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老虎證券社區”,原標題爲《港股大時代,深扒最被看好的港股——港交所(00388)》,文中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觀點。
2018年1月17日可能是載入港股史冊的一天:恒生指數摸高31983.41,終于突破2007年曆史高點。此後,港股成交額連續多日超過1500億港元,正式進入大時代。這其中最大受益者,自然是港股市場上最特殊的一只股票:香港交易所(00388),其股價日前已突破300港元大關。
港交所的“爆紅”讓不少初入港股新手很困惑:作爲一個股票交易所,港交爲何能在自家上市?爲啥從沒聽過其他交易所上市呢?這得從90年代末那場金融風暴說起。
港交所的前世今生:三家民間組織的合並
跟上交所、深交所不同,香港曆史上多個證券交易所的設立並不來自“改革的春風”,而幾乎都是民間自發。實際上,作爲“自由經濟”的代表,港府在金融危機前除了對土地等極少數行業實行嚴格管制,對經濟運行基本是放任的政策,可以說是很“佛系”了。
放任帶來的結果是,隨著參與證券交易的群體不斷擴大,香港股市在70年代真正起飛了。另一個結果是,當公衆利益和已經形成壟斷的交易所發生沖突時,港府卻沒什麽辦法,鬧了股災港府還得當“背鍋俠”。
這種狀況一直維持到金融危機前。當時香港金融業有三大機構:香港聯合交易所、香港期貨交易所、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其中只有香港結算是非牟利的,牟利的聯交所和期交所被財團控制,各自爲政,利益沖突不斷。三家機構間談不上什麽協作,更別提完善監管、提升抗風險能力了。
最終使“大市場,小政府”發生動搖的契機是金融風暴。哈姆雷特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當股災爆發,對政府而言,救市還是不救?這也是個問題。98年,盡管港股受到重創,但在震天響的“積極不幹預”口號下,港人怕港府一旦出手會毀了自由經濟,使香港失掉亞洲金融中心的位子。救市,幾乎是萬夫所指。直到8月底,港府始終不渝地買買買守住了港股7800點的心理關口,輿論才開始倒向港府。
金融風暴後,大獲全勝的港府再想改革兩家交易所阻力就小得多。99年,當時世界上已經有兩個交易所在自家挂牌交易,一個是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一個是新加坡交易所。特別是新交所在金融風暴中損失很少,搶了不少港交所的生意,兩家交易所改制上市已是箭在弦上。
最大的問題是所有權分配。聯交所和期交所都有數百個會員,會員最大的利益不是使用交易設施,而是交易所管理層的任免權、重大事項的表決權。合並後上市的好處在于在所有權分配這個關鍵問題上,誰的股份多誰說了算,會員在合並中失去的表決等權利可以等交易所上市以經濟形式補償,最大程度平衡了兩家交易所的利益。
只用了15個月,港府就把聯交所、期交所、香港結算三個交易所順利合並了。2000年,港交所未籌一分錢通過介紹的方式在自家主板上市,還順便給自己選了個超級靓號0388,也是蠻拼的。
港證監與港交所:刑警與交警的權力“探戈”
改變不至于此。港府最大的後招在于,上市後港府就可以從市場吸納股份,通過買買買的方式把港交所從一個純牟利的民間組織改造成了半公營機構。今天我們翻開港交所的管治結構,可以清楚地看到港府持股達5.41%,妥妥的最大單一大股東,其次是摩根大通 5.01%。
公司章程還規定港府有權任命董事會主席,沒有港府財政司老大的允許,誰都不能成爲港交所的“次要控制人”。財團控制交易所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現在,港府、港證監才是港股市場的終極BOSS,負責制定交易和監管規則,並對違法的上市公司及相關金融從業者行使法定調查及執法權力。而港交所仍擁有上市審批權,同時提供設施服務,營收純利潤可用于分配。在港交所內部,負責對外監管的公管部門獨立于董事會之外,與對外提供服務業務部門相隔離。
對于這種變化,現任港交所總裁的李小加曾PO過一篇網志,將港證監比喻爲香港證券市場中的刑警,而港交所則更像是交警,他們的共同目標是維護社會治安、保障人民安全。
在這樣的結構下,盡管港股市場上仍存在老千股、新股放水等問題,但絕大多數時候港交所的監管還是非常業界良心的。
另一方面,成爲上市公司也給了港交所前所未有的融資和並購能力。12年,港交所通過發行可轉債和配股集資,收購了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總金額高達13.88億英鎊(約166.73億港元)。
港交所的生意經:穩定、壟斷、高毛利
聊完了曆史和監管,回到上市公司的本質,我們來看看港交所的生意究竟做的怎麽樣。即使是“賭場抽水”,經營還有個有高下之分呢。
數據來源:港交所2017年三季度業績公告
從財務數據看,現在港交所的收入主要來源于5個部分,其中交易費及交易系統使用費、結算交收費兩個部分共占收入來源64%。雖然港交所的IPO集資金額長年排名全球頭幾名,但聯交所上市費只占港交所收入的11%哦。
數據來源:港交所官網財務資料
數據來源:港交所2017年三季度業績公告
逐年看各業務部門的收入構成也是一致的,結算、平台及基礎設施一直是港交所收入的大頭。可以說,這部分的收入跟成交量息息相關,行情好壞直接決定這部分收入的大小,俗稱靠天吃飯。所以一般港股玩家認爲,一旦港股成交額日均突破1000億港元,那麽港交所這只股你就不得不好好關注一下了。
再來看看其他財務數據:
l.營收利潤
數據來源:港交所官網財務資料
從圖上來看,港交所每年的收入增長顯著超過運營成本,邊際成本巨低。2015年尤爲明顯,收入比2014年增長超過35.8%,運營支出僅增長11.2%。不得不說,這就是港交所作爲平台類公司的優勢,一旦過了過了盈虧臨界點,每新增一個用戶,都可以算作公司的純利,不用負擔額外的成本。
2.稅前毛利率(EBITDA)及淨資産收益率(ROE)
毫無意外,港交所擁有超高稅前利潤率,即便血雨腥風如2016年的港股市場,它的稅前利潤率也有69%,淨利潤率也有52%。
而淨資産收益率(股本回報率)在2011年前超過50%,最高高達74%。近幾年下滑比較厲害,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這主要是由于收購LME,加上2012年後港股日均交易額並不高導致的。只要港股行情好起來,交易額增加,這個指標漲起來並不難。
3.股息收益率
你沒有看錯,港交所分紅相當大方,每年都將利潤的90%用于分紅派息,這麽高的派息率可以說是冠絕大藍籌了。不過,港交所的派息率雖然高,卻不適合拿著收息,畢竟交易所是周期性很強的股票,萬一再來個股災盈利會影響很大。
看完報表,估計大夥都能get到港交所賺錢的的壟斷性、暴利性和穩定性了。加上李小加近幾年“搞事”不斷,使港交所即將完成包括H股全流通、同股不同權、債券通、區塊鏈等重大改革,今年港交所簡直是集萬千寵愛在一身,堪比娛樂圈的小鮮肉。
那麽問題來了,既然港股行情這麽好,港交所賺錢這麽霸道,咱要不要建個倉?
筆者只能說,在港股站上三萬點買進一支超過50倍市盈率的股票,還是需要勇氣的。但放眼大變革之後的港交所,可能緊接著迎來螞蟻金服、小米、QQ音樂、滴滴、美團、今日頭條等一系列獨角獸級別的科技公司IPO,甚至阿裏、百度、網易、微博等一批公司沒准也會做二次上市挂牌。或許,這個冒險機會也是千載難逢的。
免責聲明:智通財經網轉載此文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編輯: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