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交付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人民網 張玉峰攝
從江陰大橋南下,遠眺長江北岸,大型龍門吊面朝大江一字排開。它們是長江的守望者,也是靖江造船業崛起的見證者。
靖江,臨江近海,因船而名,每年有近百艘巨輪從當地船塢駛向大洋深處。數據顯示,2021年,靖江造船完工量和骨幹船企手持訂單量雙雙占到江蘇全省的30%,新接訂單量更是占江蘇的45.1%、全國的12.9%。
面對國際市場環境惡化和新冠疫情沖擊的雙重影響,靖江市委書記張長平表示,靖江造船企業要發揮自身優勢,全力“保交船、爭訂單、促發展”,推動靖江這個全國最大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在危機中破浪前行,實現逆勢發展,助力靖江加快實現“造船大市”向“造船強市”跨越。
揚名
靖江造船馳騁“海上絲綢之路”
炎炎夏日,3.2公裏的江岸線,江蘇新時代造船有限公司(下稱“新時代造船”)裏忙個不停。3號船塢內,4艘船舶正有序建造,不遠的港口處停放著將要遠赴歐洲的LNG(液化天然氣)運輸船。
造船業是靖江人引以爲豪的名片。上世紀70年代,靖江的造船業從造木船起步,到1997年當地船企造出了首艘1.2萬噸的船只,開創了地方船廠建造萬噸船的先河。從此,靖江成爲中國船舶制造的一個重要基地。
今年4月19日,經靖江海關驗放後,一艘16.3萬噸油輪提前兩周交付起航。這是新時代造船爲希臘達能孔公司建造的第40條新船,也是其向希臘船東交付的第100艘船舶。
100艘,這是靖江船企實力獲得國際認可的見證。
原來,希臘的這家公司在靖江訂船時並沒有要長期合作的打算。在爲其建造交付4艘油輪後,新時代造船用實力說話贏得了船東青睐。“這些年來,我們向新時代造船下達的40艘船舶訂單,都得到了按時保質完成。”希臘達能孔公司現場經理Michail Papadopoulos 對此次交船也深表滿意。
希臘是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彙點,也是“一帶一路”在歐洲地區的重要支點。早在2002年,新時代造船就與希臘船東建立了合作關系,目前已累計爲希臘、挪威、波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造船192艘,船型包括散貨船、油輪、集裝箱船、化學品船等。當地另一家民營船企龍頭揚子江船業集團,則在“一帶一路”重要支點新加坡挂牌上市。如今,來自靖江制造的船舶正航行在“一帶一路”各重要交通紐帶上。
在制造業強省江蘇,靖江以一縣之力,在國際船舶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據靖江市工信局統計,該市現有造、修、拆船舶企業26家,船舶配套及工程服務企業250余家,目前當地造船訂單已經排到了2026年。其中,新時代造船更是憑借強勁實力奠定了自己的行業地位,已是年造船完工量、出口交貨值、手持訂單等關鍵指標連續八年位居全國造船企業第三位、民營船企第一位。
電焊工聞炳紅在焊接管道。 人民網 張玉峰攝
應變
造船業專注技術革新與錯位發展
造船業受國際環境影響較大。回首十年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造船業的滯後影響逐步顯現,造船完工、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量都出現大幅下降,企業普遍面臨交船難、接單難、盈利難的困境。彼時,靖江造船業也面臨著“轉舵”問題。
困境求生,創新突破最先受到重視。行動較早的是揚子江船業集團旗下新揚子造船,2008年,先是斥資收購上海一家船舶設計公司,又花1億元重金在上海外高橋購置一幢設計大樓,利用上海的資源優勢,爲150多名研發人員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平台。
關于技術革新,身處一線的電焊工聞炳紅同樣有體會,他是新時代造船管加工車間的一名資深焊工,從業整整20年。公司在2015年承建首艘雙相不鏽鋼管道的化學品船時,考慮到這種船的焊接工藝特殊,耐腐蝕性等要求極高,動工之前,船廠將聞炳紅等焊工帶到專業技工學校進行學習提升。
“即使是老員工也要定期‘充電’,爲的就是不斷創新,精益求精。”聞炳紅說,回到崗位後,大夥繼續研究雙相不鏽鋼焊接工藝,采用焊前處理、提高氣體純度、短弧焊、搖擺焊等多種工藝反複試驗,最終一次性通過抗腐蝕性能試驗,成功掌握雙相不鏽鋼焊接工藝。工藝在船廠得到了推廣,公司也順利交船,爲此後這類船舶建造打下了基礎。
而今,新時代造船再次提升焊接水平,引進了先進的大口徑管道自動化流水線,從下料、裝配,到切割、精准焊接,全部實現了自動化,和之前人工相比能節省一半時間。與此同時,船廠的信息化系統緊跟創新步伐,從焊接到組裝,每一道工序都體現在終端系統中。如此一來,一艘船從工藝質量到建造進度都一目了然。
危中尋“機”,錯位發展也被靖江船企視爲重要對策。這期間,靖江與上海、大連等國內造船基地錯位競爭,把10萬噸以下油輪、散裝貨船以及4000標的集裝箱作爲發展重點,不比規模比特色。
在這一點上,專注于船舶配件的靖江本土企業海鴻塑膠科技有限公司嘗到了甜頭。“別看我們企業規模不大,但作爲國內首家將塑料管應用于船舶的民營企業,我們抓住了機會,將産品做到特別細分的領域。”企業負責人包炜說,爲了研發與塑料管配套使用的防火通艙件,他們先後測試上百次,花了兩年時間才將産品實現商用。僅此一項研發,提高了企業25%的産值。
“以往國內船舶企業對船用塑料管長期依賴進口,現在海鴻塑膠科技有限公司不僅打破了這個局面,還搶占到了國內市場的半壁江山。當然,能在近十年裏快速發展,離不開靖江造船産業鏈的整體發展。”在靖江市工信局分管負責人毛立峰看來,一個産業集群就像一片茂盛的森林,擁有完整的生態體系,才會擁有旺盛的生命力。
在船塢進行組裝建造的大型油輪。 人民網 張玉峰攝
展望
“破浪前行”助力江蘇邁向“造船強省”
6月10日,江蘇省長許昆林調研了靖江部分船企,隨後在泰州召開專題會議部署推動全省船舶産業高質量發展,提出要著力提升船舶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平,加快推動由“造船大省”向“造船強省”轉變。
助力江蘇邁向“造船強省”,靖江造船力量責無旁貸。
2021年靖江造船業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造船完工量占世界份額的5.7%,占中國的11%,占江蘇的30%;新接訂單量占世界份額的6.3%,占中國的12.9%,占江蘇的45.1%。目前,骨幹船企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份額的5%,占中國的11.9%,占江蘇的30.2%。當下,除了規模領先,靖江造船板塊在結構、效益、效率、發展質態上都處于領先地位。
一個事實不容忽視:在全球經濟緩慢增長、國際造船新標准不斷出台、新技術不斷湧現等因素綜合影響下,市場需求已經轉向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産品。
“船舶制造業發展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自身更要掌握主動權,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這也事關靖江這個支柱産業的長遠發展。”毛立峰說。
十年前,靖江就意識到,造船企業如僅僅進行船舶的殼體建造只相當于是總裝車間,必須拉長船舶産業鏈,大力發展和引進船用配套産品生産企業。爲此,靖江通過政策引導著力提升企業的生産能力和研發能力,使原有40多家船舶配套企業逐步擺脫了規模小、技術含量低的局面,占地2500畝的船舶配件園也已成爲靖江船企業産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上市公司亞星錨鏈是靖江的明星企業。對于其國際市場占有率何以高達50%,該公司董事長陶興表示,一方面得益于靖江船舶産業集群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歸功于對産品創新的不懈追求。2016年,陶興帶領團隊接手研制R6系泊鏈的任務,用5年時間突破了海洋工程系泊鏈領域“卡脖子”的技術,將系泊鏈研發制造技術提升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十年來,全球造船業全面洗牌,靖江造船業憑借産業鏈相對齊全、企業規模大、經濟效益好、配套産品全、融資能力強等良好基礎和比較優勢,不斷化危爲機,加快調整産品結構,在新一輪航運複蘇中領跑全國,成長爲全國最大的民營造船基地、國家級船舶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