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區殷行街道是一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社區,過去十年間,老齡化程度增長明顯,總體老齡化程度47.69%,高于上海全市23.4%的老齡化比例。與此同時,社區老齡化問題與居民中的殘疾病患在空間分布上有重疊。考慮到社區居民的需求,殷行街道日前啓動“健康社區”建設,通過空間設計和環境提升,促進社會交往活動,幹預居民生理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社區”草圖初現
在啓動建設前,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王楠作爲殷行街道的社區規劃師與街道一起參與調研分析,將可能造成潛在汙染的健康風險要素,如空氣質量、交通性城市道路、餐飲等和人口分布情況疊加,識別出區域內的高健康風險區域。根據前期分析,優化小區綠化環境、降低道路汙染對居民的影響將成爲殷行街道建設健康社區的重要途徑。同時調研分析還排摸出了街道目前體育設施、養老設施尚不能滿足需求的地區,之後將通過空間挖潛,增加社區體育和養老設施配置,並進一步改善公共設施的步行可達性。而街道也將進一步梳理打通現行街區路網,完善慢行網絡系統,比如在有條件的社區開放內部公共步行通道,對有條件的機動車道路進行生態化改造,拓展步行和騎行空間,爭取達到每隔100—180米一處公共步行通道。
此外,健康社區在設計上,聚焦的不只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也包括在內。
“大咖學者”出謀劃策
如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是推動健康社區建設的核心問題,殷行街道爲此舉辦“實現美麗殷行大目標 建設健康睦鄰共同體”專家論壇,邀請上海市黨建研究會黨建智庫首席專家馮小敏、原上海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施凱、上海研究院第一副院長李友梅、解放日報社黨委副書記周智強、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會長徐中振、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教授黃曉春、上海市社區發展研究會秘書長張虎祥等各位專家到殷行社區實地來了一場“頭腦碰撞”。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如何把社區也做成社會的細胞,成爲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的重要産生地?”與會專家認爲,應通過調研,厘清全周期生命管理跟社區全面工作的關系,將全周期生命管理理念貫穿到社區工作的各個環節。“健康社區是一項關乎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家庭環境等各類環境的系統工程,需要做深化研究。對于街道而言,需要在軟件上,比如相關理念、制度、方法上多下工夫。”專家建議建立包括自然環境、家庭環境、人文環境等在內的社區健康指標體系;以老弱病殘爲重點對象建立覆蓋全社區全人口的健康電子檔案,並以此建立社區健康測評體系和服務平台,對居民進行精准的健康提醒。
與會專家還認爲,對健康社區的“健康”二字,理解應該更加全面,健康不只是身體疾病或者虛弱,而應該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適應社會的完好能力,所以健康社區的建設視域要更加寬廣,比如如何指導防病、如何科學有效布局健康體育設施等方面都需要作進一步思考。
“新加坡高層住宅中會拿出一層樓專門作爲居民互動空間,具體一個板凳在裏面怎麽放都做過研究。他們的座椅朝向是面對面的,促使居民之間開展溝通交流。”專家建議,健康社區的建設除了要考慮適老性,也要重視互動性,通過一些細微的調整,促成熟人社會的生成。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以興趣愛好爲紐帶,建立營養師、藥劑師、理療師、心理輔導師爲主的專業志願服務隊伍,加大健康生活知識的普及力度,並組織一些與健康生活有關的社團組織和活動。此外專家還建議,要加大社區範圍內保健品、餐飲等事關居民健康業態的市場監管力度。
作者:劉力源
編輯: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