公司在胡志明市投資10億美元設立芯片封測工廠,這是英特爾全球範圍內最大的同類型工廠,該公司在今年1月追加投資4.75億美元。
近期越南疫情日益嚴重,爲遵守越南政府對胡志明市工廠的嚴格防疫命令,英特爾在短短一個月內花費掉1400億越南盾(約合610萬美元),實施相關措施,避免工廠停擺。
英特爾越南和馬來西亞對外事務主管胡氏秋媛(音譯)透露,這些成本包括提供員工住宿,負擔員工的酒店住房和每日篩檢費用,而且不只是英特爾自己的員工,還包括供應商的員工,“這些成本已影響本公司的預算計劃,如果持續下去,勢必也將影響生産計劃。”
截至8月24日,越南已連續6天新冠確診數超過1萬例,累計確診接近36萬例。隨著疫情日益嚴重,越南政府宣布從8月23日開始進行全面封鎖,至少將封城2周。
據DigiTimes報道,在此背景下,英特爾、電子制造服務廠商捷普(Jabil Inc.)等美國企業開始擔心封鎖措施影響當地的生産和投資。捷普透露,受封城令影響,許多商業夥伴已將訂單轉移至中國與新加坡等其他國家。
8月23日,應越南軍隊請求,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人民解放軍向越南軍隊援助的一批新冠疫苗于8月23日交付越方。越南方面披露的信息顯示,中國向越南方面交付了20萬劑新冠病毒疫苗。
據新華社報道,8月24日,越南政府總理範明政對中國及時向越方提供多批疫苗援助表示感謝。他指出,越方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系,這是越南對外政策的戰略抉擇和頭等優先。
圖片來源:越南國防部
日媒:産能過剩可能拖垮企業
就在哈裏斯在東南亞呼籲企業合作應對缺芯問題之際,日媒卻提出了芯片産能將過剩的警告。
據《日經亞洲評論》8月21日報道,隨著芯片制造商擴大原材料庫存以推動生産,台積電、英特爾、三星電子、美光科技、SK海力士、西部數據、德州儀器、英飛淩和意法半導體的總庫存目前處于曆史高位。
在提供可比數據的七家公司中,原材料在總庫存中的份額自2019年3月以來一直在穩步上升,截至3月底已超過24%。截至6月底,全球9家領先芯片制造商的總庫存達到創紀錄的647億美元。
市場擔心庫存增加未必能准確反映實際芯片需求。例如,許多汽車制造商現在正從及時制戰略(just-in-time strategy,即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保持盡可能少的零部件庫存)轉向保留備用庫存,以應對供應鏈中斷。
日經亞洲報道截圖
“我們可能需要改變處理庫存的方式,比如培育更多芯片供應商,”本田汽車執行副總裁倉石誠司(Seiji Kuraishi)表示。
截至6月底,日本電子設備制造商富士通也在3個月內將芯片及其他零部件和材料的庫存增加約20%。該公司副總裁表示,“我們正在確保更多零部件,即使這意味著如果短缺持續下去,庫存將增加”。
隨著包括成品、在制品和原材料在內的庫存越來越高,芯片制造商開始擔心産能過剩。
英飛淩科技首席營銷官赫爾穆特•加塞爾(Helmut Gassel)表示:“我們的訂單大約相當于兩年的收入。預計會出現某種重複下單,但這種重複下單總是無法量化的。”
圖片來源:日經亞洲評論
日經報道稱,存儲芯片領域已經出現放緩的迹象,包括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和SK海力士(SK Hynix)、三星在內的三家主要生産商都報告稱庫存持續下降。
研究公司Omdia的分析師南川明(Akira Minamikawa)表示,存儲芯片的供應可能會在2022年上半年超過需求,導致價格下降。由于投資者准備迎接芯片市場的最終調整,三星和美光的股價本月大幅下挫。
盡管如此,領先的芯片制造商仍在繼續賺錢。全球市值排名前10的存儲芯片公司4-6月淨利潤爲303億日元(約合2.76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約60%,連續第六個季度實現盈利。
日媒稱,芯片制造巨頭還在尋求大規模擴張,主要是在邏輯芯片領域。台積電計劃在三年內進行1000億美元的資本投資,英特爾也宣布了在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新建工廠的計劃。
報道指出,芯片市場過去經曆過重大波動,一旦市場降溫,制造商就會承受在繁榮時期積累的過剩産能。目前正在進行的産能擴張將在兩到三年內釋放,“這意味著它們最終可能會拖垮企業”。
目前,産能過剩的現象尚未出現。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對高性能計算機和汽車芯片的需求超過了預期。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在1-6月優化了生産線,期間汽車芯片的産量同比增長了30%。
全球半導體短缺還蔓延到芯片制造設備領域。上周三,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我預計明年大部分時間仍將看到供應受限的情況。”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