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隨著現代科技不斷進化,繼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大肆推行大豆蛋白肉後,“人造肉”進入了3.0時代——“細胞肉”終于要來了。據報道,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周三(2日)表示,該公司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已獲准在新加坡公開銷售,成爲全球首個獲准上市的培育肉類産品。
據新加坡食品局證實,在認定Eat Just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可以安全食用後,已批准銷售。Eat Just表示,這標志著“全球食品行業的突破”,因爲越來越多地企業試圖尋找對環境危害較小的肉類生産方式。
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Josh Tetrick說:“我確信,養殖肉類的監管批准將是新加坡乃至全球國家的首例。”
“細胞肉”的優劣勢
“細胞肉”指的是在實驗室用畜禽細胞培育的産品,用于啓動培育過程的細胞來自細胞庫,在此過程中無需宰殺任何牲畜。除去殺生外,對人類健康而言,工業化養殖中過度使用抗生素正變成一顆定時炸彈。
Eat Just表示,其生産過程的一個主要優勢就是它不涉及任何抗生素。Tetrick更是將生産過程比作釀造啤酒:“生産出來的雞肉不僅食用安全,而且含有大量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
此外,與近期市場上風生水起的“植物肉”相比,兩者均可統稱爲“人造肉”,但不同的是,“細胞肉”本質上是肉而非植物。而且後者以細胞增殖的方式獲得肉類技術難度更高,使得成本較“植物肉”高出許多。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此前曾指出:“讓細胞培養肉的成本從每克300元降到3元甚至是三毛,才有可能走上餐桌,這一過程大約需要5-10年。”
不過,Eat Just一位發言人此次特別指出,該公司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他並沒有透露具體價格,只是表明“這種人造雞肉將作爲雞塊出售,很快將在新加坡的餐廳推出,售價與優質雞肉相當。”
該公司還表示,起初由于供應有限,只會在一家餐廳供應該雞塊。但Eat Just希望未來幾年可以在增加生産能力的同時,將成本降低到低于傳統雞肉的水平,最終將這些肉直接賣給消費者。
Eat Just預計,到2050年,肉類消費量將增長70%以上,實驗室培育的替代品在確保安全的食品供應方面發揮了作用。Tetrick說:“與更廣泛的農業部門和有遠見的政策制定者合作,像我們這樣的公司可以幫助滿足日益增長的動物蛋白需求,因爲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攀升至9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