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成就,在亞洲、甚至在全球範圍都是引人矚目的。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也十分獨特,兼有中西方特色。
在最新的2019年QS全球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領跑亞洲一衆大學,位列排行榜之首。而且,據聯合國一次勞工質量調查表明,新加坡人才質量居世界之首。
那麽,新加坡的教育好在哪呢?
其實新加坡的教育最大特點就是“分流”。在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過程中,李光耀主張根據學生的成績與潛能實行“分流”。即經過幾次考試,判斷某一學生適合向哪個方向發展,適合讀文科的上文科班,適合讀理科的上理科班,從而使禀賦不同、興趣各異的學生接受不同的教育,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
新加坡從1979年開始在三個階段實施“分流”。第一階段的小學教育,著重進行算術及兩種語文的訓練,3年結束後,舉行分流考試,成績最差的20%改爲接受單語教育,畢業後接受初級技能訓練,其余的則接受雙語正規教育。
小學畢業考試是第二階段分流,成績最好的10%接受雙語並重的課程;其次的40%修讀的第一語文是英文,第二語文是母語(華文、馬來文或泰米爾文),修業年限是4年;其余50%較差者接受單語普通課程。
4年後考試及格者再學一年,即可參加中學會考,不及格的轉入技能教育系統接受技術訓練。
初中畢業會考是第三階段的分流,約10%的優等生進入初級學院,接受正規高中教育,次優的20%進入工藝學院,其余70%轉入技能教育。
初級學院畢業時再舉行會考,及格者視成績優劣,分別進入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學院等接受教育,不及格的則接受高級技術訓練。同時,新加坡政府將基礎教育延長到10年,即小學6年,中學4年,然後再上相當于高中的初級學院2年,大學4~5年。
李光耀政府爲推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投資,直到今天,人們仍爲他們的不惜血本而驚歎。1959年新加坡的教育經費爲6000多萬新元,1986年則上升到17.9億新元,占政府總開支的8.1%,27年內增加了近30倍。
新加坡政府每年還對各級各校的學生提供十分可觀的教育津貼,真正使每個國民在發展智能、享受教育方面有平等的機會。具體津貼情況如下:小學生1535新元,中學生2132新元,國家初級學院學生2608新元,職業與技術訓練學院學生4836新元,大學生則從10900~37900新元不等。
新加坡高等教育也極其注重實用。目前,新加坡除了國立大學是綜合性大學外,其他全部是專科學校,它們的設置全部是應用科學。
李光耀指示政府,在大量引進外籍人才的同時,積極向外派遣人才。政府設立了“總統獎學金”、“公共服務獎學金”等,每年在獎學金計劃下,選派最優秀的學生和公職人員到世界名牌大學深造。由于李光耀鼓勵冒尖、鼓勵競爭,所以,新加坡學子中有一半人是帶著各種榮譽回國的。早年家境貧寒的吳作棟,就是靠“總統獎學金”被選送到英國深造,回國後,他很快在政壇上脫穎而出,後來成爲李光耀的接班人。
新加坡教師的生活待遇也相當高,教師的收入成爲各行各業中僅次于國防軍軍人的第二位高工資者。從20世紀70年代起,教師工資年年遞增,且遞增幅度逐漸增大。1994年,一位工齡10年的中學教師,月薪在3000~4000新元。這樣的高工資,使得相當多的教師都有自己的房子、轎車。而且,新加坡的教師,每年有12周的假期。
高工資,高生活待遇,使教師成爲新加坡備受尊重的人。感受到政府厚愛的教師們也盡力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
李光耀和新加坡政府還十分重視成人教育。從1979年開始,新加坡政府規定企業主爲每個月薪不滿750新元的職工向國家交納相當于工資1%~4%的費用,用于資助低工資、不具備小學文化或初級技術的職工培訓。
20世紀80年代初,李光耀自豪地對全國人民說,新加坡的成功源于新加坡擁有素質良好的人民。新加坡人民不但勤勞、學得快、重實際,而且擁有一大批傑出的訓練有素的人才。
20世紀90年代,新加坡教育和研究的支柱是電子計算機、人工智能、材料科學及信息工程學,所以新加坡教育體制注意這些科學知識的學習,從中小學開始就基本普及電腦教育。1994年,新加坡2/3以上的小學和所有中學都擁有了電腦設備與師資。在李光耀的大力倡導下,新加坡已成爲世界上與計算機有關産品的最大制造者之一。
公衆號:靠近能量,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