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馍馍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菠菜的星空
火車可以先上車後補票,但在如今的美國,IPO竟然也可以!
能給企業開出這種空頭支票的是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rporation,特殊目的並購公司)。所謂SPAC,其本身並沒有實質性經營活動,上市的目標就是募資,然後通過兼並收購擬上市的目標公司,完成優質資産注入。所以成功的SPAC,一般要經曆發起—上市—反向並購三個階段。
SPAC在幾年以前還寂寂無聞,直到去年,通過SPAC融資的規模實現了井噴:通過SPAC融資的數量高達248家,籌資金額超過800億美元,達到了當年美股IPO籌資額的一半。
根據安永報告,通過SPAC上市的公司數量和籌資規模在2020年都實現井噴
SPAC在美國資本市場供需兩旺的勢頭,給了原本已經偃旗息鼓的賈老板們以新的希望。今年1月,賈老板的FF(法拉第未來)與SPAC就合並達成最終協議,合並完成後,公司將在納斯達克上市,股票代碼爲“FFIE”。如果最終上市成功,新公司將募資超過10億美元。
圖爲賈會計與FF(法拉第未來)
一.開外挂的SPAC
SPAC何以能夠幫助賈老板們起死回生?我們就先追根尋源,聊一聊它最初設立的流程:
設立空殼公司是邁出SPAC的第一步
SPAC空殼公司其實就是准備上市的投資公司,在成立的時候沒有任何業務,全部資産只有現金,成立後的唯一動作就是尋找潛在上市主體,終極目標便是實現對目標主體的“兼並重組”。
從SPAC公司的經營內容和目標來看,SPAC發起人與傳統風險投資基金的發起人應該差不多,但實際上並不盡然。最近幾年,既有錢又有名的明星群體也加入了發起人的隊伍,這其中就包括我們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NBA大鲨魚奧尼爾。
奧尼爾創立名爲Forest Road Acquisition的SPAC公司收購目標包括知識産權和流媒體平台等
最大的開挂允許SPAC以普通股+期權的方式上市
也許第二步就是所謂的“金融創新”,即允許空殼的SPAC通過發行普通股+股票期權的形式上市。由于空殼公司的資産只有現金,所以SPAC在裝入目標資産之前的股價,完全反映了其現金資産價值。比如圖中的SPAC公司,在裝入維珍銀河資産之前,股價一直是SPAC每股現金的價值(10美元/股)。
維珍銀河資産注入SPAC之後,股價才開始變動
兩會關鍵詞與國內熟知的借殼上市本質相同
SPAC作爲空殼公司上市後,最大的任務就是尋找潛在上市對象,如果在兩年之內還未找到,那麽就只能將資金返還給公衆投資者(還要補償一部分利息)。而一旦找到合適的目標,SPAC就會與目標公司展開並購協議談判。
並購談判的過程也就是分蛋糕的過程,必須敲定發起人、目標公司創始人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持股比例、換股方式、擬注入資産等等。如果雙方就協議條款達成一致,SPAC就進入到最後的反向並購程序,完成將目標公司資産注入上市公司的最後一環。
這個過程,其實與國內的借殼上市幾乎一樣了。馍馍認爲SPAC比國內的殼幹淨一些,至少沒有負債和訴訟問題。
馍馍解釋一下,在這裏頻繁出現的“反向並購”,其實就是一個會計處理的術語,大致意思是:SPAC公司從表面上看是並購方(買方),要去買目標公司的資産,但實際上是目標公司將資産注入SPAC這個殼中。所以法律上的“買方”其實是實質上的“賣方”,這就是所謂的“反向”。
二.揭開繁榮背後
雖然說SPAC的關鍵步驟與借殼上市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這幾年憑實力出圈的SPAC,確實也有其獨特優勢:
- 與傳統IPO相比,SPAC具有周期短、花費小、成功率高、信息披露少的特點。
馍馍認爲,這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減少信息披露(繞過監管)。舉個例子,被軟銀(孫正義的Soft Bank)高度看好的WeWork(共享辦公室)原本估值高達500億美元,2019年想通過IPO渠道上市。結果報出財報後備受質疑,最後不僅铩羽而歸,CEO還被迫下台。今年3月,這家公司終于要通過SPAC通道上市了,不過估值卻降到了90億美元,令人唏噓。
- 與傳統借殼上市相比,主要是避免了“殼”遺留的諸多弊端。
一方面,想上市的公司通過SPAC可以省下一筆不菲的殼費用;另一方面,淨殼資源高度稀缺,而不幹淨的殼又會帶來諸如法律糾紛等後遺症;最後,借殼後馬上增發有一定難度,但是SPAC自帶現金,可以讓目標公司馬上回血。
- 新冠疫情導致市場避險情緒高漲,IPO不確定性增大,使得確定性程度更高的SPAC廣受追捧。所以SPAC是特殊環境下的特殊産物,其繁榮背後並非又一次偉大的創新。
三.SPAC盛宴,是否可持續?
最近,有消息稱新加坡、英國倫敦和中國香港都正在研究SPAC模式,並不排除2021年引入SPAC的可能。全世界資本市場仿佛都在享受的這場SPAC盛宴,才剛剛開始?瘋狂的背後,我們必須回歸本質、謹慎評估SPAC的風險。
- 所謂的快速上市,對投資人而言是否真的好?SPAC發起人難道不會因爲利益驅動,對潛在目標公司放水?已經交錢的中小投資者,難道不更是被裹挾著用腳投票?
- 減少信息披露,看不到的風險就不是風險了嗎?比如Wework,通過傳統IPO渠道無法上市,而通過SPAC就能上市,難道美國監管機構給了SPAC雙重的上市標准?通過改變遊戲規則,難道就能改變原來不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的經營實質嗎?
所以我們看到,SPAC市場也在發生著變化。
- 美國的監管機構已于幾年3月下旬展開對SPAC公司的調查,並要求投行就SPAC風險管理提供信息;
- SPAC發起人的收購條款趨于苛刻,這勢必會引導潛在目標公司,在IPO跟SPAC之間趨向一個平衡狀態。
綜上,馍馍認爲SPAC的盛宴終究不是常態。因爲當美國的投資人開始熱衷于拆盲盒的時候,其資本市場也就離泡沫越來越近了。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