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烘焙食品行業産業鏈分析
烘焙食品是以面粉、酵母、食鹽、砂糖和水爲基本原料,添加適量油脂、乳品、雞蛋等輔料,通過高溫焙烤工藝定型、熟化的各種易于保存、食用方便的食品。烘焙食品營養豐富,種類繁多,既可作爲茶點食用,也可作爲主食。
中國烘焙食品行業産業鏈上遊的市場參與者爲原材料供應商,中遊主體爲烘焙食品生産商,下遊涉及銷售渠道和消費者。
烘焙食品行業産業鏈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二、我國烘焙食品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我國人均食品煙酒消費額逐年增長,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增長至6084元,同比增長8.04%。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産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我國烘焙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烘焙食品從台灣、香港引入中國大陸並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當前烘焙行業規模位居全球第二,據統計,截至2019年我國烘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317億元,同比增長13.97%。
資料來源:華經産業研究院整理
分品類看,2019年中國烘焙市場,蛋糕占比42.37%、糕點占比38.91%、面包占比17.44%、其他甜點混合産品占比1.28%。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人均消費量方面,據統計,2013-2019年我國烘焙食品人均消費量從5.4kg/人提升至7.8kg/人。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中國烘焙食品人均消費量僅爲7.8kg/人,而墨西哥、意大利、德國、法國、英國、美國、日本、新加坡烘焙食品人均消費量分別爲133.4kg/人、116.1kg/人、87.8kg/人、75.8kg/人、51.4kg/人、43.1kg/人、22.3kg/人、17.9kg/人,我國與部分發達國家人均烘焙食品消費量存在較大差距,未來增量巨大。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産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2025年中國烘焙食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三、烘焙食品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我國烘焙行業目前仍處于大行業小公司的行業格局中,市占率排前五的企業分別爲達利園、桃李、盼盼、奧利奧與徐福記,市占率分別爲3.7%、3.3%、1.4%、1.3%、0.9%,其他企業市占率爲89.4%。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9年我國烘焙行業CR5集中度爲10.6%,對比成熟市場,我國烘焙行業集中度具備較大的提升空間,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我國烘焙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近年來,部分烘焙行業外資品牌進入國內市場喚醒了國內市場,國內一批廠商品牌快速崛起,並且借助本土化的優勢,成爲市場的主導力量。從銷售收入來看,2018年曼可頓、好麗友、面包新語、山崎面包、賓堡在中國地區烘焙食品營業收入分別約爲8億、20億、12億、1.2億、5億。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四、烘焙食品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1、人均消費量偏低,提升空間巨大,雖然近年來我國烘焙食品行業增長迅速,但人均消費水平與發達國家和地區還有較大差距,未來存在提升空間。未來隨著飲食習慣的變化,人均消費量還存在提升空間。同時,消費者對産品品質和消費體驗的要求提高,單價提升也會帶動烘焙行業規模的上漲。
2、年輕一代飲食習慣西化推動烘焙行業發展通常居民的飲食消費方式分爲主食消費、休閑消費和節日消費三種,其中主食消費爲最主要的消費形式,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休閑消費和節日消費的比重在快速提升。
3、安全、營養、健康以及現烤産品成爲烘焙行業發展趨勢,在消費者更加注重安全、營養、健康的背景下,烘焙食品也在發生變化。烘焙食品一般可分爲預包裝産品及現烤産品兩類,預包裝産品保質期較長,需要使用一定的防腐劑;而現烤産品保質期非常短,新鮮出爐從而口感及香味更佳。因現烤産品具備安全、營養、美味等多個優點,烘焙食品不斷由預包裝産品向現烤産品進行發展。
4、烘焙食品種類、銷售渠道不斷多元化隨著我國消費者對烘焙食品的接受度不斷上升,其對烘焙食品的需求也愈發的多元化。烘焙食品口味不斷進行豐富和創新,使能夠提供多種風味的醬料産品得到廣泛使用;面包産品也由吐司發展到牛角包、甜甜圈等;而慕斯蛋糕、芝士蛋糕等蛋糕新品的流行,突破了生日蛋糕的食用場景,烘焙食品種類日益多元化。
5、企業數量衆多,市場集中度穩步上升烘焙市場中除內外資的大型連鎖烘焙品牌外,還有大量中小型烘焙企業,這些小企業産品品類相對較少、質量參差不齊,且生産效率不高。
近年來,在嚴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以及消費升級的驅動下,烘焙行業集中度呈上升趨勢。隨著消費者加大關注食品安全和産品質量問題,國家持續規範行業標准和監管力度,行業集中度未來將持續提高,龍頭企業有望繼續增加市場份額。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産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産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産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遊、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