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教育成就,在亞洲、甚至在全球範圍都是引人矚目的。新加坡的教育體系,也十分獨特,兼有中西方特色。
在最新的2019年QS全球大學排名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領跑亞洲一衆大學,位列排行榜之首。
2015年全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並公布了全球最大規模的中小學排名,排名榜上位居第一的是新加坡。該排名主要依據76個國家的15歲學生在閱讀、算術和科普技能等方面的測試成績統計而成。
通過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快速一覽新加坡教育的面貌。文中對新加坡教育進行了全方位介紹,更有孩子分別就讀于國際學校和政府學校的兩位媽媽現身說法,談自家的感受和利弊得失。
這篇文章寫作本意,是爲有心安排孩子到新加坡留學的家庭做決策參考。但對于關心教育的我們,也都會有啓發。
可以看出,“中西合璧”的新加坡教育,的確有優于國內教育之處;但同時也存在東亞教育普遍的弊端:流于機械、人文和創意培養有所欠缺。
幾年前我們曾分享過的、諾貝爾獲獎者所批評的問題,還依然存在……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具有創造力、充滿好奇心並能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需要他們有能力提出新穎的想法並付諸實施;不幸的是,東亞教育的目標與這一社會需求恰恰相反。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村修二
本文來源于微信公衆號: 留學全知道(ID:EduKnow),作者:留學全知道
1
中西合璧 or 中西都不咋的?
新加坡的教育,到底是完美的中西合璧,還是中西都不靠?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說說曆史。
新加坡現行的教育模式,起源于1980年代。當時新加坡教改,一批老師代表國家教育部,考察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國的學校後,決定用西方以人爲本的教學方法,結合亞洲的習題訓練和培訓效率,創造了“新加坡教育模式”。這個模式,可以說吸取了東西方所長。
但實際的執行過程中,學校是不是汲取了東西教育的精華?我們一層層剝開來說。
首先,新加坡的學校模式分爲四類:偏西方的國際學校(如新加坡美國學校);東西合璧的政府學校(政府全額出資);政府補助學校(大部分經費來自政府,部分設施來源于財團);還有自主學校(民辦公助)。其中政府補助學校又分爲:偏東方的華人宗鄉會館學校,開設中國禮儀、曆史、還可能教授《 弟子規 》《三字經》等國學經典;以及偏西方的教會學校。
新加坡華人會館
也就是說,新加坡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差異比較大,這種差異主要是課程設置和教材方面。
新加坡畢業生到政府中小學當老師的起薪是,每月$3000新幣(約合15,000人民幣),加上減稅等優惠,實際收入和待遇是很不錯的。所以,教師行業能吸引到一批優秀的畢業生,甚至有在頂尖投行工作的人,幾年後選擇到政府辦的中小學教書。
Ellen的孩子在新加坡美國學校SAS,她說這所學校有60多年曆史,硬件軟件都很好。兩個孩子天天盼著上學,生病也想上學,放暑假嫌太長,天天念叨著要回學校!(此處並無任何廣告……)
作爲一個信奉健康快樂教育的媽媽,她覺得自己的選擇太正確了。
SAS屬于國際學校,用的不是知名的“新加坡數學教材”。一些亞洲家長不放心,會給孩子在校外補習數學。
這便說到下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新加坡政府學校的數學到底好在哪?
新加坡公立學校的數學教育,采用的是東西結合的模式。
教學上面,它既有大量的封閉式題目,也有啓發孩子思考的發散性的問題。美國的教育學者曾多次訪問新加坡,甚至指出美國的數學教育效率太低了,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寫論文,公式都不知道,導致數字計算一塌糊塗。
朋友Jenny的女兒在新加坡的政府學校,她說老師們不僅教孩子運算,還會借鑒美國的方式,啓發她們用論文闡述如何得出計算結果。孩子既會高效運算,也懂得邏輯推理。
而且,由于新加坡特別重視全民的英語、數學和科學能力,因此政府學校孩子們的課表上,英文和數學課所占比例很高。
中文課程的重視程度一般,而體育課更是有可能被數學課占用。
George媽媽前年把孩子從新加坡轉到英國,她說孩子明顯更喜歡英國。英國對于閱讀、藝術、體育、科學都非常重視。拿家庭作業舉例,孩子回到家會帶回四本書,兩本由孩子讀給父母的故事,兩本由父母讀給孩子的故事,其中涵蓋了生物、地理、曆史等各方面。
孩子的創造力、表達力、想象力都大大提高了。而在新加坡時,孩子帶回來的作業有華文抄寫,甚至還有重複的塗色練習,孩子覺得枯燥無意義。
總結這個環節,我們一說到教育,一定不能脫離國情討論。曆史上新加坡的經濟是依靠什麽騰飛的?正是全民的英語能力 + 科學能力,讓它成爲英美投行在亞太的一個中心,並在醫學方面處于世界前列 (之前聽同事說,她的一位朋友在瑞士聯合國工作,女兒小時候得了白血病,每年打著飛的專程到新加坡接受中西醫結合癌症治療,現在孩子已經20多歲,大學畢業了)。
但問題是,這個國家的創造能力和創意産業一直沒有大幅提升。國家在創意方面的短板,追根朔源要回歸到教育的導向上面。
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常常被诟病,雖然年輕人能說中文,但是中文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和中國不能比;英文的創意寫作方面,新加坡也有所欠缺。
也就是說,新加坡雖然在教學模式上面,吸取了東西方長處,但是在文化層面的教育,它相比英美和中國,恐怕都有一定程度的短板。
(不過話說回來,待在中國受教育的孩子,也不是人人都深度學習繼承了中國文化,還有所創造。)
2014年,新加坡的中秋節
2015年聖誕節。中西方節日,新加坡都過。
2
升學出路 or 被淘汰的更慘?
衆所周知新加坡的專科教育迷之強大。人家的Polytechnic理工學院(大專),畢業生並不是到工廠做技工,而是去了投行、500強、咨詢公司等等。
條條大路通金領。在這樣的地方學習,是不是會壓力小一些?
我們先來看看新加坡神奇的升學體系:
對于習慣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圖片上各種分叉瞬間暈菜了吧?
最誇張的是,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從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了!
所謂的“分流”是這樣的:
小學前四年,所有學生都學習同樣的課程,重點即英語 + 數學 + 道德教育。四年級結束時,全國進行第一次分流考試,把孩子們劃分爲三個檔次:
第一檔進入快捷班:上四年中學,畢業後參加O-level考試,未來可以參加A-level考試。
第二檔普通班:上五年中學,在中四結束時先參加一個N-level考試,通過的學生要再讀一年中五才能參加O-level考試,畢業後可以考入Polytechnic理工學院,之後還可以從理工學院考入大學。
第三檔普通工藝班:上四年中學,然後參加N-level工藝水准考試,然後進入工藝教育學院,相當于職業高中,學習酒店管理 、 烹饪 、 美發等實用技能。政府也提供獎學金。
第二、第三檔在教材難度方面,會比第一檔簡單。
考上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孩子,圖書館裏都是蘋果電腦……
對于晚熟的孩子,這種分流看起來很不利,人生在10歲左右就決定勝負了……
但另一方面,這種勝負只是暫時的、速度問題。即使孩子被分流到普通班,她仍然可以考回到大學,只是年齡比同班孩子大幾歲而已。
最強大的是,新加坡的理工學院(大專)提供各種實習機會,涵蓋了500強企業,包括投行、咨詢公司等。
不過即便如此,在一個寸土寸金、醫療昂貴的地方,誰也不希望孩子落在別人後面。
于是就導致了新加坡的課外補習氣氛很盛。你會看到每個鄰裏小區旁邊,幾乎都有補習班的身影。過年過節,連大人都放假了,小孩子們卻坐在小板凳上上課!
根據最近一項調查,新加坡據超過9成的父母會送孩子去參加課外補習班,7成在補習數學。
我當年一位新加坡房東的孩子,剛剛18個月就送去補習拼音了(此處省略一萬個驚歎號……)。
常常聽新加坡的朋友說:“我們很怕輸,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
Ellen說,新加坡美國學校也有很多華人孩子去外面補習,主要補中文、寫作和數學。曾經有個媽媽跟她說,周末別人家孩子都補課去了,自己孩子已經找不到朋友玩兒了,那怎麽辦?也跟著補呗。
作爲重視教育的族群,說實話,華人父母無論走到世界哪裏,都很喜歡給孩子補課。相比英美,新加坡的優勢是補課班容易找到,孩子也容易被周圍氛圍影響,參與到課外學習當中(當然這件事有利有弊,看怎麽想)。
Jenny認爲,雖然小學就分流,但新加坡的差生孩子,並不會被抛棄不管。相反,學校分流之後放慢進度,讓這批孩子最終也能接受職業教育,她覺得這樣的安排也挺好的。不過相比英美,新加坡的學習和補課氛圍,無疑高一個程度。
花生編者按:關于新加坡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異,過去我們推薦過的一篇短文,非常貼切:
孩子能夠走多遠?——談英國和新加坡的小學教育本文作者是原爲義安理工學院人文學院講師、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兼職講師,現居倫敦
在英國上小學才數月,孩子們就已經樂不思蜀了。與在新加坡上學相比,孩子們在這裏最大的變化就是開心。
英國的小學教育分爲公立和私立兩種。孩子們在英國普通的公立小學讀書。來英國後,書包重量的減輕是我最初的驚訝:孩子們不需要買教材,也沒有練習本,甚至連文具都不需要帶,每天輕輕松松地上學去。連水壺都是學校提供,由校工每天清洗並准備好開水給每個孩子。回想起在新加坡的時候,我們給孩子花幾十新元買昂貴的書包以保護孩子脊椎,原因是孩子每天都需要背著各種各樣的書本和作業本上學,做家長的看著都心疼,也難怪有女傭或父母代勞的。
在新加坡的時候,我每天下班急著趕回家,需要趕緊陪孩子吃完晚餐後做功課,還要讓孩子在9點半前上床,因爲第二天必須趕在6點前起床,趕6點15分的校車。真是覺得做孩子好辛苦,做家長也好辛苦。而英國的小學,通常是早上8點40分上學,下午3點15分放學。孩子們可以有充分的睡眠和玩耍時間。
英國的教育,給我許多方面的沖擊。首先是英國小學對體育的重視。
新加坡可能由于炎熱天氣的局限吧,不適合開展太多的體育活動。孩子告訴我他非常喜歡體育,但學校裏每周一次的體育課經常被教師挪用來教英文或者數學,很是郁悶。爲小學開設的各種體育活動在新加坡也是很少,當初我的孩子們只是課余到烏節路的武術學校習武。
英國則非常重視體育活動。在私立學校,從上午12點到下午5點,都密密麻麻地排滿了各種體育課程,包括板球、足球、棒球、網球、騎馬等等。而普通的公立學校,每周通常有一個上午的遊泳課,屬于國民體育必修課,在下午3點之後都會安排各種各樣的體育課程,包括足球、籃球等。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就已經在學校正兒八經地踢足球比賽了,也難怪人家英超足球那麽厲害。
不僅小學,連英國的中學和大學都很注重體育。一方面體育活動能夠強身健體,戰時也能保家衛國,更重要的在體育活動中能夠磨練意志,培養團隊合作能力並結交良友。我的大兒子在短短兩個月就捧回三座獎杯,其中一座是團隊優勝獎,其他兩座分別是足球和籃球的突出進步獎。兒子回家說:“教師表揚我打球非常努力!”當然,孩子會更熱愛運動,也看得出孩子從中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這又是體育的另一個好處了。
其次,是教育中對自信心的培養。
孩子們很快就愛上了新的環境。問8歲的老大,和新加坡相比,這裏的學校最大的不同是什麽?孩子很直觀也很感性地回答說:“Voice!”老大指的是教師的語氣。他說,英國的教師非常友好而且很幽默,而新加坡的教師經常在課堂上罵學生。雖然不是絕對的,但我們聽了很無語。新加坡確實有不少這樣的教師,經常在班上訓斥學生,孩子們每天回到家裏都很不開心。
坦白地說,英國的教師確實非常尊重學生,“please”(請)、“thank you”(謝謝)這樣的字眼加上熱情的笑容,你可以在每位教師臉上找到。孩子的任何一個即使幼稚至極的問題,都會得到耐心而認真的回答。尤其英國教師誇獎起人來毫不吝啬,你永遠不會聽到“not bad”(不錯)、“very good”(很好)這樣的字眼,而是時常會聽到“brilliant”(聰明極了)、“excellent”(棒極了)這樣的評語。
第一天上課放學回家,孩子臉上很是激動和興奮,說他在課堂上給專題曆史作業畫了三維金字塔作封面,教師表揚他說“brilliant”。而才一個多月,兩個孩子就雙雙從學校拿回新生卓越表現獎。像這樣的表揚,我的孩子從來沒有在一貫含蓄的新加坡教師那兒得到過。無可否認,生活在如此信任、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氣氛中,孩子當然能夠享受學習時光,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愛護和培養。最好的證明就是,我原本內向、緘默的大兒子,現在已經變得開朗、樂觀,充滿自信。
再來,就是對閱讀的重視。
我家老二今年5歲,在學前班(Year Reception),相當于在新加坡的K1。每天早晨,孩子到學校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還書和借書。各種各樣的書攤在桌子上,孩子們可以自己挑選最喜歡的書本帶回家。助教會先一對一輔導孩子讀書,然後讓孩子回家讀給家長聽。家長和教師可以通過閱讀記錄上的評語來互相了解孩子的閱讀情況。
和新加坡的時候很不同的是,每天學校都會讓孩子帶兩本書回家,除了孩子讀給家長聽的簡單讀物,另一本是家長需要讀給孩子聽的,比如飛機的結構、蜜蜂的巢等等,大都是科學類的,孩子很有興趣。周末還有另一本額外讀物。這樣一周下來,孩子讀了11本書,閱讀能力顯著提高。才來了兩個月,我的小兒子已經閱讀了上百本簡單讀物了,而且自己會用拼讀的方法寫句子和故事。
大兒子也是每天從學校挑選兩本書回來閱讀。學校對他們的要求是大聲朗讀,父母需要在閱讀記錄本上記錄和評價孩子的朗讀情況。大量的閱讀,極大地擴展了孩子的知識面,尤其重要的是擴展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求知欲。傍晚時光,在夏天美麗的花園裏,或在冬天溫暖的火爐邊,一家人各自捧一本好書閱讀或朗讀,是一件多麽美好的事情。而這種閱讀的興趣,無疑會讓孩子獲益終身。
最後,英國式的教學方法十分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和知識的培養。
新加坡開設的課程,讓人感覺功課繁多。老大8歲,在新加坡的時候上小學二年級。當時孩子每天帶回家的功課是數學題,英文語法練習和華文抄寫,甚至塗顔色!連孩子都一邊塗顔色一邊抱怨爲什麽教師要布置這種需要花費一兩個小時,卻毫無意義的作業。
英國小學開設的課程相對簡單:文學、數學和曆史。我問孩子,曆史是不是學維多利亞女王?孩子回答說:“我們三年級現在學的是埃及曆史,英國曆史到六年級才學。”埃及曆史!連我都不是很了解!孩子已經對埃及的神、符號、曆史、建築能夠滔滔不絕地講述了。僅僅是小學生的曆史課,就讓人由衷佩服英國人的眼光和氣魄。雖然大英帝國殖民稱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坐視全球的眼光和胸襟依然大氣。人類文化遺産中的精華,輕松地跨過國家之別,用來培養有曆史感和縱深感的下一代。
而且英國的學校每個月只有一次家庭作業,學生有兩個禮拜的時間去完成。第一次孩子的作業題目是“談談古代埃及的神奧西裏斯(Osiris)和伊西斯(Isis)”,第二次作業是“如何保護我們地球的環境”——這些題目讓我看了都瞠目結舌,可是8歲的孩子卻非常胸有成竹,根據大量的閱讀和課堂討論,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就寫出了滿滿一頁紙的作業,信心滿滿地呈交上去。
新加坡的小學教育吸引了很多人,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雙語教學;而迄今並沒有逃脫應試教學、功利教學的模式。在類似中國古代學而優則仕的教育背景下,家長、學校、孩子都背負著沉重的壓力,各種各樣的補習學校更是應時而生如火如荼。但是,在應付考試之外,我們的孩子日後能夠走多遠?
而在英國,我不知道我的孩子們長大以後會成爲怎麽樣的人,但至少有一點非常明確,長大以後他們將是熱愛閱讀、熱愛挑戰、獨立思考、開心而自信的人。
3
課業松 or 太緊張?
還有一個引起爭議的問題是:新加坡的學校時間表,到底是太松還是太緊?
我們先來看一下新加坡大部分中小學“奇葩”的時間表:
所謂“連續上課”,就是真的沒有課間休息時間,一連上兩三個小時各種課,學生原地不動,任課老師各班跑。
據說,這是爲了防止孩子好動,怕他們課間在學校出問題,于是索性圈起來,一次性把課上完。
中午也是不休息的,孩子們簡單吃完飯,繼續上課……
這樣的時間表真是挑戰人的身體極限!難怪新加坡的年輕人可以在投行拼命加班,位子上一坐十幾個鍾頭……
下午兩三點放學後,無論政府學校還是國際學校,作業通常可以在1-2小時內完成。Jenny說,孩子們晚上可以看看 YouTube 放松,還有的家庭會讓孩子去室外遊泳(新加坡很多公寓都有免費的遊泳池、健身房)。
但放學太早,有些中國孩子很不適應,回到家也沒人管,基本在打遊戲中度過。所以,孩子自身的自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連續上課,新加坡的孩子們是不是“書呆子”?
這個問題,家長們並不同意。新加坡的學校非常注重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團隊意識和領導力。學生們常常用英文做公衆演講和PPT,討論養老 、平等、種族等話題。領導力強的孩子,可以在考試時獲得降分錄取。
Jenny說,她身邊一些原本在中國成績優秀的孩子,到了新加坡,因爲英語演講能力欠缺, 領導力發揮不出來,變成了學校裏的普通孩子,心理上不能接受。
而我曾經所在的投行,新加坡員工在項目組織、領導和構建框架方面,也往往表現得很出色。
另外,新加坡的學校還注重東西結合培養價值觀。學校開設一門叫做Character & Citizenship Education (CCE)公民品德的課程, 既傳播東方傳統價值觀,也培養全球公民 ,孩子要學習孝敬長輩、鄰裏和諧、尊重不同種族(新加坡是多種族社會)、討論全球話題、做義工服務社會等。
這張圖描述了新加坡教育部對于未來公民培養的側重點,其中包含了: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負責任的決策、社會認知、人際關系管理等。
客觀來說,新加坡的教育既注重打基礎,也沒有忽視孩子的能力發展。比較欠缺的恐怕是文化和創意層面,以及孩子的中英文可能都有“坡式口音”。
但相比英美,新加坡有兩個非常明顯的優勢:
1) 治安好。新加坡多次被國際上的各種榜單評爲“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它的安全管理極其強大,無論在國家還是企業和社區層面。我曾經在坡從事安全風險評估,新加坡客戶對于安全防控的資金投入,在亞洲區數一數二。(新加坡航空是全球十大安全航空之一)
新加坡的反恐可以說世界前列,這些年從未遭遇恐怖襲擊。
2)吃得好!各種亞洲美食隨處可見。連鎖美食集團Food Republic幾乎覆蓋了每個商務區和住宅區。新加坡許多本地人很少開火燒飯,都喜歡在這種政府嚴格管理的連鎖食閣裏面吃飯。西北菜、閩南菜、粵菜、馬來菜、印度菜、各種熱帶果汁……花費4-8新幣(20-40人民幣),就可以吃一頓。
大食閣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亞洲胃,希望安全、吃好、一年都能舒舒服服遊泳;對于藝術和人文要求沒那麽高,新加坡還蠻適合你。
另外新加坡很小,是一個城市size的花園國家。國家的宣傳詞說:“我們不是城裏有幾個花園哦,而是整個城市就在花園裏面”。不誇張的說,因爲地處熱帶,又特別注重城市和建築設計(很多樓都有屋頂花園),新加坡確實很漂亮。
但正是因爲弄得太精致了,缺乏多元(甚至蕭瑟)的美感,待時間長了,難免會覺得好無聊啊。好在新加坡離東南亞一系列國家都很近,飛過去機票也便宜,所以很多人找個周末就飛到了泰國、巴厘島,或者開車去了馬來西亞。
總結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育,就像沒有最完美的城市。關鍵在于你的人生某一個階段,最看重什麽,最希望獲得什麽。
有些人把新加坡作爲去英美的跳板,到更大更刺激的地方去冒險;還有人一輩子待在那裏,在家門口上班,大食閣吃飯,然後老婆孩子熱炕頭(多生孩子能減稅)。
每個地方,總有人愛她,有人罵她;但願你的孩子無論去到哪裏,可以取其所長,收其精華,成就一段豐富立體的人生!
相關閱讀:
-
一位中國媽媽的親曆:中國、新加坡、北美的“精英”教育比較 …
-
兩條腿走路!看新加坡小學生是怎樣學英語的?
-
孩子能夠走多遠?— 談英國和新加坡的小學教育
感謝訂閱 “小花生網”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進的教育資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書開團
周二:話說思維和方法
周三:怎麽閱讀,怎麽學英語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實踐
周六、日:美好生活畫報、熱點討論